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平心靜氣的看完了。再刪!謝謝了!!!!

[複製鏈接]

17

主題

522

帖子

78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akuhou 發表於 2008-5-14 1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請大家看看這個,不知道對地震的預測是否會有更多的了解
本文由 bluesmood 在 2008-5-14 11:5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http://wuzhuzhai.blog.sohu.com/87288295.html

http://wuzhuzhai.blog.sohu.com/87288785.html

還有
http://hi.baidu.com/zwspy/blog/item/6e1dd1a24bc066a8cbefd080.html

http://news.sohu.com/20060731/n244543649.shtml

http://www.baidu.com/s?wd=%D4%A4 ... 3&f=1&rsp=8

悲劇還是重演了!!!!!!
大難當前,團結為重。摒棄政治偏見,重整家園。

向遇害者三鞠躬!
向遇害者家屬致哀!
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感謝政府及援助災區的各國政府及團體個人!!


誰是誰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

主題

124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6
沙發
SAAB 發表於 2008-5-14 20:13 | 只看該作者
向遇害者三鞠躬!
向遇害者家屬致哀!
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感謝政府及援助災區的各國政府及團體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3017

帖子

69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8
3
細細小雨 發表於 2008-5-14 2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870

帖子

2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4
4
sdbzszf 發表於 2008-5-14 20:26 | 只看該作者
地震預報
早在中國東漢時期,張衡就發明了地動儀,並於138年記錄到隴西大地震, 但只是對地震發生后的一種記錄儀器,並不能對地震做任何預測。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嘗試著對地震做出預報,以便在地震發生之前做好準備,減小地震災害的損失。一般認為科學的地震預報應對一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但由於地球內部活動的複雜性以及人類對此缺乏有效監測手段和預報模型,時至今日,地震預報技術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地震預報仍是當今世界科學的一大難題。

世界上首次成功預報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發生在中國遼寧海城的里氏7.3級地震。中國的地震部門在震前數小時正式發布了臨震預報,當地政府及時採取了防護措施,疏散了大量居民。據信這次成功的預報避免了數萬人的傷亡。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建立了比較廣泛的地震監測台網,科學家們還通過超深鑽井等手段獲取更多的地球內部信息。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在短期和臨震預報方面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地震前兆觀測和監測。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7&variant=zh-c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5
laodai 發表於 2008-5-14 20:37 | 只看該作者
看了樓主推薦的幾篇博文,恰恰感覺地震預報的不確定性,耿慶國等人根據唐山地震所得出的「旱震」說,不具普遍性。因為四川那裡根本沒有出現過大旱,地震卻發生了。有文說的什麼「觸犯了地震界當權者的利益」,和許多經常見到的「歪經」一樣,政治投機的學者,往往在民眾中失分很多。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6
Hanxin 發表於 2008-5-14 20:55 | 只看該作者

您老真健忘

去年四川沒有發生大旱?
有人說是長江大壩的緣故
爭論了很久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22

帖子

78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2
7
 樓主| kakuhou 發表於 2008-5-14 21:0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anxin 於 2008-5-14 20:55 發表
去年四川沒有發生大旱?
有人說是長江大壩的緣故
爭論了很久不是



這個新聞難道是............................

http://news.qq.com/a/20070609/000885.htm


專家解讀:這次大旱是70年來最嚴重的,預計還要發生嚴重的伏旱


進入6月,儘管這幾天成都天氣涼爽,時有陣雨,但省氣候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的數據卻讓人擔憂,截至7日上午8時,全省仍有93個縣(市)出現夏旱,13個縣(市)達到夏旱預警標準。自去年春天開始的這場連續大旱已肆虐一年多時間,其嚴重程度歷史罕見,目前仍有398萬人飲水困難,500萬畝良田無水栽秧。


旱情 398萬人喝水難500萬畝良田無水栽秧


提起大旱,去年夏天那場有氣象記錄以來範圍最大、損失最重的特大高溫伏旱讓人記憶猶新。事實上,從去年春天開始,四川已出現較為嚴重的春旱,然後才是更為嚴重的夏旱、伏旱。特大伏旱后,龜裂的土地傷痕纍纍,全都張大著嘴等待雨水的滋潤。在秋天,全省旱情終於得到緩解。但進入冬天後,嚴重的冬干又讓旱情復燃。今年春天,還是旱,到夏天,繼續旱。人們不由得擔心:這樣一直旱下去,怎麼得了?


省氣候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的一組數據證實了乾旱的破壞性確實不得了:


截至7日8時,全省有93個縣(市)出現夏旱,主要分佈在成都、綿陽、德陽、內江、眉山等地。在大旱肆虐下,我省有398萬人飲水困難,也就是說,全省差不多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人為喝不上水而煩惱。飲水都成問題,生產更無從談起。500萬畝良田至今無水栽秧,500萬畝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如果把500萬畝良田換算成成都市區面積,就相當於10個成都市區那麼大面積的良田因為缺水而無法耕種。


這樣的連續大旱,歷史罕見。專家翻閱史料后發現,1924年-1925年和1936年-1937年,四川都曾發生過大旱,但自那后的70年裡,要數這次連續大旱最為嚴重。


原因 全球變暖大氣候影響了小氣候


境內江河眾多,素有「千河之省」美譽的四川為何連續兩年被旱魔控制?記者為此專訪了省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馬振鋒、高級工程師陳文秀等氣象專家。


專家們表示,今年以來,我省平均降水量偏少程度並不十分嚴重,但由於時空分佈極不均勻,有的地方不停下雨,有的地方滴水不進,因此導致了大面積春夏旱的發生。造成旱情嚴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高溫乾旱使土壤含水量大幅減少;二是暖冬導致地表水分蒸發加劇;三是江河來水、工程蓄水較常年嚴重偏少;四是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偏多進一步加劇了旱情。這幾種原因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疊加造成連鎖反應,使得去年的旱情一直持續到今年。


專家認為,四川的連續乾旱事件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具體體現。去年來,我省氣溫變化情況與全國基本一致,而我國氣溫變化與全球平均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近100年增暖的幅度達到0.74℃,這說明四川天氣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密切相關。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不是四川、重慶特有的地區現象,而是一個更廣範圍的全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溫室氣體增加導致的全球變暖。


專家解釋說,我省連續乾旱和三峽沒有直接關係:三峽水庫目前的蓄水面積和蒸發量在全球氣候系統中只是極為弱小的因子。從研究來看,三峽工程只對附近小氣候有些影響,不可能對上游大氣環流變異有影響,因此對四川盆地旱澇沒有直接的聯繫。


形勢 嚴峻還可能發生嚴重伏旱


旱情到底還會持續多久?專家介紹,今年的旱情是在去年較為嚴重的春夏旱、特大高溫伏旱和今年明顯冬干后發生的,水資源極其短缺、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土壤底墒明顯不足。因此,今年乾旱的危害明顯重於常年。特別是盆地丘陵地區歷來是乾旱的高發區,這些地方水利設施較為薄弱,灌溉條件較差,乾旱的影響更為嚴重。這樣嚴重的乾旱要想得到根本緩解還需要一些時日。


據預計,繼夏旱后,我省可能還會發生伏旱。如果降水繼續分佈嚴重不均,伏旱可能還仍很嚴重。


姜永育呂守奇 記者李欣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8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8-5-14 2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kakuhou 的帖子

  看了鏈接。對災區捐錢,捐物是對國內的支持;多個角度的反思,甚至批評也是。

[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08-5-14 08:3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22

帖子

78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2
9
 樓主| kakuhou 發表於 2008-5-14 21:39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在外華人,團結一心。幫助我們的祖國渡過難關。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10
shanren 發表於 2008-5-14 22:31 | 只看該作者
唐山大地震發生時我就在離唐山大約200公里處。半夜三更被震醒了,迷迷糊糊只當是門外有什麼巨大的車輛開過。但是經歷過營口地震的老爸大叫起來:「地震!快跑!」

從那以後我對有關地震和地震預測的報道也就比較注意。有關耿慶國等地震預報的報道我也看過一些,覺得有些地方還有待澄清:

1)他們準確預報了唐山、這次的四川等地震,但是總體準確率如何?------ 也就是說,有沒有過預告了其它地方將會發生強震、但強震卻沒有發生的情況?有過多少?如果沒有(或極少發生),那他們的研究工作和掌握的知識絕對應該由政府出資好好進一步開發。如果他們有過多次警告強震、地震卻沒有發生(或震級很低)的情況,那麼準確率就有問題。

2) 依靠動物來預報地震,未必很准。唐山地震時,我才十幾歲,又是暑假,每天和大院里的大大小小好幾條狗玩,屋裡還養了魚,大院裡外老有騾馬大車、毛驢等來來往往。但是地震發生前這些動物並沒有什麼異常反應。這不僅是我自己一個孩子家的說法,而且周圍的大人們事後回想起來,也都沒有發現周圍的任何動物有異常反應。我所在的地區震得還是比較厲害的,很多房子都裂了縫,包括我家的房子。也有房屋倒塌、造成一些傷亡的,但當然不象唐山那麼多。

對於政府而言,每一次發布大規模的地震警告,都要承擔很大的社會、經濟風險 -------- 人心動蕩、交通混亂、搶購、防災的畸形消費、各種物資囤積/脫銷、銀行擠兌、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各個機關由於員工不辭而別突然「外出度假」而關閉。。。。。。這些都是非常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是發布地震警告的代價。最後如果地震沒有發生,在老百姓看來,你政府就是地地道道的孫子王八蛋!急於發展經濟表功的上級政府也饒不了你!而且你喊過兩次「狼來了」,狼卻沒來,你第三次再喊的時候,老百姓就。。。。。。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8-5-14 22:3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11
笑三少721 發表於 2008-5-14 22:32 | 只看該作者
救災吧.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4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6
12
SAAB 發表於 2008-5-15 11: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hanren 於 2008-5-14 22:31 發表
唐山大地震發生時我就在離唐山大約200公里處。半夜三更被震醒了,迷迷糊糊只當是門外有什麼巨大的車輛開過。但是經歷過營口地震的老爸大叫起來:「地震!快跑!」

從那以後我對有關地震和地震預測的報道也就 ...



算個平心靜氣的回復,道理闡述很明白,傳播了知識,少了誤解,謝謝你.

勸那些憤青們一句,多學知識才是愛國正道,不要以為口出狂言無恥地罵人才是愛國的體現,很幼稚,很天真.

災害不可怕,無知更可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4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6
13
SAAB 發表於 2008-5-15 11: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自由之靈 於 2008-5-14 21:23 發表
  看了鏈接。對災區捐錢,捐物是對國內的支持;多個角度的反思,甚至批評也是。


是的,所以不要容不得他人意見.反思也是進步的體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14
Janwoo 發表於 2008-5-15 12:0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要多點樓主這樣的人,認真的,求實的人才有希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346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7
15
六月 發表於 2008-5-15 12:46 | 只看該作者
樓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沒腦子,鑒定完畢。
一次地震沒有預報可能是1萬人,亂預報造成謠言滿天可能也會死一萬人。
一個研究地震的可以隨便預言,政府敢去通知大家有地震嗎?
何況那個什麼什麼專家給出來那麼寬的地震可能範圍,有個P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6: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