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歷史上最大哀悼活動感動全球(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20 09: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19日,民眾的天安門廣場高舉「汶川挺住」的標語。 環球時報記者張思揚攝



5月19日,民眾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加油」、「汶川挺住」等口號。環球時報記者張思揚攝



5月19日,民眾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加油」、「汶川挺住」等口號。 環球時報記者張思揚攝



5月19日,民眾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加油」、「汶川挺住」等口號。環球時報記者張思揚攝

世界歷史上最大哀悼活動感動全球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5月19日14時28分,距離汶川特大地震爆發整整七天的時刻。這一刻,在中國各地,國旗低垂,汽車、火車、艦船笛聲長鳴,防空警報在城市上空鳴響;這一刻,在天安門廣場,自發趕來的民眾高喊「中國加油」、「祖國萬歲」;這一刻,13億中華兒女的淚水讓世界感受到他們的悲傷。而當中國經歷了這場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哀悼活動后,留給世界的,是中國人的堅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在中國舉國默哀3分鐘后,發表了題為《情感在中國舉國默哀中流淌》的報道。文章說,在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數千百姓的情感在哀悼活動得到了宣洩。在180秒的哀悼活動結束后,他們高喊著支持災區的口號。CNN現場記者口述說:「在靜默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一些人哭泣著......他們對於如此多人的遇難感到難以置信和震驚。」

英國路透社記者從四川平通鎮發回報道說,從四川省城市的抗震帳篷中到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警報悲鳴、億萬中國人靜立三分鐘為上萬名在四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報道說,在大地震中幾乎被完全損毀的平通鎮,一位警察何琳(音)說:「我認為這三分鐘十分重要,它代表著每一個同胞,從中央到每一名百姓都在牽掛著我們,因為此次地震比一場戰爭還要慘烈。」在北川,數百名的救援人員低頭鞠躬,而用小樹枝做成花圈平鋪在地上。「我們感到特別心痛,許多人沒有能夠獲救。」一位戰士站立在學校的廢墟上說道。

日本媒體從18日聽到「哀悼日」的消息后,馬上都作出相應報道,基本都將中國政府決定原文一字不落地進行報道。19日全國默哀后,網上馬上就介紹了全中國一片哀悼肅穆的場面。

在北京,歐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降半旗向地震災區遇難者致哀。

13億中國人的集體默哀也感動了世界各國的人們。

在地震多發國日本,民眾對中國舉國默哀的表達方式感同身受。

一位日本中年律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政府與人民的默哀,不僅是感情真實流露,也是人道理性的表達。他還說,此次汶川大地震是人類共同的災難,不僅中國,世界各國都應表達這種哀悼。

另一位研究東洋美術專業的大學女教師說,她喜歡四川的石窟等文化遺產,每次到四川都要去卧龍的大熊貓基地。她說,她在四川拍攝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都像是自己的老朋友,她惦記著那些它們。「我們悼念那些死難的亡靈,也不要忘記存在於此寶貴的人文和自然遺產。」

莫斯科時間19日上午10時28分(北京時間14時28分),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舉行了哀悼儀式,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州藝術團團長塔吉亞娜 奧茲多耶娃女士當時恰好在使館附近。「聽見使館里傳出來的哀鳴聲,我覺得非常哀傷」,塔吉亞娜說,因為近期要到中國去,她很關心中國地震的事情,希望中國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

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工作的葉蓮娜 巴達耶娃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中國人舉國默哀的一刻,她的心情很沉重。「衷心希望所有的中國朋友和家人平安無事」。

在首爾,韓國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丁相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看到地震災害讓中國人民飽受磨難,作為中國的鄰國,韓國國民心裡也感到十分難受。中國政府規定全國哀悼日,讓每一個中國表達了心中的悲傷之情,而每一個中國人的凝聚力也變得更強了。

(環球時報駐韓國、日本、俄羅斯特派特約記者莽九晨、喬生、文凱環球時報記者李潔思)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