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面對災害,需要怎樣國民心態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8-5-20 0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連日來,全國各地的人們心念災區,情系災民。在網際網路各大論壇上,對一線子弟兵和所有救援醫護人員的崇高敬意,對遭受愴痛的災區人民的真摯撫慰,匯聚成一股股愛心和勇氣的暖流,展現出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整體國民群像。在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的關鍵時刻,也許是因為關注之切、焦慮之迫,一些聲音也略有不同。

    這次地震在不知不覺中突然爆發,對此,有人指責相關部門沒有對地震作出準確預測,有失職責。應該說,持此批評意見的許多人主觀願望是好的。他們善良的設想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震前有準確預報,該減少多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啊!可是,科學規律告訴我們,由於地球的不可入性以及地震孕育、發生、發展過程的複雜性等,導致地震預測成為世界性難題。全世界每年平均發生70至75次具有一定破壞性的地震,卻很難有短期成功預報的事例。即使在國土處於地震多發地帶、防震抗震技術發達的日本,地震預測研究,也至今未獲實質性突破。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就是一例。

    也有網民對空降部隊首次出發因暴雨天氣未能進入震中地區表示質疑。應該說,質疑的背後,其實也包含著對災區人民的一片關切之情。但是,航空氣象學有著嚴格的設定:空降需要一定的地理、氣候條件,否則空降下去會危及生命,而汶川縣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的複雜又給空降增加了更大難度。為了這次空降搶救,解放軍已經創造了歷史上兵力出動規模最大、準備時間最短的新記錄。

    災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悲痛。真切的關懷和責任感也引出了人們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在災難突降、心靈震蕩的時刻,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巨大的悲痛更應該化為凝聚的力量。溫家寶總理說,在災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鎮定、信心、勇氣和強有力的指揮。是的,我們的情感正受到最強烈的衝擊,但越是危難時刻,每個人越應該保持足夠的鎮定和信念,以理性的頭腦和堅強的態度投入抗震救災的實際行動中去,而不是聽任悲傷將我們擊倒,更不是不負責任的猜疑和指責。

    理性和堅強,不僅是奮戰在抗災一線人們的支撐基礎,更是大多數在救災後方的人們應有的精神面貌。只有舉國同心協力、彼此相互信任,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整體社會氛圍才得以形成,我們才能攜手共渡難關。抗災本身就是一門學問,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使抗震救災工作更加有效、有力。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要將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就必須加強專業抗災力度。讓人欣慰的是,有許多網友在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並提供許多專業性的救災經驗和知識,相信對抗震救災的深入開展和今後如何更好地預災減災將帶來有益幫助。

    目前,抗震救災工作正在繼續深入開展,未來可能還有很多困難需要我們克服。大災的降臨我們沒有選擇,但可以選擇的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災難。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特別專題
( 新華網 )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41

主題

677

帖子

16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4
沙發
ancientash 發表於 2008-5-20 04:05 | 只看該作者
是想證明你的無辜嗎?

沒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