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之死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12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派人誣陷武則天厭勝呢?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武則天「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武則天此時攬權過多,皇帝處處受掣肘,必然有所反應。於是高宗藉助宦官,給她安了這樣一個罪名。但是這個罪過應該如何處理呢?唐高宗心裡還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怎麼辦呢?要在以前,他肯定第一時間會想到去諮詢皇后,可這次要對付的就是皇后,總不能再諮詢她了吧。他只好找到信任的宰相上官儀,請他來商量此事。乍一看來,這簡直就是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立武事件的翻版啊。只不過,那次針對的是軟弱的王皇后,徵求的是元老大臣的意見;而此刻,他面對的是心思縝密、行動力超強的武皇后,諮詢的對象也不再是位高權重、老成持重的元老大臣,而是進士出身、剛當上宰相不久的上官儀。更重要的是,唐高宗當年是決心已定,一定要廢掉王皇后,而此刻還僅僅是心頭火起,意氣用事,並沒有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辦。

  那麼,面對皇帝的詢問,上官儀是怎麼回答的呢?上官儀出語驚人。他說:「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這句話實在太出人意料了。廢后可是國家大事啊,況且,人們常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婚。人家夫妻吵架,你怎麼一上來就勸分。皇帝還沒有明確表態,上官儀怎麼就先說出廢后的話來呢?我想,要清楚上官儀為什麼這樣做,還得是先分析上官儀的出身和為人。上官儀就是武則天賞識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兒的爺爺。他是唐朝培養出來的第一代科舉出身的宰相,出身非常具有典型性。上官儀人物風雅,文采斐然,五言詩寫得綺麗嫵媚,號稱「上官體」。有一首他的詩流傳很廣,叫做《入朝洛堤步月》: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這首詩寫得仙風道骨,配上高頭大馬和馬上長衫飄飄的上官儀,真是太帥了。李治是一位風流皇帝,文學藝術的造詣很深,這樣的一個人物對他太有殺傷力了,所以上官儀的仕途非常順利。但是,既然是個文人,那就有文人性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獃子氣。上官儀是什麼性格呢?簡單說,就是心地單純,又恃才傲物,而且,對某些原則還有點死心眼。這種性格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講實在是太不利了。因為是讀書人出身,又死心眼,所以對儒家經典學說很是認可,對女人參政議政很抵觸;又因為心地單純,所以對怎樣處理和皇帝家庭的關係這樣複雜的政治問題了解不深,不知道在帝后發生矛盾的時候該如何表態;更因為恃才傲物,所以覺得自己什麼都懂,非常輕率地發表意見,不計後果。這樣的性格使得上官儀就像一個炮筒子一樣,直統統地把廢掉皇后之事提到桌面上來了。而唐高宗心裡正憋著對武則天的怨氣,現在缺少了武則天的周密籌劃,換上這麼一位不知輕重的高參,這火就給激發起來了。所以,上官儀這麼一說,唐高宗本來還沒有明確目標的心,一下子堅定起來了,立刻命令上官儀草擬廢后詔書。

  這件事情太嚴重了,天子無戲言啊,武則天這一次真是遇到了空前的災難。如果廢后詔書起草完成,經過宰相機構審議通過,那麼,武則天以後的功業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且,她能否順利地活下去都很難說,王皇后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大難臨頭了,命懸一線的武則天有辦法化解這場危機嗎?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武則天的後宮情報網救了她的命。武則天最初建立的情報網範圍不大,僅僅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身邊的人;後來隨著武則天爭奪皇后大戰的升級,情報網的範圍逐步擴大,在高宗身邊也沒少安排人手。因此,當唐高宗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的時候,情報網馬上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左右奔告於後」,皇帝身邊的宮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後宮,向武則天報警。面對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是怎麼表現的啊?這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沒有猶豫一分一秒,風風火火趕來面見唐高宗。面對氣勢洶洶、猶如從天而降的武皇后,本來就心虛的唐高宗嚇傻了。那上官儀可是著名的筆杆子,也算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現在廢后的詔書墨跡未乾,武則天已經領著人從天而降,真是神速啊。

  武則天和唐高宗是十幾年的夫妻了,對唐高宗的性格武則天拿捏得非常準確。她知道,唐高宗是一個多情而又懦弱的人。於是軟硬兼施,她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唐高宗多年的感情,曆數自己為家庭作出的貢獻,然後再聲色俱厲地質問唐高宗:我到底犯了什麼罪?經過她這麼一攪和,唐高宗連自己為什麼要廢掉她都不知道了,畢竟有深厚的夫妻之情,有諸多不忍。面對多年來依賴慣了的妻子,唐高宗害怕了,他為了推卸責任,吐出了一句話:「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俗話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拿別人當替罪羊實在太卑鄙了。不過,客觀說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性格真是絕配。沒有他的懦弱,就無法成就武則天的剛強。既然皇帝把罪過推給了上官儀,上官儀馬上就大禍臨頭了。不久,許敬宗奉武則天之命上奏,聲稱上官儀、王伏勝曾侍奉廢太子忠,三人暗中勾結謀逆作亂,按律處斬。這又是一個一箭雙鵰之舉:上官儀除掉了,而廢太子李忠的威脅也徹底解除了。最可笑的是,當年正是上官儀起草了廢李忠為庶人的詔書,現在,兩個人倒莫名其妙地成了同黨。上官儀死後,他家的女眷被沒入後宮成為奴婢,其中那個還在呱呱而泣的小女嬰就是日後名滿天下的才女上官婉兒。這就是武則天,她居然能把仇人的孫女培養為自己的心腹。這是后話。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