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全國政協主任在巨災面前的觀察和反思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5-21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巨災面前的觀察和反思
韓方明(香港)
作者是中國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
本文來自聯合早報

  這幾天,我因為一個重要的奧運推廣活動在歐洲各城市間穿梭,但沒有一刻不牽掛著汶川震區的災情,牽掛著災難中的同胞。我所接觸的各國朋友,對此巨災也是感同身受。

  天災令人悲痛,但這次有兩個現象令人欣慰:其一是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媒體都保持空前透明開放、實事求是態度,詳盡報道災難的各種消息,讓身在異國的人們能及時了解到所有情況;其二是,災難當前,世界各國均對中國表示了慰問並積極支援,有幾個國家派遣了救援隊,用運輸機送來了救援物資,各國民眾均自發地募款。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汶川大地震震倒了房屋,卻沒有震倒中華民族的頑強精神;震碎了磚瓦和玻璃,卻震不碎團結奮進的力量,反而空前地凝聚了兩岸三地和全世界華人、華僑的心。

抗震救災顯示政府的進步

  32年前,地震把唐山夷為平地,左傾保守的執政者既不能迅速動員救援,還掩蓋災難的嚴重程度,拒絕國際社會援助。汶川大地震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但中國政府全新的表現有目共睹。在震發當天,政府就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率,國家媒體詳盡客觀地報道了地震破壞的程度,及時更新傷亡人數,不斷提供新消息和圖像。政府對待事件的態度積極、公開、透明,媒體報道充分詳盡,並且對境外媒體的入境採訪活動一視同仁,凸顯了近年來中國在國家治理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向世界表明了政府的堅強和自信。這與鄰國緬甸形成鮮明對比,讓世界都為中國人民感到欣慰。

  災難當前,以人為本就是以人命為本,生命的尊嚴和代價高於一切。地震發生后,溫家寶總理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指揮,反覆強調工作中心就是救人,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於一切。在政府領導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時,國家和政府的形象也漸漸升華。政府處理危機得法,不再大搞奧運火炬傳遞,對災難信息的報道持開放態度,這都說明政府在朝著國際社會認同的大方向進步。

  遠隔萬里,我還是透過網路及時了解到災區人民得到了來自國內國際的救助,各地的捐助款項正源源不斷地匯往災區。但是,倖存的人們還是因為缺水、缺糧而面臨生存威脅。許多人因為沒有帳篷而露宿野地,許多人因為缺食少水而患病,還有許多人因為缺少組織和工具而不知如何救助他人。此時此刻,地方政府應積極組織災區人民互相救助,需要儘快大量運輸各種生活物資,將危險地帶的人們暫時移居到安全地方。

  由災難發生的第一天,我們就看到民間組織和社會新階層人士也積極行動起來,對災區給予幫扶和救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期間湧現的很多故事,感人至深。特別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發現一些大型國有公司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中國水電集團在地震當天就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總經理從北京趕往第一線親自指揮在四川企業的抗震救災工作。在災害面前,這些企業表現出的以救災為第一的決心,是值得大眾欣慰的。

  捐贈自願,愛心無價。各地的人們心繫災區,積極捐款、獻血。然而我也注意到,平時在各大媒體上風光露面的一些「福布斯富豪」們,在此重大災難時刻卻偃旗息鼓。平日聲稱「有錢花不完再也找不到對手」的地產大亨,捐款200萬后能藏則藏;而數年來動輒登山飛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產大亨,非常不合時宜地振振有辭「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這類通過爆炒樓價盈利的企業,一年利潤70多億元,200萬元人民幣不過是一套中等住房的市價而已,拿出來救助災民又怎麼會成為負擔?
我們失望地看到,在過去三十年,一批積累了巨額財富的暴發戶商人,平時自認為代表著一個階層的生意和生活的老闆們,在大難面前的所作所為令人感到遺憾,與人們的期待和需求相去太遠!
  幸好,還有很多大銀行、企業和許多民營企業都紛紛出錢出力,一些原定慶典活動的企業將活動從簡,節省下來的資金都用來支援災區,這些公司才是真正值得人們尊敬的。

  

警惕潛在的新危險

  大地震的餘威仍在肆虐,抗震救災的形勢依然嚴峻。地震引發的地層塌陷、水庫崩潰、瘟疫發作等各種潛在危險,需要慎重對待,保持足夠的警惕。

  這場天災也讓我們看到,中國還需要從災難中真正吸取教訓,尤其是災難應急機制還有大量的改進和完善之處。

  國際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相關的應急部門和應急機制,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可以借鑒。美國在九一一事件以前,救災工作已有專職機構負責統籌安排;此後,美國成立了國土安全部,負責國內的防恐反恐和應急機制。台灣在九二一大地震中成立了災害救難應變指揮中心和救援物資管控中心,既保障了災區通信暢通,又能統一歸攏和調配各種救援物資。他們向國際社會呼籲同情和援助,獲得了擁有先進搜救技術的特種救難組織的幫助。

  中國自2007年起,有了《突發事件應對法》,但尚無專職機構去實施和執行,在此要強烈建議政府借鑒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做法,儘快組建國家緊急事務委員會,專司各種災難的預防、預警、救援及善後,充分授權,增強其動員協調能力。同時,也可以責成有關部門徹底清查死傷人數最多、樓房倒塌最嚴重的學校建築是否有貪腐問題,絕不能坐視天災背後潛藏的人禍矇混過關。

  因為承平日久,面臨劇變,很多都市人未必能夠有心理準備。可見之未來,必然會有災民湧入周邊城鎮,給周邊城鎮造成壓力。希望各地同胞能夠對這些城鎮和居民以包容和同情的心態對待,血濃於水,儘可能地施以援手,並且防止那些藉機哄抬物價的無良商人趁亂大發國難財,使災民生活雪上加霜。

  災區物資緊缺狀況急需改善、震后重建問題預早規劃、居民外遷問題急需協調,民眾信心需要重建,這一切都考驗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崛起的中國如何應對災難、如何愛護自己的人民、關愛生命尊嚴和價值。加拿大政府在這次捐助之中已經向國民承諾,民間捐款多少,政府就捐贈同樣款項,此種表態,務實和積極,而且明晰。
   竊以為,中國中央政府年財政收入過萬億,應有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對災區的傾斜力度。政府應該更加積極地推動善後及重建工作,牽頭扶助資金為主,以民間捐助和海外慈善資金為輔,共同抗震救災,把受災地區建設得更好。
·   
     作者是中國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以上屬個人觀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