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打敗猛禽戰機根本出路:提高體系戰鬥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5-12 0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5月12日  兵器知識


許多國家相當長的時間裡,將面臨著以三代機來抗衡美國四代機的問題。


中國國產最新型殲10戰機與猛禽相比還存在整整一代的差距


  文/王旭東

  作為世界上性能最優異的戰鬥機,「猛禽」鶴立雞群,自工業革命以來,恐怕還沒有哪種常規武器獲得過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環顧五洲,除美國之外,無論是空軍大國還是空軍強國,目前均是「三代機」當家,至多弄出個「三代半」,「猛禽」的優勢凸顯無疑。「猛禽」盤空,風起檣動。在未來的八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世界上大多數的空軍將領們都會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怎樣打「猛禽」?

  在「猛禽」面前,三代機將如何作為?

  一個大課題

  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是一個世界性的大課題。

  目前,世界各空軍大國或空軍強國的主力是第三代或三代半戰鬥機,像美國的F—15、F一16、F/A—18,俄羅斯的蘇一27、米格一29、米格一31,法國的「幻影」2000和「陣風」,歐洲多國的「颱風」,瑞典的JAS一39「鷹獅」,中國的殲一10等(「陣風」、「颱風」屬於三代半)。唯有美國的F一22A「猛禽」成為世界上唯一投入現役的第四代戰鬥機,F一35目前還處在試飛階段,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尚在研製過程中(S一37「金雕」和米格1.44均為俄五代機的技術驗證機),其它國家的四代機大部分在方案論證階段。除F一22和F一35之外,俄羅斯的PAK.FA(俄五代機,蘇霍伊公司的工程代號為T一50)可能將率先裝備部隊,現在看來,PAK.FA在五年之內難以形成規模戰鬥力。可以肯定,在十年之內,除美國之外,各空軍大國和空軍強國的主力仍將是第三代或者三代半戰鬥機。許多國家相當長的時間裡,將面臨著以三代機來抗衡美國四代機的問題。

  誠然,戰爭是一個極其宏大的舞台,「單一武器制勝論」早已過時,對一種武器的抗衡和制約,有多種多樣的手段可供選擇。怎樣打「猛禽」?怎樣抗擊四代機?不僅僅是制空戰鬥機的事情。但是作為以敵方戰機為作戰對象的制空戰鬥機,抗擊四代機是其本份所在。

  以F一22A「猛禽」為代表的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戰機具備了相當大的技術優勢,典型的技術特徵概括起來有六點:一是隱身,二是超音速巡航,三是超機動性,四是短距起降,五是高度綜合和智能化的航電系統,六是良好的保障性能。在如此多的技術優勢面前,三代機的確十分被動。但是,戰爭的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先進的武器都有它致命的弱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越南戰爭中,米格一17不是也常常擊落當時最先進的二代戰機嗎?更何況,「猛禽」們還沒有經受過實戰的考驗,眼下的戰術性能還是基於試驗場的數據。總之,研究怎麼用三代機來抗擊四代機,不僅是必要而迫切的,而且是可行的,這個命題絕對不是一個偽命題。

  那麼,如何來破解這個大課題呢?無非是兩條途徑,一個是技術途徑,一個是戰術途徑。不斷改進現有的三代機,使之縮小與四代機之間的技術差距;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戰術創新,削弱對方的優勢,彌補己方的不足。

  技術途徑:改進三代機

  對三代機進行技術改造,不斷升級,已經成為世界軍機領域的趨勢。一方面是軍事力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猛禽」帶來了「鯰魚效應」:另一方面,三代機在設計之初就留下了比較大的改進空間。

  目前對三代機改進的重點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一,改進綜合航電系統。著重提高遠距離探測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換裝相控陣雷達、調整數據匯流排、升級軟體系統等。其二,徹底改進三代機的信息交聯能力,提高網路中心戰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它空中平台探測到的信息能夠實時傳遞到本機,這樣可在相當程度上削弱隱身飛機的隱身作用。這類改進的難點還不在於信息的收集和傳輸,而是大量信息的鑒定和分發。其三,大幅度提高電子對抗能力。電子對抗是三代機保存自己、縮小差距的重要措施,改進的重點在電子警戒和電子干擾兩個方面。其四,配裝更先進的機載武器系統。著重改善作戰效能,提高中距、遠距空戰能力。其五,儘可能改善隱身性能。通過使用反雷達塗料或塗層,適度改變飛機外形等措施,降低飛機的RCS,使之達到「准隱身」的程度。

  美國在三代機改進方面頗費工夫。美國空軍對F一15C/D和F一16C/D的不斷改進,將一直持續到其後繼機F一22和F一35完全替代為止,美國海軍則在不斷改進F/A一18。美國人對三代機的改進往往將換裝先進的機載雷達放在首位。特彆強調提高網路中心戰能力和對先進武器系統的支持。俄羅斯堅持自己的空軍作戰思想。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弱勢和不足,在其五代機遲遲難以出台的背景下,不斷推出米格一29和蘇一27的新改型,他們為了強調改進優勢。甚至連名稱都改變了。在2007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展示了米格一29的最新改型米格一35D和蘇一27的最新改型蘇一35—1。俄羅斯的三代機改進特別注重動力裝置、空戰機動性、智能化座艙,以及光學探測設備等。

  經過改進的三代機能達到「猛禽」的水平嗎?我們分析一下。先看隱身。由於四代機的隱身至少70%是靠外形設計達到的,三代機單靠塗料或部分外形改動。不可能達到四代機的水平。再看超音速巡航。三代機採用大推重比發動機有可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但原型機的阻力特性沒有大的改變,實現這樣的超音速巡航將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基本不可行。三看超機動性。三代機也被稱為「高機動性戰鬥機」,機動性曾是它們最大的亮點,如果採用推力矢量技術,應該能夠達到四代機的機動能力。四看短距起降。如果採用大推重比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和先進的剎車技術,可以達到四代水平。五看航電系統。三代機完全有條件配裝四代機水平的航電系統,技術上不存在什麼問題,只需要考慮在經濟上是否划算。最後看保障性。筆者認為,除JAS一39「鷹獅」之外,改進后的三代機難以達到四代機的保障水平,因為這個差距是在頂層設計時埋下的,後天很難有大的改進餘地。總之,經過改進的三代機在六個特徵指標中,有三個可以達到四代水平。另外三個則達不到,其中在隱身方面的差距難以彌和。

  那麼,三代機的改進型能抗擊「猛禽」嗎?最大的疑問還是在隱身方面。如何發現「猛禽」而不被「猛禽」發現是問題的關鍵。敵人知道你的所在,你卻不知道敵人在哪裡。交戰的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敵人手中,你無法實施先敵攻擊,你也很難實施超視距打擊。甚至你無法實施針對性的電子對抗。當然,三代機也有自己的優勢區,比如,近距範圍就是三代機的優勢區,外掛式武器在發射方式上也算優勢。強大的電子對抗能力也有可能成為優勢,等等(當然,反過來說,「猛禽」也會調整戰術,盡量避免和三代機進行近距格鬥)。可以說,用改進后的三代機打「猛禽」依然「不好打」。然而,現代戰爭是體系之間的對抗,未來的戰場環境極其複雜。智慧與勇氣等人的主觀因素永遠是左右戰爭的基本要素。從這些方面出發,如果我們充分發揮體系戰鬥力、巧妙利用戰場環境、大膽進行戰術戰法的創新、開發針對性的技術手段(比如針對相控陣雷達的手段)。用三代機來抗擊四代機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好打」並不等於「不能打」,這兩類飛機之間的對抗還沒有到「不能打」的地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5-12 09:24 | 只看該作者

依靠地面引導老舊模式來打猛禽肯定不行


俄羅斯推出最新型蘇-35-1多用途戰機


  戰術途徑:被動之中求主動

  技術能力的不足必須通過戰術途徑來彌補。歷史一再證明,正確的戰術思想、巧妙的戰術運用、創新的戰術動作,以及合理的力量編成,是以弱勝強的重要手段。戰術同技術一樣,都是高度智慧的結果,其影響因素甚至比技術還複雜,鑒於此,筆者在這裡只談戰術原則、戰術要素和力量編成等問題。

  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必須明確的戰術原則就是:在被動之中求主動。技術決定戰術,三代機相對於四代機的技術劣勢。僅通過技術改進是難以找平的,加上戰術途徑也不可能全面地「化劣為優」。被動是一個總體趨勢,主動只能是局部的主動、某些環節上的主動。

  好,下面我們分析具體問題。

  首先看戰鬥隊形。現代空戰以雙機為基本戰術單位,過去的雙機隊形強調目視聯繫和火力支持,長機在前、僚機在後,最大的間隔、距離(飛機的橫向距離叫「間隔」,縱向間隔叫「距離」)只是幾百米的量級。若打四代機,必須採用更大的疏散編隊,間隔、距離應在10干米以上,同時採用相當大的正高度差或負高度差,兩機之間通過數據鏈路形成信息聯繫。這樣,將大大擴展搜索、探測範圍,前面的飛機擔負誘餌、佯動、支援任務,應該作為僚機,後面的飛機作為長機負責主攻。這樣做,可以削弱「猛禽」們的隱身優勢,便於發揮中距彈的作用。依此思路,中隊隊形也應該編成誘餌,佯動、攻擊兩個分隊,以擴展搜索、探測範圍為至要。

  再看空戰五環節。傳統的空戰包括了五個階段,或者五個環節:搜索、接敵、攻擊、格鬥和退出戰鬥。搜索:面對「猛禽」,單靠三代機本身的能力要做到「先敵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配裝了同樣的雷達也做不到,因為你的RCS比人家大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必須依靠其它飛機(預警機等)、衛星,還有陸基、海基平台探測到的信息及時發現目標,當「猛禽」打開彈艙或雷達開機的時候,則有可能利用機載雷達鎖定目標。接敵:過去的接敵方式主要是高速接敵和利用雲層接敵、超低空隱蔽接敵等三種,這些方式對付「猛禽」沒有意義,必須在接敵過程中實施強大的電子干擾,即電子隱蔽接敵。一方面,電子干擾對付「猛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逃避「猛禽」先敵攻擊的中距彈打擊。攻擊:在發現目標后,迅即發射中距導彈,邊攻擊邊接敵,或者邊接敵邊攻擊,攻擊和接敵這兩個環節可能將會融為一體。過去強調「首發命中」的重要,但對付「猛禽」,「首發命中」是很難達到的,此時發射中距彈主要為達成近距格鬥創造條件。格鬥:打「猛禽」近距格鬥是不能忽視的,因為這正是三代機的相對優勢區,達成近距格鬥就意味著「猛禽」的優勢蕩然無存。歸結起來,用三代機打「猛禽」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體系能力實施探測、搜索。採用邊攻擊、邊接敵的電子隱蔽突防。力爭達成近距格鬥的局面。

  三看協同動作。儘管「猛禽」也只是作戰體系中的一個節點,但它確實是一個高技術的玩意兒。它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作戰體系的水平,因此,力量協同之重要不言而喻。這種作戰協同不僅是戰鬥機之間的協同,還有攻擊分隊、佯動分隊、掩護分隊、甚至誘餌分隊之間的協同,還有戰鬥機與保障飛機之間的協同。空中力量與航天力量的協同,空中與地面的協同等等。協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間上的一致性,作戰信息要實時傳遞,協同動作要同時進行。

  最後看作戰指揮。越南人用米格一17打F一4、F一104,取得了連美國人都倍感震驚的戰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地面指揮所的準確引導,「依靠地面引導」曾一度發展為蘇式防空作戰的典型模式。用這種模式來打「猛禽」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地面指揮所的覆蓋面積有限,二是地面指揮所對空情掌握滯后,三是地面指揮所容易招致敵人的先期打擊。打「猛禽」的前線指揮機構(戰術級)必須由空中預警指揮機來承擔。

  根本出路:提高體系戰鬥力

  在信息化戰爭中,作戰雙方的對抗必然從作戰平台與作戰平台、作戰單元與作戰單元之間的較量。轉變為依託信息系統,將情報偵察、指揮控制、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無縫鏈接所形成的作戰體系之間的對抗。因此,研究如何打「猛禽」的問題,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整個體系的戰鬥力。

  迄今為止,軍事上的以劣勝優,基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在整體劣勢的情況下,通過營造和形成局部優勢取得局部勝利,通過累計局部勝利完成整體優劣轉換:二是以綜合優勢來對抗比較突出的單項優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用三代機打「猛禽」。應該屬於第一種情況。

  在整體劣勢的情況下。用三代機打「猛禽」,除了前面談到的技術途徑和戰術途徑之外,同樣需要站在體系對抗的高度進行一番宏觀思考。首先。軍隊的整體形態與對手不應該存在「形態差」。差距只能表現在「年代差」上,否則取勝的機會不大;其次。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創新性的思維、創新性的手段來彌補現實的差距;第三,用智謀、勇氣,以及高昂的士氣抵消對手在物質層面的優勢;第四,要抓住「猛禽」的弱點,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瑕疵、一個不起眼的環節都不能放過,弱點抓多了。才能達到聚優克敵的效果;第五,要特別注重信息作戰能力建設,在信息時代。信息優勢對其它作戰優勢的決定性作用已經凸顯無疑,局部作戰優勢依賴局部信息優勢。越南人之所以用米格一17打下美國的二代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掌握了作戰區域里的信息優勢。第六,必須構建起一個現代化的、有效的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這個指揮系統必須具備「網路體指揮」、

  「球心指揮」和「實時指揮」的特徵。

  需要再一次指出,在未來戰爭中。用三代機打「猛禽」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專家提出用彈道導彈突擊「猛禽」的基地機場,這是打鳥窩的辦法,杜黑先生在幾十年前就認定這是奪取制空權最有效的辦法;有專家認為既然「猛禽」不好打,那就打它的預警機、打它的衛星、打它的航母,用肢解作戰體系的辦法達到遏制「猛禽」的目的:有人提出用幾架三代機率領一群無人攻擊機對「猛禽」實施「狼群」攻擊……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戰爭這個巨大的舞台,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但這些想法都需要在技術層面和戰術層面上進一步地細化。本文權且作為一塊磚頭,拋出去,以引出讀者諸君更多的真知灼見。

  前方有「猛禽」——但我們絕不畏懼,更沒有恐慌,因為我軍從成立之日起,就在用劣勢裝備同裝備優良的敵人鬥爭,並且一次次從勝利走向勝利。世界上恐怕沒有哪支軍隊在優勢裝備的敵人面前。像我們一樣鎮定和從容,這是我們的心理優勢。毛澤東早就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面對「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這樣的世界性課題,真的需要一次廣泛的「軍事民主」,讀者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兵器知識第4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主題

645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3
zhiyuanjun 發表於 2008-5-12 10:35 | 只看該作者
最大的疑問還是在隱身方面。如何發現「猛禽」而不被「猛禽」發現是問題的關鍵。敵人知道你的所在,你卻不知道敵人在哪裡。交戰的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敵人手中,你無法實施先敵攻擊,你也很難實施超視距打擊。[quote]
搜索:面對「猛禽」,單靠三代機本身的能力要做到「先敵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配裝了同樣的雷達也做不到,因為你的RCS比人家大幾十倍甚至上千倍,[/quote]

請問,四代機難道配裝的是「被動雷達」嗎?RCS雖然有量級上的差別,四代機不開機載雷達如何發現對方呢?如何鎖定對方進而實施超視距攻擊呢?一旦開了雷達,發現不了隱身戰機還發現不了隨機的輻射源嗎?!若雙方雷達都不開機,單靠各自的光電搜索,在光譜域恐怕就不像電磁域那樣有量級上的隱身差別了吧?

可能實戰中更多的是隱身機一方也是靠本方的「系統」----如預警機等對對方戰機定位,再通過數據鏈傳給隱身機,隱身機靜默接收數據,在中、近距以前起到的不過是被動智能導彈的作用。所以三代機一方如何發揮自己的系統優勢,迫使對方的預警機遠離戰區,且干擾切斷敵對己方戰機定位信息的傳輸才更是關鍵所在吧?此外,對三代機一方,如何在進入對方主動導彈的「不可逃逸區」之前發現並啟動「導彈攻擊預警」機制可能更重要。

[ 本帖最後由 zhiyuanjun 於 2008-5-12 10:4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4
張行行 發表於 2008-5-12 14:04 | 只看該作者

解放軍打敗猛禽戰機根本出路:提高體系戰鬥力(圖文)


許多國家相當長的時間裡,將面臨著以三代機來抗衡美國四代機的問題。

中國國產最新型殲10戰機與猛禽相比還存在整整一代的差距
  文/王旭東
  作為世界上性能最優異的戰鬥機,「猛禽」鶴立雞群,自工業革命以來,恐怕還沒有哪種常規武器獲得過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環顧五洲,除美國之外,無論是空軍大國還是空軍強國,目前均是「三代機」當家,至多弄出個「三代半」,「猛禽」的優勢凸顯無疑。「猛禽」盤空,風起檣動。在未來的八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世界上大多數的空軍將領們都會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怎樣打「猛禽」?
  在「猛禽」面前,三代機將如何作為?
  一個大課題
  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是一個世界性的大課題。
  目前,世界各空軍大國或空軍強國的主力是第三代或三代半戰鬥機,像美國的F—15、F一16、F/A—18,俄羅斯的蘇一27、米格一29、米格一31,法國的「幻影」2000和「陣風」,歐洲多國的「颱風」,瑞典的JAS一39「鷹獅」,中國的殲一10等(「陣風」、「颱風」屬於三代半)。唯有美國的F一22A「猛禽」成為世界上唯一投入現役的第四代戰鬥機,F一35目前還處在試飛階段,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尚在研製過程中(S一37「金雕」和米格1.44均為俄五代機的技術驗證機),其它國家的四代機大部分在方案論證階段。除F一22和F一35之外,俄羅斯的PAK.FA(俄五代機,蘇霍伊公司的工程代號為T一50)可能將率先裝備部隊,現在看來,PAK.FA在五年之內難以形成規模戰鬥力。可以肯定,在十年之內,除美國之外,各空軍大國和空軍強國的主力仍將是第三代或者三代半戰鬥機。許多國家相當長的時間裡,將面臨著以三代機來抗衡美國四代機的問題。
  誠然,戰爭是一個極其宏大的舞台,「單一武器制勝論」早已過時,對一種武器的抗衡和制約,有多種多樣的手段可供選擇。怎樣打「猛禽」?怎樣抗擊四代機?不僅僅是制空戰鬥機的事情。但是作為以敵方戰機為作戰對象的制空戰鬥機,抗擊四代機是其本份所在。
  以F一22A「猛禽」為代表的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戰機具備了相當大的技術優勢,典型的技術特徵概括起來有六點:一是隱身,二是超音速巡航,三是超機動性,四是短距起降,五是高度綜合和智能化的航電系統,六是良好的保障性能。在如此多的技術優勢面前,三代機的確十分被動。但是,戰爭的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先進的武器都有它致命的弱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越南戰爭中,米格一17不是也常常擊落當時最先進的二代戰機嗎?更何況,「猛禽」們還沒有經受過實戰的考驗,眼下的戰術性能還是基於試驗場的數據。總之,研究怎麼用三代機來抗擊四代機,不僅是必要而迫切的,而且是可行的,這個命題絕對不是一個偽命題。
  那麼,如何來破解這個大課題呢?無非是兩條途徑,一個是技術途徑,一個是戰術途徑。不斷改進現有的三代機,使之縮小與四代機之間的技術差距;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戰術創新,削弱對方的優勢,彌補己方的不足。
  技術途徑:改進三代機
  對三代機進行技術改造,不斷升級,已經成為世界軍機領域的趨勢。一方面是軍事力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猛禽」帶來了「鯰魚效應」:另一方面,三代機在設計之初就留下了比較大的改進空間。
  目前對三代機改進的重點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一,改進綜合航電系統。著重提高遠距離探測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換裝相控陣雷達、調整數據匯流排、升級軟體系統等。其二,徹底改進三代機的信息交聯能力,提高網路中心戰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它空中平台探測到的信息能夠實時傳遞到本機,這樣可在相當程度上削弱隱身飛機的隱身作用。這類改進的難點還不在於信息的收集和傳輸,而是大量信息的鑒定和分發。其三,大幅度提高電子對抗能力。電子對抗是三代機保存自己、縮小差距的重要措施,改進的重點在電子警戒和電子干擾兩個方面。其四,配裝更先進的機載武器系統。著重改善作戰效能,提高中距、遠距空戰能力。其五,儘可能改善隱身性能。通過使用反雷達塗料或塗層,適度改變飛機外形等措施,降低飛機的RCS,使之達到「准隱身」的程度。
  美國在三代機改進方面頗費工夫。美國空軍對F一15C/D和F一16C/D的不斷改進,將一直持續到其後繼機F一22和F一35完全替代為止,美國海軍則在不斷改進F/A一18。美國人對三代機的改進往往將換裝先進的機載雷達放在首位。特彆強調提高網路中心戰能力和對先進武器系統的支持。俄羅斯堅持自己的空軍作戰思想。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弱勢和不足,在其五代機遲遲難以出台的背景下,不斷推出米格一29和蘇一27的新改型,他們為了強調改進優勢。甚至連名稱都改變了。在2007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展示了米格一29的最新改型米格一35D和蘇一27的最新改型蘇一35—1。俄羅斯的三代機改進特別注重動力裝置、空戰機動性、智能化座艙,以及光學探測設備等。
  經過改進的三代機能達到「猛禽」的水平嗎?我們分析一下。先看隱身。由於四代機的隱身至少70%是靠外形設計達到的,三代機單靠塗料或部分外形改動。不可能達到四代機的水平。再看超音速巡航。三代機採用大推重比發動機有可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但原型機的阻力特性沒有大的改變,實現這樣的超音速巡航將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基本不可行。三看超機動性。三代機也被稱為「高機動性戰鬥機」,機動性曾是它們最大的亮點,如果採用推力矢量技術,應該能夠達到四代機的機動能力。四看短距起降。如果採用大推重比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和先進的剎車技術,可以達到四代水平。五看航電系統。三代機完全有條件配裝四代機水平的航電系統,技術上不存在什麼問題,只需要考慮在經濟上是否划算。最後看保障性。筆者認為,除JAS一39「鷹獅」之外,改進后的三代機難以達到四代機的保障水平,因為這個差距是在頂層設計時埋下的,後天很難有大的改進餘地。總之,經過改進的三代機在六個特徵指標中,有三個可以達到四代水平。另外三個則達不到,其中在隱身方面的差距難以彌和。
  那麼,三代機的改進型能抗擊「猛禽」嗎?最大的疑問還是在隱身方面。如何發現「猛禽」而不被「猛禽」發現是問題的關鍵。敵人知道你的所在,你卻不知道敵人在哪裡。交戰的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敵人手中,你無法實施先敵攻擊,你也很難實施超視距打擊。甚至你無法實施針對性的電子對抗。當然,三代機也有自己的優勢區,比如,近距範圍就是三代機的優勢區,外掛式武器在發射方式上也算優勢。強大的電子對抗能力也有可能成為優勢,等等(當然,反過來說,「猛禽」 也會調整戰術,盡量避免和三代機進行近距格鬥)。可以說,用改進后的三代機打「猛禽」依然「不好打」。然而,現代戰爭是體系之間的對抗,未來的戰場環境極其複雜。智慧與勇氣等人的主觀因素永遠是左右戰爭的基本要素。從這些方面出發,如果我們充分發揮體系戰鬥力、巧妙利用戰場環境、大膽進行戰術戰法的創新、開發針對性的技術手段(比如針對相控陣雷達的手段)。用三代機來抗擊四代機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好打」並不等於「不能打」,這兩類飛機之間的對抗還沒有到 「不能打」的地步。

俄羅斯推出最新型蘇-35-1多用途戰機
  戰術途徑:被動之中求主動
  技術能力的不足必須通過戰術途徑來彌補。歷史一再證明,正確的戰術思想、巧妙的戰術運用、創新的戰術動作,以及合理的力量編成,是以弱勝強的重要手段。戰術同技術一樣,都是高度智慧的結果,其影響因素甚至比技術還複雜,鑒於此,筆者在這裡只談戰術原則、戰術要素和力量編成等問題。
  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必須明確的戰術原則就是:在被動之中求主動。技術決定戰術,三代機相對於四代機的技術劣勢。僅通過技術改進是難以找平的,加上戰術途徑也不可能全面地「化劣為優」。被動是一個總體趨勢,主動只能是局部的主動、某些環節上的主動。
  好,下面我們分析具體問題。
  首先看戰鬥隊形。現代空戰以雙機為基本戰術單位,過去的雙機隊形強調目視聯繫和火力支持,長機在前、僚機在後,最大的間隔、距離(飛機的橫向距離叫「間隔」,縱向間隔叫「距離」)只是幾百米的量級。若打四代機,必須採用更大的疏散編隊,間隔、距離應在10干米以上,同時採用相當大的正高度差或負高度差,兩機之間通過數據鏈路形成信息聯繫。這樣,將大大擴展搜索、探測範圍,前面的飛機擔負誘餌、佯動、支援任務,應該作為僚機,後面的飛機作為長機負責主攻。這樣做,可以削弱「猛禽」們的隱身優勢,便於發揮中距彈的作用。依此思路,中隊隊形也應該編成誘餌,佯動、攻擊兩個分隊,以擴展搜索、探測範圍為至要。
  再看空戰五環節。傳統的空戰包括了五個階段,或者五個環節:搜索、接敵、攻擊、格鬥和退出戰鬥。搜索:面對「猛禽」,單靠三代機本身的能力要做到「先敵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配裝了同樣的雷達也做不到,因為你的RCS比人家大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必須依靠其它飛機(預警機等)、衛星,還有陸基、海基平台探測到的信息及時發現目標,當「猛禽」打開彈艙或雷達開機的時候,則有可能利用機載雷達鎖定目標。接敵:過去的接敵方式主要是高速接敵和利用雲層接敵、超低空隱蔽接敵等三種,這些方式對付「猛禽」沒有意義,必須在接敵過程中實施強大的電子干擾,即電子隱蔽接敵。一方面,電子干擾對付「猛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逃避「猛禽」先敵攻擊的中距彈打擊。攻擊:在發現目標后,迅即發射中距導彈,邊攻擊邊接敵,或者邊接敵邊攻擊,攻擊和接敵這兩個環節可能將會融為一體。過去強調「首發命中」的重要,但對付「猛禽」,「首發命中」是很難達到的,此時發射中距彈主要為達成近距格鬥創造條件。格鬥:打「猛禽」近距格鬥是不能忽視的,因為這正是三代機的相對優勢區,達成近距格鬥就意味著「猛禽」的優勢蕩然無存。歸結起來,用三代機打「猛禽」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體系能力實施探測、搜索。採用邊攻擊、邊接敵的電子隱蔽突防。力爭達成近距格鬥的局面。
  三看協同動作。儘管「猛禽」也只是作戰體系中的一個節點,但它確實是一個高技術的玩意兒。它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作戰體系的水平,因此,力量協同之重要不言而喻。這種作戰協同不僅是戰鬥機之間的協同,還有攻擊分隊、佯動分隊、掩護分隊、甚至誘餌分隊之間的協同,還有戰鬥機與保障飛機之間的協同。空中力量與航天力量的協同,空中與地面的協同等等。協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間上的一致性,作戰信息要實時傳遞,協同動作要同時進行。
  最後看作戰指揮。越南人用米格一17打F一4、F一104,取得了連美國人都倍感震驚的戰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地面指揮所的準確引導, 「依靠地面引導」曾一度發展為蘇式防空作戰的典型模式。用這種模式來打「猛禽」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地面指揮所的覆蓋面積有限,二是地面指揮所對空情掌握滯后,三是地面指揮所容易招致敵人的先期打擊。打「猛禽」的前線指揮機構(戰術級)必須由空中預警指揮機來承擔。
  根本出路:提高體系戰鬥力
  在信息化戰爭中,作戰雙方的對抗必然從作戰平台與作戰平台、作戰單元與作戰單元之間的較量。轉變為依託信息系統,將情報偵察、指揮控制、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無縫鏈接所形成的作戰體系之間的對抗。因此,研究如何打「猛禽」的問題,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整個體系的戰鬥力。
  迄今為止,軍事上的以劣勝優,基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在整體劣勢的情況下,通過營造和形成局部優勢取得局部勝利,通過累計局部勝利完成整體優劣轉換:二是以綜合優勢來對抗比較突出的單項優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用三代機打「猛禽」。應該屬於第一種情況。
  在整體劣勢的情況下。用三代機打「猛禽」,除了前面談到的技術途徑和戰術途徑之外,同樣需要站在體系對抗的高度進行一番宏觀思考。首先。軍隊的整體形態與對手不應該存在「形態差」。差距只能表現在「年代差」上,否則取勝的機會不大;其次。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創新性的思維、創新性的手段來彌補現實的差距;第三,用智謀、勇氣,以及高昂的士氣抵消對手在物質層面的優勢;第四,要抓住「猛禽」的弱點,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瑕疵、一個不起眼的環節都不能放過,弱點抓多了。才能達到聚優克敵的效果;第五,要特別注重信息作戰能力建設,在信息時代。信息優勢對其它作戰優勢的決定性作用已經凸顯無疑,局部作戰優勢依賴局部信息優勢。越南人之所以用米格一17打下美國的二代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掌握了作戰區域里的信息優勢。第六,必須構建起一個現代化的、有效的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這個指揮系統必須具備「網路體指揮」、
  「球心指揮」和「實時指揮」的特徵。
  需要再一次指出,在未來戰爭中。用三代機打「猛禽」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專家提出用彈道導彈突擊「猛禽」的基地機場,這是打鳥窩的辦法,杜黑先生在幾十年前就認定這是奪取制空權最有效的辦法;有專家認為既然「猛禽」不好打,那就打它的預警機、打它的衛星、打它的航母,用肢解作戰體系的辦法達到遏制「猛禽」的目的:有人提出用幾架三代機率領一群無人攻擊機對「猛禽」實施「狼群」攻擊……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戰爭這個巨大的舞台,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但這些想法都需要在技術層面和戰術層面上進一步地細化。本文權且作為一塊磚頭,拋出去,以引出讀者諸君更多的真知灼見。
  前方有「猛禽」——但我們絕不畏懼,更沒有恐慌,因為我軍從成立之日起,就在用劣勢裝備同裝備優良的敵人鬥爭,並且一次次從勝利走向勝利。世界上恐怕沒有哪支軍隊在優勢裝備的敵人面前。像我們一樣鎮定和從容,這是我們的心理優勢。毛澤東早就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面對「用三代機抗擊四代機」這樣的世界性課題,真的需要一次廣泛的「軍事民主」,讀者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兵器知識第4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