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跨越賑災政治化:台灣這次的反應讓人刮目相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5-16 1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時報   

  與香港相比,台灣對中國大陸突發的重大天災所作出的反應向來相對比較遲緩,無論是表現出協助救災的態度,還是民間的捐款賑災活動都算不上非常積極踴躍。不過這次台灣的反應卻讓人另眼相看了。

  災后七十二小時 台灣如何反應?

  先看看官方的反應。陳水扁十三日透過總統府發出新聞稿,對大陸災區「表達最深切的關切與慰問之意」。新聞稿稱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震災,國際社會傾力協助台灣救災並進行災后重建工作,這次台灣也應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這一表述,也彰顯了阿扁援助大陸並非基於「血溶於水」的認同紐帶,而止於「人道」的關懷。另一方面,阿扁也指示行政院整合民間團體資源,進行人道救援。行政院長張俊雄則指示海基會與海協會聯繫、陸委會統籌相關人道救援事宜。

  在前市長馬英九的關切下,台北市長郝龍斌也已指示消防局長熊光華,組成六十人的救難隊,據稱一旦情況許可,一小時內隊員就可整裝完畢,約六至八小時便可抵達四川救災。

  即將執政的國民黨反應顯然更為積極。榮譽主席連戰在第一時間已致電胡錦濤總書記,表達將「全力協同台灣民間力量,配合救災」。馬英九也率先捐出二十萬元以拋磚引玉,他表示「捐款賑災是人道考慮,也是基於中華民族一分子的關懷」。顯示了馬英九關切大陸災情不僅僅是基於人道主義,還有民族情感的驅使。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則表示,已經聯繫佛光山星雲法師,由佛光山出面與大陸接洽,先捐助新台幣一千萬元賑災。而即將上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江丙坤已對台資企業聯合會發出捐款賑災、協助抗震救災的呼籲。

  台灣民間團體的反應也毫不示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已在十三日捐出三十萬美元,並組成救災團隊隨時待命。台灣的世界展望會也透過大陸的中國世界宣明會,組成勘災小組前往成都,預計先將放在昆明倉庫的兩千條棉被、一百頂帳棚先送往災區備用。

  台灣各宗教團體的賑災行動向來最為迅速。多年來以第一時間派出義工到亞洲乃至各國協助救災的慈濟也分批出動,首批已經出發到四川,準備先把四萬兩千條毛毯送至當地。另一方面,法鼓山已捐出由潤泰集團及信眾捐贈的一千兩百萬元物資,並組成賑災指揮所,將於十五日由副住持果品法師率僧團法師隨團撫慰災民前往災區。此外,佛光山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表示,佛光山已捐出一千萬元賑災。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目前也積極聯繫大陸台商,了解當地災情與救援所需物資,並指示全球弟子以捐血和善款為優先。

  掃除政治障礙 建立兩岸救災機制

  這次台灣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能以人道主義精神或從民族情感出發,參與協助大陸的救災。在短短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就能做出迅速敏捷的反應,足以和香港分庭抗禮,實屬難能可貴。不過,基於多年來兩岸官方關係停滯,海協會與海基會的運作處於半休止狀態,因此不能克服政治障礙,建立起在災害發生后互相援助的有效機制。

  具體而言,政治上的障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官方因素。台灣政府每每期望通過對大陸的協助,而促使北京在承認台灣官方地位上有所讓步。而大陸則堅持主權立場,不願意放行台灣有政府名稱的機構前來協助,屬民間性質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不少台灣民眾對九年前台灣中部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時,大陸的「政治化」姿態記憶猶新,也是導致台灣民眾對大陸救災態度相對沒那麼積極的原因之一。當年災情發生后,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孫愛明表示任何國際紅十字會甚至任何國家要捐助給台灣地震的款項和救災物資,都必須得到中國紅十字會的同意。此言論在台灣被輿論解讀為認為大陸政府趁災宣傳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不過,當年大陸民眾透過大陸紅十字總會捐給台灣三百萬美元,也讓台灣災民感動。這回台灣的紅十字會也接到大批民眾電話,主動表示要捐款、捐物資、也有醫護人員願參加志願隊前往救災。

  這次災情雖然發生在大陸,但是大陸官方對台灣協助救援的態度已有明顯改變。中央電視台在十三日晚播報時特別點出,若災情持續擴大,將尋求台灣協助。而在連戰對胡錦濤說明后,胡錦濤已經同意放行慈濟與法鼓山兩個宗教團體,立刻投入救災。不過這次「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能否進入大陸,恐怕還有困難。

  自從前年國共歷史性和解,建立起對話平台以來,兩岸的民間交流日益頻繁。國民黨籍的馬英九即將執政,海內外華人的主流民意都期盼兩岸關係也能朝向和睦的方向發展。然而,兩岸的官方關係如何解凍,如何求同存異,無論對北京還是台北而言,雙方的經驗顯然不足。

  九年前台灣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累積了救援與災后重建的經驗。馬英九新政府下周就要走馬上任,筆者以為這次四川發生大地震,提供了兩岸跨越「賑災政治化」障礙的契機。如何珍惜這次機會,在排除意識形態,建立起高效率的兩岸救災機制的基礎上,尋求包括官方關係在內的兩岸和解之路,考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