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曆史] 5月15日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5-15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紅十字會創立(1904年)-----

    1904年5月15日,清廷命外務部照會瑞士,聲明願意加入紅十字聯約。
    24日,清廷撥款10萬兩,以作為紅十字會的開辦費。
    由於日俄戰爭竟然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旅居關外的各國僑民都在本國紅十字會的資助下,乘坐印有紅十字標記的船舶車輛逃離戰區。清廷也派遣輪船到東北接運中國難民,但俄國政府卻說中國進入戰區的船舶和人員不屬於紅十字會,聲稱不予保護,並阻撓中國船隻。消息傳到上海,各界為之震憤,當即由紳商沈敦和與英、美、德、法等中立國領事磋商,成立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又名「上海萬國紅十字會」,並取得了清廷的支持。5月29日,紅十字會訂立了暫行章程。該會成立後,立即前往東北接運難民,同時,又在東北各省設立分會,擴大救濟災民、資送回 籍和戰後放賑工作。

石油托拉斯被認為非法(1911年)-----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裁決:認為美孚石油公司壟斷貿易,令其6個月解散。
    可是,最高法院在令其解散的同時還作出一件有歷史意義的事。他們認為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並非機械地禁止一切壟斷貿易,而是禁止不合理的壟斷。於是美國最高法院將一個迄今為止國會未予闡明的定義寫進了這條法律。
    最高法院對反托拉斯法的這種解釋將對今後處理托拉斯案件產生深遠影響;這一解釋立即遭到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羅伯特·M·拉·福萊特的抨擊。福萊特是共和黨進步派的領導人。他說:「我認為最高法院這種解釋恰恰是為托拉斯所歡迎,為國會所一貫反對的。」
    最高法院在處理美孚石油公司案,贊同第八巡迴起訴法院的裁決,同時對下級法院的這一裁決作了修改——將原來的在30天內解散這一大型石油壟斷公司的期限改為6個月。
    最高法院作出的另一裁決是美孚石油公司在解散之前還可以營業,其理由是如果讓它立即停止營業,就會使人們對原油和精製油供應是否充足及無貨源的問題產生不安心理,因此會對公眾造成嚴重影響。


美孚石油公司老闆約翰-D-洛克菲勒



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1912年)-----

    1912年5月15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嚴復任校長。京師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大學,1898年7月3日開辦,「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以中學包羅西學,不能以西學淩駕中學」,是其立學宗旨。初擬設大學、地學、道學、政學、文學、武學、農學、工學、商學、醫學10科,以達「總古今,包中外,該體用,貫粗精」之目的。招收官僚子弟及各省中學堂畢業生入學。戊戌變法失敗後,實際只辦了詩、書、易、禮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也僅有10餘人,性質仍與舊式書院相近。1902年復校。1910年發展為經、法、文、格致、農、工、商七科,是一所文理科綜合大學。

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1918年)-----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誌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
    小說通過一個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號召人們起來推翻人吃人的舊制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徹底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
    小說發表時,正值「五·四」運動前夜。由於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廢,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了。廣大的農民依然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階級依然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使社會的各種矛盾更加復雜尖銳。在這種形勢下,魯迅以他銳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筆觸,對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築表示了徹底的反抗。小說《狂人日記》是投向封建禮教的一顆重磅炸彈,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劑。


魯迅參加《新青年》編輯部的工作



顧正紅被日本資本家殺害(1925年)-----

    顧正紅,1905年出生於江蘇阜寧(今濱海縣)。1921年家鄉遇水災,他隨母親流落到上海。1924年,先在日商內外棉紗九廠做工,後到上海日商內外棉紗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天開始,他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學習和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接受黨的教育。1925年2月,在內外棉紗工廠工人舉行罷工中,被選為內外棉紗工廠的工人代表,成為第一批工人糾察隊隊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2月罷工後,由於日本資本家背信棄約,繼續剋扣工人工資和無理開除工人,同年5月,工人再次罷工。日本資本家以關廠停工破壞工人鬥爭,顧正紅帶領工人進行交涉,被該廠日籍職員槍殺,年僅20歲。這一事件激起廣大人民的憤怒,成為「五卅」運動的導火線。



整理黨務案事件發生(1926年)-----

    蔣介石策劃中山艦事件後,1926年5月15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在會上提出整理黨務案。
    主要內容是: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各高級黨部的委員比例不得佔1/3以上;共產黨員不得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黨;共產黨須將其加入國民黨之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中央保存;第三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指示以及中國共產黨對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指示,均須先交國共兩黨聯席會議討論通過等。
    「整理黨務」即國民黨右派為限制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正當活動,破壞國共合作採取的組織措施。整理黨務案被通過,一些國民黨右派分子取代共產黨人充當國民黨的部長,蔣介石也乘機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長和軍人部長等職。至此,蔣在掌握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以後,繼而篡奪了黨權、政權和軍權。


刊登在《軍事政治月刊》的「整理黨務案」條文



蔣馮開戰(1929年)-----

    1929年5月中旬,馮玉祥在陜西華陰部署反蔣軍事行動後,蔣、馮第一次軍事沖突開始。蔣、馮軍事沖突起因於山東事件。3月,日本與南京政府簽訂撤出濟南的協議,按協議,濟南應由負責山東防務的西北軍接收,而蔣介石則急令西北軍不許接收濟南,並通知日方,由中央軍接收濟南。
    蔣、馮矛盾激化。蔣欲解決馮部,馮亦決計反蔣。
    5月16日,西北軍將領發出反蔣通電,推馮玉祥為「護黨救國軍西北路總司令」,並開始軍事行動。17日,國民政府通電,指斥馮玉祥,隨即下達討伐令。蔣還委任唐生智為討逆軍第五路總司令,拉唐反馮。19日,馮玉祥在陜西華陰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反蔣,5月22日,馮玉祥軍將領韓復榘、石友三通電擁蔣,背叛馮玉祥。蔣桂戰爭中,韓復榘奉命率西北軍一 部參加進攻武漢。蔣介石佔領武漢後,召韓復榘,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贈以數十萬元巨款,使韓投蔣。韓原是馮玉祥的忠實將領,但馮部生活艱苦,治軍嚴厲,韓終被蔣收買。蔣又派人給襄樊的石友三送幾十萬元,石本反復無常,立即表示願意聽從蔣指揮。蔣桂戰爭結束後,馮玉祥略聞此事,僅讓韓擔任河南省主席之職,剝奪韓的兵權,此舉更加引起韓的不滿。
    華陰軍事會議後,韓立即回到舊部,監禁馮所派師長,將其舊部從陜州拉到洛陽,脫離馮玉祥。韓、石兩人倒戈後,蔣介石為嘉獎他們,分別任命二人為河南、安徽省主席,並獎勵500萬元作經費。韓、石倒戈導致了馮玉祥在與蔣沖突中失敗。23日,國民黨中央下令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馮面對蔣的強大壓力,謹慎行事,於27日發表下野通電,使蔣失去進攻的口實,蔣、馮軍事沖突結束。


集結在陝西潼關紅場準備討蔣的馮玉祥部隊



日本「五·一五」政變(1932年)-----

    1932年5月15日,日本海軍少壯派法西斯軍官發動武裝政變,稱「五·一五」事件。
    1930年前後,日本經濟危機日趨嚴重,社會動蕩不安。軍部與民間法西斯相互勾結,標榜改造國家並以恐怖手段加速法西斯化。1932年2月海軍法西斯軍人古賀清誌、中村義雄與桔孝三郎為首的愛鄉塾等民間法西斯組織制定政變計劃,圖謀分4路襲擊首相官邰內大臣官邰政友會總部和三菱銀行,再佔領警視廳、破壞變電所,在黑暗中建立法西斯獨裁。5月15日採取行動,殺死總理大臣犬養毅,其他襲擊目標大部未實現。政變失敗後,為首分子向憲兵隊自首,僅受到較輕的處罰。報刊對其在軍事法庭上的辯護詞大肆報道,助長了法西斯分子的氣焰。
    犬養內閣垮臺後,短暫的政黨政治結束,軍部乘機加緊幹預政治,加快法西斯化的步伐。

舒施尼格成為奧地利唯一政黨的首腦(1936年)-----

    1936年5月15日,庫爾特·舒施尼格總理擔任了奧地利唯一合法政黨「祖國陣線」的領袖,從而鞏固了他對國家的統治。在維也納的一次政黨的領導人會議上,前任副總理歐內斯特·馮·斯塔勒姆貝格王子被解除了他在祖國陣線黨中的領導職務。
    在這些領導人的微笑中,斯塔勒姆貝格竟被任命為祖國陣線黨「母親幫助部」的贊助人。斯塔勒姆貝格王子當時正在去往羅馬,觀看在那裏舉行的奧地利——義大利足球比賽,因此,無法對這一羞辱作出反應。這一行動使舒施尼格控制了奧地利所有軍事力量,包括曾由斯塔勒姆貝格王子指揮的民兵。舒施尼格說他之所以接過祖國陣線的領導權,是因為奧地利所面臨的嚴重問題迫使他統一國家的領導權。他說,雙重領導曾給奧地利帶來了許多困難。

「共產國際」解散(1943年)-----

    1943年5月15日,蘇聯解散了其世界性的共產主義者組織——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的解散是出於促使同盟國打肖它對蘇聯共產主義運動擴張的憂慮的目的。這被視為是共同作戰的策略,並藉此加強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關系。共產國際是1919年3月由列寧組建的,目的在於組織親共工會,灌輸黨的紀律,擴大在存在著共產主義同情者國家的宣傳。


《人民日報》創刊(1946年)-----

    1946年5月15日,中國共產黨晉冀魯豫邊區機關報《人民日報》創刊,先後在河北邯鄲、武安出版發行。1948年6月15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與晉察冀解放區的《晉察冀日報》合並,改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河北石家莊出版發行。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社址遷北平,繼續刊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自同年8月始,《人民日報》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鄧拓任社長兼總編輯。該報除在北京印刷外,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同時印刷,對國內外發行。

張軫率部起義武漢和平解放(1949年)-----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五綏靖區司令張軫率部在武漢附近舉行起義。在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之時,張軫決心率部起義。他編組了第一二八軍和第一二七軍作為起義的基幹力量,在高級軍官中進行起義的宣傳和聯絡工作,並與中共取得聯系。張軫原打算在河南信陽起義,後由於白崇禧將其部隊調到武漢以南而使計劃落空。5月14日,由於泄密,張軫在武昌被白崇禧扣押,逃脫後,在一二八軍軍部召開軍官會議,決定立即起義,並派人渡江迎接解放軍進入武漢。5月15日,張軫率部5個師2萬餘人宣布起義,在賀勝橋西北地區截擊白崇禧退卻部隊,俘獲部分人槍。起義部隊不久改編為第四野戰軍一部。張軫起義對中共順利解放武漢作出了貢獻。



奧地利國家條約結束了外國控制(1955年)-----

    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土上將只保留奧地利軍隊,這是17年來的第一次。該國自1938年被希特勒霸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軍隊進駐。今天簽訂的條約主要規定了奧地利將作為一個緩沖國在蘇聯集團國和西歐民主國家間保持中立。
    條約制定,奧地利不可簽訂任何軍事同盟或允許任何外國軍隊在其領土上駐紮。條約的其餘規定均對奧地利有,包括不支付戰爭賠款。蘇聯回 絕了全部對其油田所有權的要求,並有可能幫助她重新組建軍隊以保衛她的中立地位。
    美國國務國務卿·福斯特·杜勒斯,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和英國外長麥克米倫分別代表各該方簽署該條約。條約規定所有外國軍隊必須在本年底撤出。美國已經指責蘇聯在會談中閃爍其詞,以使其4.5萬人的軍隊繼續留在奧國。

百萬幹部下放基層(1957年)-----

    1957年5月在開展整風運動的同時,從1957年5月15日起,中共中央先後3次發出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決定,全國有百萬幹部下放到農村和工礦企業參加勞動。


山西省太原市市民歡送幹部下放



科學家警告藍鯨瀕於絕跡(1959年)-----

    1959年5月15日,藍鯨是人們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科學家今天警告說,如果不對世界性的捕鯨業實行限制,5年後藍鯨就會滅絕。實際上藍鯨的總數已經下降到相當低的水平,以至單個藍鯨很難找到異性進行交配。
    捕鯨業的記載表明,藍鯨的總數在逐步下降。從1931年到1932年期間,藍鯨的捕捉量占總捕捉量的82.1%。至1957年僅佔4.6%。科學家們建議,下月在倫敦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議上,立即採取嚴格措施控制藍鯨的捕殺。

美國將沖繩歸還日本(1972年)-----

    1945年6月,美國軍隊攻佔沖繩島。
    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美軍仍佔領該地,並在島上修建機嘗導彈基地和兵營。沖繩人民從50年代初開始展開回歸祖國運動。1960年4月28日成立「沖繩縣復歸祖國協議會」。1963年4月28日,開展「沖繩復歸祖國日」活動。日本本土也配合沖繩人民舉行長達100天的海上、陸上示威遊行。
    在日本人民鬥爭的壓力下,日美兩國政府開始商討沖繩歸還問題。1965年11月,日本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美,與美國總統約翰遜討論沖繩歸還問題。1969年11月,佐藤榮作再度訪美,與尼克松總統發表聯合聲明,定於1972年把沖繩行政權交還日本。1971年6月,日美簽訂《沖繩歸還協定》,規定美國放棄對沖繩的施政權;沖繩的「美國之音」可繼續使用5年;自協定生效日起的5年內,日本向美國支付3.2億美元,作為接受美國設施、基地工人退職金和撤除特種武器等的費用。
    1972年5月15日協定生效,沖繩歸還日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8-5-15 15: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8-5-15 02:00 發表
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1918年) ...




當年魯迅穿著也蠻時髦矣!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8-5-15 02:00 發表
百萬幹部下放基層(1957年)



勞動是光榮~~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