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樣培養孩子的寬容心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12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對於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呢?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學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心疼得不得了。於是有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就對不起他,別人打你,你就打他。」這就助長了孩子不僅在學校里不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係的處理,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夫妻關係。因此,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為了孩子今天能處理好同學關係,而且也是為孩子將來的幸福打基礎。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別人對不起自己或有損於自己的事情,對此不要耿耿於懷,不要過分計較在意,能夠笑一笑就過去,這就是寬容。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是做人的一種風度和境界。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迴旋的餘地,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此他們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  

      一位翻譯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泰國的一個度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中英文的翻譯。有一天,我在大廳里,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位大約4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筋疲力盡了。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位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后,少算了一位,將這位小孩留在了網球場。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人在偏遠的網球場,飽受驚嚇,哭得稀里嘩啦的。現在孩子的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哭得慘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很生氣地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都不是!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時只見那位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做父母的,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但為了孩子的幸福,同樣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作為成人的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孩子進行寬容精神的教育:  

    (1)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里、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2)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許多孩子只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要消除這種現象,辦法就是「心理換位」。  

      會下棋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剛學下棋時,往往僅考慮自己第一步怎樣、第二步怎樣,而不會考慮別人會怎樣。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會考慮我怎樣,對方會怎樣應對,對於對方的應對,自己應當如何一一應對。如此考慮的回合數越多,個人的水平也會越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如此,能夠「心理換位」,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設想,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就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就會理解老人的那份關愛和嘮叨;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就會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上思考,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只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面的,不是反社會的。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4)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缺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5)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母要引導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知變和應變。如讓孩子了解各種奇觀奇迹,觀察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於「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89

主題

2106

帖子

55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597
沙發
芳草 發表於 2008-5-15 01:57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0: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