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方緊跟世界潮流實行武器裝備管理電子化

[複製鏈接]

23

主題

48

帖子

3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luwawa 發表於 2008-5-9 1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我軍訓練轉變步伐加快,裝備管理必須適應訓練轉變和裝備更新要求。面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瀋陽軍區某集團軍以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為切入點,以形成裝備信息化管理能力為核心,更新管理觀念,運用先進信息技術,不斷推進裝備管理轉變,邁開了科學管裝的新步伐,其經驗值得借鑒。(柳剛)

    野戰裝備搶修所里,一個別開生面的「診治療傷」場面格外引人注目:過去依靠「望聞問切」檢查判斷故障的「老中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能的「電子醫生」。

    某防空旅四連一部雷達突然「死機」,修理人員尹漢彬聞訊后立即「出診」。只見他用雷達檢測儀一測,便準確做出「診斷」:雷達接收系統一電子管被燒毀,不到1分鐘這部雷達就「康復出院」。小尹告訴記者,以前武器裝備出現故障,修理工往往只能逐一試著查找,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很多裝備也因經常被「解剖」而傷「元氣」。現在使用不解體檢測系統,各種故障一目了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火炮膛線起始部沒有燒蝕,身管無膨脹……」此時,修理人員將「智能檢測窺膛儀」放進火炮身管,火炮「健康狀況」便立即顯示在電腦屏幕上,連輕微磨損也難逃它的「法眼」。

    【記者感言】未來戰場上,裝備戰損將由以「硬損傷」為主的物理毀傷轉變為以「軟硬複合損傷」為主的電子毀傷,故障類型也由以往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故障,變為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故障。因此,裝備維修保養手段也必須隨之轉變,使之適應裝備保障的新要求。

    過去,裝備管理檢查,首先看到的是各種武器裝備登記、統計本。如今,該集團軍裝備「戶口本」已悄然「退役」,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檔案」。

    「508牽引車剎車系統氣壓695千帕,轉向盤自由行程13度……」記者在現場看到,某師戰技參謀王照傑運用智能檢測系統,很快便自動採集牽引車各種數據,這台車的「電子檔案」信息隨即被刷新。王參謀對記者說,隨著訓練轉變和裝備更新,以往的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許多弊端,出現登記不及時、統計不準確、分析不科學等問題。如今有了實時刷新的「電子檔案」,裝備管理變查數為查狀態、變定性評估為定量評定,提高了裝備數質量掌控精度。

    「254號坦克風扇打滑力矩低於技術標準……」記者隨意輸入某裝備的「姓名」,便通過「電子檔案」查尋到了各種信息。

    【記者感言】裝備管理轉變的核心,是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和信息管理技術,推進裝備管理創新,提高裝備信息化管理能力。「電子檔案」的開發和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武器裝備登記、統計制度,保證了裝備戰備狀態的準確掌控,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確化管理轉變。

    「該車未經動用審批,禁止出場!」某團炮兵一連連長帶著4號牽引車準備拉炮出場訓練,沒想到「電子哨兵」讓他吃了「閉門羹」。

    「我們綜合運用多維條碼、IC『門禁卡』等技術,與『電子檔案』相結合,研製開發了具有網上審批、射頻識別、門禁管控等功能的武器裝備自動管控系統。」某師裝備部部長周兵告訴記者,「『電子哨兵』管裝鐵面無私,來不得半點『通融』!」

    就在這時,炮兵一連連長又改用了5號牽引車,門禁系統自動語音提示:「該車已批准動用,允許出場!」並自動抬起橫杆放行。該系統還從實戰出發,配有應急開啟鑰匙,遇有緊急情況,值班員可打開門禁系統,裝備不需逐輛刷卡,即可實施應急出動。

    【記者感言】以往訓練中,武器裝備使用往往只考慮訓練需求的平均使用,忽視了裝備的戰備儲備、修理周期和作戰能力狀態。武器裝備動用審批網路化、身份識別智能化、使用管控自動化,為武器裝備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解決了裝備動用使用重數量控制、輕質量管理等問題。

    「我防空群遭電磁干擾,各單位立即按預案防護!」隨著某防空旅旅長劉鑫的一聲令下,官兵們迅速給雷達穿上「電磁防護服」,給天線戴上電磁屏蔽護罩,並在電磁來襲方向豎起電磁遮蔽牆……

    該集團軍裝備部部長趙春彥介紹,針對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新特點,他們積極探索戰場裝備管理新模式,運用新材料,研製出20多種「電磁防護服」,像「金剛罩」一樣讓強電磁攻擊刀槍不入。演練現場記者看到,他們針對戰場電磁防護難問題,研製了具有可防紅外照相偵察、可見光偵察、強電磁干擾等多種功能的帳篷,使指揮所「隱身」戰場。

    【記者感言】與機械化武器裝備相比,信息化裝備受複雜電磁環境影響大,電磁防護已成為戰場裝備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只有積極探索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裝備使用、保管、防護招法,推進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轉變,才能使武器裝備戰時發揮最佳效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