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傅山——傅青主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5-19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傅山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不一而足。陽曲人。六歲,啖黃精,不穀食,強之,乃飯。讀書過目成誦。明季天下將亂,諸號為搢紳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少媕冘。提學袁繼咸為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閹黨也。山約同學曹良直等詣通政使,三上書訟之,巡撫吳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聞一下,甲申后,山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繼咸自九江執歸燕邸,以難中詩遺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書,慟哭,曰:「嗚呼!吾亦安敢負公哉!」

順治十一年,以河南獄牽連被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中有以奇計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吒恨,謂不若速死為安,而其仰視天、俯視地者,未嘗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與人接。

康熙十七年,詔舉鴻博,給事中李宗孔薦,固辭。有司強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師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學士馮溥首過之,公卿畢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禮。魏象樞以老病上聞,詔免試,加內閣中書以寵之。馮溥強其入謝,使人舁以入,望見大清門,淚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樞進曰:「止,止,是即謝矣!」翼日歸,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嘆曰:「今而後其脫然無累哉!」既而曰:「使後世或妄以許衡、劉因輩賢我,且死不瞑目矣!」聞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廬請謁。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稱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應也。卒,以朱衣、黃冠斂。山工書畫,謂:「書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人謂此言非止言書也。詩文初學韓昌黎,崛強自喜,后信筆抒寫,俳調俗語,皆入筆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紅龕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詩亦附焉。眉,字壽髦。每日出樵,置書擔上,休則把讀。山常賣葯四方,與眉共挽一車,暮抵逆旅,篝燈課經,力學,繼父志。與客談中州文獻,滔滔不盡。山喜苦酒,自稱老糵禪,眉乃稱小糵禪。

明末清初之際,地處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陽曲縣(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藝多才、重氣節、有思想、有抱負的著名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見於正史記載,甚至連專門記載地方歷史陳跡的縣誌、府志,也只見廖廖數語。然而他的聲譽和影響卻是相當之大,相當之深,毫不誇張地說,在太原地區乃至三晉大地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頗受人民群眾擁戴。在整個山西乃至於全國也稱得上聲名遐邇,彪柄於後。他就是明清之際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書香之家,家學淵源,先祖連續七八代有治諸子或《左傳》、《漢書》,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為寧化府儀賓、承務郎,祖父傅霖累官山東參議、遼海兵備,頗有政績,其父傅子謨終生不仕,精於治學。傅山少時,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博聞強記,讀書數遍,即能背誦。15歲補博士弟子員,2O歲試高等廩餼。后就讀於三立書院,受到山西提學袁繼鹹的指導和教誨,是袁氏頗為青睞的弟子之一。

袁繼咸,是明末海內咸知的耿直之臣,提學山西時,以「立法嚴而用意寬」的精神宗旨,整頓三立書院學風,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他極重於文章、氣節的教育,對傅山影響頗深,傅山亦以學業精湛、重節氣得意於袁氏門下。袁繼咸曾在朝為兵部侍郎,因為官清廉,為人耿直,敢於直言,得罪權貴魏忠賢之流,被貶為山西提學。崇禎九年(1636年),魏忠賢死黨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捏造罪名誣告袁繼咸,陷其京師獄中,傅山為袁鳴不平,與薛宗周等聯絡生員百餘名,聯名上疏,步行赴京為袁訴冤請願。他領眾生員在京城北京四處印發揭貼,申明真相,並兩次出堂作證。經過長達七八個月的鬥爭,方使袁繼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復武昌道。袁繼鹹得雪之日,魏忠賢的走卒——張孫振,亦以誣陷罪受到謫戍的懲罰。這次鬥爭的勝利,震動全國,傅山得到了崇高的榮譽和讚揚,名揚京師乃至全國。

袁案結束后,傅山返回太原。他無意官場仕途,尋城西北一所寺廟,闢為書齋,悉心博極群書,除經、子、史、集外,甚至連佛經、道經都精心覽讀,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崇禎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於三立書院講學。未幾,李自成起義軍進發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輾轉於平定嘉山。不久,起義軍、清軍先後攻佔北京,明亡。傅山聞訊寫下「哭國書難著,依親命苟逃」的悲痛詩句。為表示對清廷剃髮的反抗,他拜壽陽五峰山道土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道號「真山」。因身著紅色道袍,遂自號「朱衣道人」,別號「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對亡明的懷念;石道者,如石之堅,意示決不向清朝屈服。可見,傅山出家並非出自本心,而是藉此作為自己忠君愛國、抗清復明的寄託和掩護。

清軍入關建都北京之初,全國抗清之潮此伏彼起,氣勢頗高,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強大,早日北上驅逐清王朝匡複明室,並積極同桂王派來山西的總兵官宋謙聯繫,密謀策劃,積蓄力量,初定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五日從河南武安五汲鎮起義,向北發展勢力。然而,機事不密,宋謙潛往武安不久,即被清軍捕獲,並供出了傅山。於是傅山被捕,關押太原府監獄。羈拘期間,傅山矢口否認與宋謙政治上的關係,即便是嚴刑逼供,也只說宋曾求他醫病,遭到拒絕,遂懷恨在心。一年之後,清廷不得傅山口供,遂以「傅山的確誣報,相應釋宥」的判語,將他釋放。

傅山出獄后,反清之心不改。大約在順治十四至十六年間,曾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勢。當確感清室日趨鞏固,復明無望時,遂返回太原,隱居於城郊僻壤,自謂僑公,那些「松喬」、「僑黃」的別號就取之於此後,寓意明亡之後,自己已無國無家,只是到處做客罷了。他的「太原人作太原僑」的詩句,正是這種痛苦心情的寫照。康熙二年(1663年),參加南明政權的崑山顧炎武尋訪英雄豪傑,來太原找到傅山,兩人抗清志趣相投,結為同志,自此過從甚密。他們商定組織票號,作為反清的經濟機構。以後傅山又先後與申涵光、孫奇逢、李因篤、屈大筠以及王顯祚、閻若璩等堅持反清立場的名人和學者,多有交往。尤其是曾在山東領導起義的閻爾梅也來太原與傅山會晤,並與傅山結為「歲寒之盟」。王顯祚見傅山常住土窯,特為他買了一所房院,即今太原傅家巷四號院。

清初,為了籠絡人心,泯除亡明遺老們的反清意識,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鞏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頒詔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員推薦「學行兼優、文詞卓越之人」,「聯將親試錄用」。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推薦傅山應博學宏詞試。傅山稱病推辭,陽曲知縣戴夢熊奉命促駕,強行將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繼續稱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馮溥並一干滿漢大員隆重禮遇,多次拜望誘勸,傅山靠坐床頭淡然處之。他既以病而拒絕參加考試,又在皇帝思准免試,授封「內閣中書』」之職時仍不叩頭謝恩。康熙皇帝面對傅山如此之舉並不惱怒,反而表示要「優禮處士」,詔令「傅山文學素著,念其年邁,特授內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

傅山由京返並后,地方諸官聞訊都去拜望,並以內閣中書稱呼。對此,傅山低頭閉目不語不應,泰然處之。陽曲知縣戴氏奉命在他家門首懸掛「鳳閣蒲輪」的額匾,傅山凜然拒絕,毫不客氣。他仍自稱為民,避居鄉間,同官府若水火,表現了自己「尚志高風,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氣節。

在學術和學術思想上,傅山的學問文章,都追蹤當時的進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進步傾向,不重視當時學者重理學的傾向。他讚揚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統治者視作洪水猛獸的李贄學術思想和劉辰翁、楊慎、鍾星等節高和寡之士的文風。對明末的政治腐敗,官場齷齪,是有清醒的認識。清軍入關明王朝滅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學者以經學為中心的研究範圍,而是獨辟研究子學的途徑,衝破宋明以來重理的羈絆,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領域,成為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鼻祖。至於傅山的詩賦,則是繼承了屈原、杜甫以來的愛國主義傳統,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準。傅山一生著述頗豐,可惜所著宏論,大都散失,只存書名和篇名,留存於世的僅《霜紅龕集》和《兩漢人名韻》兩部。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征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葯,正經者不能治。」

傅山作為封建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一生中處處表現了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他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氣節,毫不愧對「志士仁人」的評價。然而,由於時代的局限和正統思想的作梗,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夾雜著濃厚的封建正統思想;他的民族主義思想無不打著大漢族主義的烙印,這些則應引起當今學者和研究者的注視。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愛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進入風燭殘年的傅山悲痛異常,再也經受不得如此打擊,不久則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時年77歲。


山西作為傅山先生的故鄉,山西人民始終對先生懷著崇高的敬意和懷念。2007年,當此傅山先生誕辰400周年之際,目前收藏有國內最多先生遺墨的山西博物院,聯合晉祠博物館幾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多家大型文博收藏單位,將之前分散各地的先生書畫作品彙聚一處,作一集中展示。這是300年來很多先生手澤遺珍第一次重歸故里,也是先生作品的空前大聚合,這是紀念傅山先生的一次隆重活動。暫定於2007年9月25日左右開,展出時間三個月。
傳世醫書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對後世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傳世之婦產科專著。一說《傅青主女科》節自陳士鐸《辨證錄》等醫書,系託名著作。但從其遺墨《醫學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調經」部分。另著有《大小諸症方論》(1673年),據顧炎武序(1673年)稱「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兒科》一卷、《男科雜症》一卷」,可見以上醫書確為傅氏所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