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福布斯:四川地震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衝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5-20 0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 ... ontent_15336717.htm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5-19  發表評論>>

美國《福布斯》2008年5月15日評論文章:地震反應和過度反應(唐納德斯特拉斯海姆/Donald H. Straszheim)

中國四川最近發生的7.8級強烈地震(已修訂為8級——編者注)是一個孤立的偶發事件,不會成為中國經濟新時期的開端。雖然對於地震嚴重災情的電視報道相當震撼,但震災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損害將會令人驚訝地微不足道。隨著即將到來的奧運會繼續讓世人高度關注中國發生的一切,密切觀察北京如何處理這次的自然災害將是很有意義的。

通過旅行的見聞,我對四川十分了解。四川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省,有約8700萬人口,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面積要大於美國的蒙大拿州(但小於得克薩斯州)。和蒙大拿州類似的是,四川既有寬廣而肥沃的平原、山谷,也有高不可攀的險峰峻岭。四川西部地區的居民和文化更接近西藏,和中國其他地區有著明顯差別。

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於四川省會成都西北80英里處,那裡的地形極為複雜崎嶇,在許多海拔3000多米的山嶺間分散居住著一些民眾。震中直徑100英里範圍內的地區受震災影響最為嚴重,但在距地震發生地1000英里以外的地方也都有震感。震區小型村鎮災情十分慘重。

成都市一個有著800到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世界上最好的川菜館子都匯聚在成都,去過成都品嘗過當地美食的人都會對美國的那些川菜飯館倍感失望。

許多外資企業在成都紮根,但地震對企業的影響不盡相同,有的十分嚴重,有的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中國出口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產品中,成都生產的只佔約3%到4%。地震后,四川出口產品的相關生產可能會暫時陷於停頓,但還不足以從本質上改變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身在美國的我們發現本地零售商出售的中國商品因為四川地震而漲價了嗎?我們可以給出底氣十足的答案沒有。

不過,許多位於成都地區的中外企業都在地震中受到了影響,其中部分企業受災較為嚴重,它們肯定會儘快恢復正常經營。地震次日,大約60家四川上市公司在中國股市暫停交易,但其他1450家上市公司的交易沒有受到影響。

這和幾年前卡特里娜颶風侵襲路易斯安那州時的情況有些類似。儘管當時的災情很嚴重,但沒有必要關閉紐約證券交易所,住在西雅圖和芝加哥的人們也不需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中國也是一樣。中國政府現在正努力積極地應對震災,同時哀悼震災遇難者。中國政府試圖讓企業「照常營業」的做法是正確的。正在中國國內傳遞的奧運聖火也在按計劃進行(中國國務院5月18日宣布,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同時奧組委決定,5月19日至21日,奧運聖火在境內傳遞活動暫停三天),8月份的北京奧運會不會受到影響。

中國政府對這次災難的新聞報道十分開放。這是一場自然災害,並非政府失職,因此不應指責中國政府。中國官方媒體此次對震災進行了大量全面透明的報道,這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距離震中以西225英里、有超過3000萬人口的重慶市,該市基本上沒有受到地震的影響。距震中450英里的水利樞紐三峽大壩也未受損。距震中只有30英里的另一個古老水利奇迹都江堰也沒有明顯損傷。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於2200多年前,至今仍在發揮著控制洪水和灌溉肥沃的四川農業產區的重要作用。

除了部分交通線路暫時的中斷,中國的農業產量不會受到根本影響。在全球糧食緊缺的情況下,作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四川糧產區這次可以說是堪堪避過一劫。

五年後,投資者回頭再去看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時,可能將無法通過分析數據來判斷這場大地震發生在哪一年或者哪一個季度。地震顯然會造成基礎設施的破壞,並帶來相關的失業問題,但正如我們在美國所看到的那樣,自然災害后的重建對經濟的拉動會彌補災害對經濟的衝擊。

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公共資源,能夠向無家可歸的災民、傷者和失業人員提供及時的救濟,它也已經開始積極準備為災區的災后重建提供所需幫助。這也是災區獲得地方各級政府關注和扶持的最好機會。

最後一點是,我會密切關注中國各級政府在地震救災中的協調情況,因為在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圈的情況下,這種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協調確實有改善和加強的必要。

(本文作者唐納德斯特拉斯海姆是羅思資本合夥公司副總裁、美林公司前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加利福利亞洛杉磯大學訪問學者、資深中國問題專家。他此前曾任米爾肯學會主席,2006年他加入羅思資本合夥公司主持該公司的中國業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