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狗改不了吃屎的德媒惡意中傷中國政府救災行動

[複製鏈接]

223

主題

736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楊柳岸 發表於 2008-5-19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從四川發生震災以來,中國舉全國之力進行救助,世界也對中國災情給予了最大關注,對政府救災能力給予了相當的肯定。


但在一片讚揚聲中也夾雜個別西方媒體的挑剔,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曲解,這不能不讓中國人民在眾志成城的救災行動中感到傷心和氣憤。

  竟稱中國利用災難

  5月14日,德國《明鏡》周刊在線刊登頭條評論文章,無端指責中國政府「把災難變成公關行動」。文章開頭寫道,中國領導層對地震做出的反應是:總理像一個消防隊員一樣急切地趕往地震災區。共產黨想要利用這次災難的危機處理結束在西藏危機之後的國際孤立。文章對中國媒體災情報道進行惡意中傷:從來不無的放矢的中國官方媒體充分利用了這次地震,用習以為常的政治口號把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如今的中國太複雜了,不可能用過時的手段來統治佔世界1/4的人口了。只能實現更多的參政議政和透明度,才能長久地保障和諧。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這篇文章的作者維蘭德?瓦格納自2004年8月起擔任《明鏡》周刊駐上海的記者。該記者所撰寫的中國報道幾乎都是指責性的。去年《明鏡》周刊的辱華報道《黃色間諜》,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近日,同屬於貝塔斯曼旗下的《明星》周刊也刊文提出類似觀點,似乎中國災害頻繁都是政府的錯。甚至對於中國成功將被埋在廢墟下5天的德國遊客伯格達解救出來,也有文章認為,中國是在作秀。這樣的報道讓在德華人非常憤怒。在柏林的王先生說,看那語氣和論調,好像我們多麼希望和慶幸這場災難!

  一些媒體對華偏見尤深

  對於《明鏡》、《明星》這類觀點,大多數德國媒體並不認同。《每日新聞報》寫道:「沒有遮掩、美化,在四川發生地震的當天,中國領導人就努力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益。」德國《時代周報》寫道:「政府及時的反應同災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並無關聯。中國政府為救災付出的努力絕非是出於宣傳目的的作秀。中國在本次地震災害中的表現受到聯合國的表揚是當之無愧的。」

  5月16日路透社網站刊出專欄文章,特別對這類偏見做出分析。文章說,在災難發生后,西方媒體一片讚揚聲,對比「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美國總統布希未出現在災區,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申卡爾表示:「中國在這方面的表現要好得多,中國領導人馬上到了現場,捲起袖子救災。」相對頻頻休假、或是花邊新聞不斷的西方領導人來說,中國最高領導人簡直不像凡人,難怪那些人要「大驚小怪」。文章說,西方對中國有一種「複雜情緒」,他們欣賞來自中國的廉價電視機,但痛恨有質量問題的玩具;驚嘆浦東群起的高樓,同時又在抱怨不該拆了那些老城牆。讚揚聲中也不免看出他們的偏見,把中國政府的積極救災當姿態就是其一。文章認為,普通西方人對中國缺乏了解,中國和西方的價值觀也有很大差距,中國要轉變其形象不是一日之功,這也是個傾聽不同聲音、完善自己的好機會。

  惡意曲解太不人道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孫恪勤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媒體對此次中國發生大地震非常關注,報道也很密集,大致可分為四類:對震情每日跟蹤;採訪科學家,認為此次地震很難被預測;關注救災措施和信息透明度,肯定的佔大多數;討論建築結構對災難的影響。在總體冷靜、友好的報道氛圍中,也有部分媒體認為中國政府在危機處理中另有企圖,這一方面表現了一些人一貫的反華立場,這和以前的對華負面報道,比如說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是出於同一立場,只要是中國的事情就要被做另類解讀;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一些人看到中國的進步但仍無法改變偏見看法,因而產生誤解甚至妖魔化的現狀。

  孫恪勤表示,就在中國救災最緊張的時刻,德國一些政客卻與達賴喇嘛見面,一面大講人權、自由的同時,一面惡意解讀中國政府富有人性的救災行動。應該警告那些對中國別有用心的人,請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這樣的曲解太不人道,這是對中國人民感情的傷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