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1歲少年背著妹妹逃生 步行12小時[圖]

[複製鏈接]

56

主題

371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名者 發表於 2008-5-17 07: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日,當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出現在記者鏡頭前時,這個小哥哥已經背著妹妹走了10多個鐘頭,在記者幫助下,將他們帶到綿陽收容點。本報記者嚴亮攝
南方日報5月17日報道雖然不是震中,但北川災情卻非常嚴重!面對震災,北川人民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苦痛。但在生死邊緣,他們也被真情所包圍、所溫暖。胡錦濤總書記昨天一到災區就來到北川看望受災群眾。這真情還來自親人、朋友、鄰居、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山河可以阻斷,房屋可以摧毀,道路可以毀壞,但這份大愛卻永遠不能阻隔。
北川縣城所在地曲山鎮,城區面積0.7平方公里。城左邊是王家岩山,右邊是景家山。地震引發的山體塌方几乎覆蓋了整個縣城。縣城大多數房屋坍塌,基本上被夷為平地。
城內外到處是被砸壞的扭曲的汽車。城裡依然餘震不斷,當地民眾非常警覺,甚至周邊的車子一動,都會引發緊張反應。
親人之愛
災難中的親情流露總叫人感動!
昨日下午5點,記者第三次深入北川縣城核心現場,發現一股從背後深山逃出的人流。他們的眼神充滿對親人的依戀,生怕再次分開。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半的妹妹張韓,非常吃力地走著。同行的爺爺、奶奶已經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萬就勇敢地擔負起小男子漢的責任。早上5點出發,已經走了12個小時了。小吉萬說,他很愛妹妹。
主震之後,餘震不斷,危險仍然存在。但對於前來搜尋親人的群眾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多數人在外工作,聽聞噩耗后,立即出發,爭取寶貴的時間救人。交通不好,難有汽車。但在綿陽至北川的路上,記者看到令人感動的一幕:不少人從綿陽騎著單車,甚至步行回家。
在北川縣城狹窄危險的廢墟間,記者看到太多滿臉焦急的尋親者。有人用最大的聲音,撕心裂肺地在喊著親人的名字,直至喉嚨喊破。
在樂山讀書的陳小藝與哥哥前天趕回。爸爸在縣糧食局上班,回龍街附近。他們就趕到現場尋找,但糧食局的六層大樓已徹底垮塌,連具體位置都難以判斷。鋼筋交錯,磚塊搖擺,仍有極大危險,但他們顧不上這些,仍在廢墟間不停呼喊,以血肉之手刨著殘磚碎瓦。
用血肉之手刨開生死路,不僅是陳小藝,幾乎每個尋親者都作過這樣的努力。王儀和她妹妹都在縣保險公司上班。地震時,她們都在同一間辦公室上班。王儀突然感覺到房子在晃動,又看到外面黃沙瀰漫。辦公室所有人都往外衝去,辦公大樓瞬間夷為平地。已經衝出去的王小姐返回身,拚命在人群里搜尋妹妹,可是,她只找到妹妹的一隻鞋。餘震不斷,附近倒塌的建築物不斷有水泥塊倒下。但王儀仍沖回去,用雙手奮力刨著廢墟,直至雙手鮮血淋漓……
「我一定要找到家裡人,死也要死到一起。」在綿陽市開計程車司機胡女士說。出事後,她開車前往北川找她的愛人。當天下午5點多,她趕到時小縣城已面目全非。胡女士徒步來到愛人上班的新城區,在廢墟上大聲叫著丈夫的名字。終於,丈夫有了回應:「我在這裡,背上有塊大石頭!」胡女士蹲下來說:「不要怕,很快有人來救我們了。」為了讓愛人不因為恐慌和失血過多昏睡過去,胡女士跪在地上和愛人談起往事,不斷鼓勵、安慰他。半小時后,巡邏人員發現他們,胡的愛人獲救。而胡女士本人,則因為長時間跪在一塊碎玻璃上,被割掉一大塊肉。

互助自救

56歲的馬光敬是名下崗職工,地震時僥倖脫臉。但此後,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逃走,而是救人。他在重災區東奔西走,爬上爬下,僅強震發生後幾個小時內,就從險境中成功救出了4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接下來的三天餘震中,老馬仍在不停地尋找生還者。

除了馬光敬,還有不少無名英雄。

大震中,朋友有愛,鄰居有愛,鄉親有愛。

旋平鄉的謝慶秀要感謝她的鄰居桂和青。當她被倒塌的房梁埋住時,是鄰居老大爺桂和青趕來救了她,一起出力的還有村民田雲育,用刀,用雙手,挖了約2小時。更巧的是,桂和青大爺也是被別人救出來的。

不少人在大災中失去親人,但面對緊急,顧不上安危,仍然堅持救災。

40歲的張開國是江油香泉派出所所長。出事後,張開國與妻子周紅失去聯繫。但他不能離開江油,因為那裡同樣有災情。待他兩天後處理完手頭的事時,家已變成一堆廢墟。他大聲叫著妻子的名字,竟然有應答聲。不過,因時間拖延太久,又沒有好的挖掘設備,她的妻子永遠地離開了他。張開國其他的幾名親人也證實死亡,家裡只剩他一個人。

位於縣城入口任家坪村附近的北川一中,共有1200餘名學生,當時除高三一個班的學生正上體育課外,其餘的學生都在教室里上課。震后,僅近百名學生成功逃出,其餘學生下落不明。

高二(九)班的教室在二樓,地震讓它變成一樓,班上43名學生快速跨越欄桿,逃到安全的地方。已逃生的同學定了定神,重新投入到搶救校友的行列中。該校校長劉亞春在房屋倒塌前的一瞬間逃出。他的兒子正讀高一,也被埋在廢墟中。但為了救出更多學生,劉亞春強忍悲痛,堅持從大局出髮指揮救援。同舟共濟,團結自救,大災面前顯真情。

13歲的朱福濤因為生病,沒去學校讀書。地震時,他在外玩耍,得以逃脫一劫。爸爸和爺爺均遇難,奶奶又不見了,他就被鄰居帶在身邊。

北川供電公司苦竹壩電站職工唐慶全和妻子黃艷親歷合作自救的過程。出事後,他們向山上跑,幾百群眾彙集在一起。大家從地里找來農民種菜所用的薄膜,搭成簡易棚子擋雨,婦女小孩在裡面。

險情在變化,躲避地點也不同,他們過了一座座山頭。晚上,他們圍在一起烤火,「濕了又烤,烤了又濕」,既可以取暖,又希望讓飛機上的人發現,引來救援。餓了,有點東西大家平分,包括地里的生豌豆。雨開始變小,老年人就叫年青人先逃,「不能一起被餓死」。

血脈相通

地震后,大規模的救援以最快的速度展開,愛心洋溢北川。

幾十小時內,各地軍車、警車、消防車、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中國移動通信應急通信隊……全部趕到,「有災必救」、「情系災區,愛心支援」。

14日一早6點多,連江油的預備役民兵都連夜趕來。褲腳全是泥,顯然步行了一段不短的距離。

一些戰士背著電台,抬著幾十公斤重的發電機、電台、小型切割機,行走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

救援高於一切。救援一呼百應。昨日,綿陽市政府門口,青年志願者圍著等分派任務。共青團市委的組織人員大聲說:「發放救災物資,招募男青年20名。」幾十名男青年馬上上前,上車待發。有人對記者說:「出錢出力,我們心甘情願。」

搶救道路開始還沒有打通,自縣城到外面,出入只能經過坡度極陡的小路,但救援官兵不畏艱難,十幾個人手拉手,最外圍的人拉著草根,努力把傷員運到外面的醫院治療。

不斷有受傷的官兵出現。不斷有護士累得暈倒。昨日下午,一名護士已一天一夜沒吃東西,暈倒過去。一名記者在旁邊,馬上掏出隨身攜帶的巧克力,餵給她吃。

救援要講究,注重科學有序。一名小女孩被壓住,能夠與之交談是最好的緩解辦法。前晚整晚,一名地震局幹部就給她講了一晚上的故事。

至15日晚間,路終於打通,也就是生命之路打通了!16日上午10時30分,二炮工程部隊的第一台大型機械進入北川縣城,展開救援作業。

血脈相通,華夏兒女情系災區,八方伸出援手。全國各地,安徽、遼寧、河北、新疆、江西、廣西等地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爭分奪秒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派遣專業隊伍。曾經的重災區唐山,組織了14名富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專家,分成兩個小組急赴北川、德陽……

目前,救援配套工作也已展開。因為老城條件惡劣,餘震不斷,居民已被疏散安置到綿陽市體育館、虹苑影劇院等地。受傷者在附近醫院裡等待救治。傷員激增,綿陽醫院的大廳里都鋪滿地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