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5月17日4:39:48(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多維社記者柯宇倩報導/地震無法準確預測,但仍有許多減少震后災害的方式。多維社5月16日專訪到兩位地震相關學家,請他們談談目前的地震預報系統與震后注意事項。()
研究地震動能的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地球物理學家阿嘉(Brad Aagaard)對多維社表示,無論是目前提出的地震預測模版或是動物預測地震說,都沒有科學證據可支持。()
「我們知道,地震是由於斷層造成的,而透過分析地震歷史,我們能了解地震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但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我們能預測短期的地震。」阿嘉說,美國地質調查局所做的,是使用美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各種地震模式,以或然性來評估未來30年至50年內地震發生的頻率,例如最近更新的加州30年內地震機率,就是從現在開始算起,而地震機率報告對政府來說是很一般的工作項目。()
有報導指出,汶川大地震發生前曾發生動物「異象」,如成千上萬的蟾蜍大出動,民間也流傳動物可預測地震的說法。但阿嘉於以否認,他說,還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動物可預測地震。
5月16日位在震央的映秀鎮,一個男孩玩著壞掉的電話,還等著父母來接他。星期五又一次的強烈餘震之後,中國仍然奮力埋葬死者,幫助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災民,這場地震的死亡人數估計超過5萬。(路透社)
()
另有一說,在地震發生前或發生時,氣候會呈現異常狀態,阿嘉表示,地震發生時氣候不正常的說法,也只是一些看法的總和,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氣候現象在地震發生時會有變化。()
另一名地震學家也認為地震無法預測,若在預報系統還未發展完全前便發出預測報告,反而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中美地震中心主任埃爾納賽(Amr Elnashai)對多維社表示,有些人稱自己掌握了預測地震的模式,但後來都證明方法失敗。對真正成功的地震預測來說,必須預測到地震等級、時間與地點,如果這些項目錯誤,則將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埃爾納賽舉例,如預測到A城市會發生大地震,A城市的人們撤離到B城市,結果最後卻是B城市發生地震;或預測上午9時會發生地震,人們準時撤離,但卻發現地震未發生,在隔天回家后反而發生地震;或是預測這是一場7級大地震,學校、政府機關、商店都關門,結果只是個2級地震,因此只要有一個項目錯誤,都會讓預測產生負向效果,而非正向。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正確預測地震。
5月16日映秀鎮一名婦女在丈夫的屍身旁哭泣不已,星期五又一次的強烈餘震之後,中國仍然奮力埋葬死者,幫助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災民,這場地震的死亡人數估計超過5萬。(路透社)
()
不過,1975年的7.3級海城地震,由於中國地震部門成功預測到,並進行停止活動、撤離居民的措施,使得最後雖然多數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但仍讓這個人口稠密區的傷亡數字減至最低。()
對此,埃爾納賽表示,「雖然在唐山大地震前兩年,中國當局正確預測了這個地震,只有幾小時的誤差、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他們卻沒有預測到唐山大地震。美國也曾經在1990年代作出一次地震預測,但事後證明失敗。」()
雖然地震無法預測,不過當地震發生,仍有一套緊急預報系統。()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阿嘉表示:「美國目前沒有地震警告系統,我們擁有的稱為『緊急預報系統』,一旦地震發生,此系統會發出震源所在地的報告,我們沒辦法在地震發生前提出警告,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短期地震。」
5月16日山東濟南的幼稚園孩子捐出自己的錢,幫助四川地震的受災人。星期五這天在一個強大的餘震之後,中國仍努力埋葬遇難的死者,幫助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災民。(路透社)
()
阿嘉進一步介紹此系統。「在美國,我們擁有各種工具來輔佐,如地震發生時,有多少人受到影響。自從1994年加州北嶺地震(Northridge Earthquake)發生后,美國地質調查局與合作夥伴『Check Map』共同發展了一套系統,創造了一個震動地圖,這個地圖幫助緊急應變人員辨識出哪個地方發生地震,其他的私人公司也能從這套系統獲得資訊,使他們得知自己公司的設備是否會受影響,又是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如電力公司可依此判斷哪一個基地台會受到多少程度的震動。」()
阿嘉對多維社表示,最近,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展了一套全球地震「傳呼」(Pager)系統,將人口、人口密度等因素考慮進去,可評估在大城市中的地震,以及多少人受到影響,在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中有「傳呼」地圖可查詢。()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傳呼」系統(http://earthquake.usgs.gov/eqcenter/pager/index.php)提供最近七日內全球震動處的地圖與列表,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等級的地震。()
地震來臨時,住房的堅固程度便受到考驗。阿嘉說,美國有一套全國的房屋法規,所有城市或州都需依循,但各地方政府也可以自行加入其他項目。
5月16日人們乘坐軍方的船隻離開地震摧毀的家園汶川。星期五這天在一個強大的餘震之後,中國仍努力埋葬遇難的死者,幫助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災民。(路透社)
()
「美國各地的房屋設計、結構類型必須依照所在地來規劃。美國的房屋設計雖然也會考慮該地可能的地震強度,但也只能依據地震或然率來評估,因此無法確切地指出一個地區的房子都可以承受幾級以上的地震,每當主要地震來臨,工程師和立法者便會檢視和改善建築法規。」阿嘉說。()
那麽,地震發生前有無方法將損害降至最低?阿嘉對多維社表示,住進符合建築法的屋內,並將食物、水、手電筒等物放在隨手可得處,因為通常地震發生后,電力會受損、食物和飲水也會較難取得,當地震發生時,躲到堅固的桌子下,這是最好的選擇,而非如另一種理論所稱的躲在桌旁。()
「而地震發生后,若還沒有立即生命危險,要先檢視自己是否一切都好,是否需要醫療救助,並察看身處的建築物是否呈危險狀態,如果有倒塌之虞,當然要立刻撤離,若建築物還可以,必須評估是繼續留下還是需做長期撤離的準備,另需檢視是否有瓦斯外泄和水外泄的情況。」阿嘉說。
5月16日一名士兵揹著80歲的老婦從毀壞的村莊前往等待撤離的地區。星期五這天在一個強大的餘震之後,中國仍努力埋葬遇難的死者,幫助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災民。(路透社)
()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埃爾納賽則對多維社談論了中國地震中許多學校倒塌的問題。「我們常聽到像這樣的學校議題,學校通常是由當地政府來管理,也許其中有涉及金錢回饋事件。如果是私人擁有或是由高階政府來監管,他們會對工程進行更好的監督,而學校暨不是像地標那樣的重大工程建設,也不會受到太多注意,且通常學校的工程執行不會比其他的建設案來得好。」()
埃爾納賽也提出了災后注意事項,他說,像中國四川這樣的大地震,餘震可能持續一、兩個月,雖然餘震的強度會減弱,但對已經在主要地震中受損的房子來說,還是有倒塌的危險,因此地震一發生應撤離家園。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5-17 06:2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