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嘴訪談---搞活教會

[複製鏈接]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6 0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8-5-4 00:30 發表

我如果有錢,倒是真有可能讓你經營,能看出來大嘴弟兄思路開闊,很有理財天賦。不過有教會的話,就不會給弟兄當俱樂部經營了。


不光是你,政府也不允許,如果教會要從稅務上得優惠。

不過,在教會生態上,除了要敬神,提高靈命,傳播福音,也要體現互相關愛和集體生活。這也是聖經的啟示之一。

俺心目中理想的教會,應該提倡把平時的文化,娛樂,運動,旅遊,交誼等活動,盡量在兄弟姐妹之間進行。有諸多好處:
1。避免俗世的壞影響。 
2。給俗世人群樹立榜樣。-- 瞧這一家子 
3。實踐愛的教義。--光說不練不行。 
4。互助互持。--有福共享,有難同當。
5。財務互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團體優惠等。

現代教會這方面做得很不夠。一方面因為財力,精力,另一方面,因為理念錯誤。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沙發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5-6 03:3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5-6 02:07 發表
在教會生態上,除了要敬神,提高靈命,傳播福音,也要體現互相關愛和集體生活。這也是聖經的啟示之一。

俺心目中理想的教會,應該提倡把平時的文化,娛樂,運動,旅遊,交誼等活動,盡量在兄弟姐妹之間進行。有諸多好處:
1。避免俗世的壞影響。 
2。給俗世人群樹立榜樣。-- 瞧這一家子 
3。實踐愛的教義。--光說不練不行。 
4。互助互持。--有福共享,有難同當。
5。財務互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團體優惠等。

現代教會這方面做得很不夠。一方面因為財力,精力,另一方面,因為理念錯誤。

弟兄不愧為好材料,我沒看錯。
弟兄說的這些我都很贊成,能夠活在這樣的一個集體中,真的是很幸福。不過我聽一個從其他教會過來的弟兄和我說過,他從前的那個教會就是很活躍的那種,一年到頭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最後他說,那些帶領教會的弟兄累啊!字他是加重了說的。

其實教會的事情實在是不輕鬆,並不像有些反基說的所謂「遊手好閒」「白吃白喝」的。能把教會帶到那樣的地步當然好,不過太難了,人力物力時間都有限制。

當然,這樣運作的教會還有一個缺點:很多人是被這些外在的事情所吸引來的,一旦有什麼不如意,很快就會散掉。教會在地上的工作主要是救人,所以這些事情能辦好,當然好;如果不能,也很正常。畢竟我們要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到正事上。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3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6 07:1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8-5-6 03:36 發表

不過我聽一個從其他教會過來的弟兄和我說過,他從前的那個教會就是很活躍的那種,一年到頭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最後他說,那些帶領教會的弟兄真累啊!真字他是加重了說的。

當然,這樣運作的教會還有一個缺點:很多人是被這些外在的事情所吸引來的,一旦有什麼不如意,很快就會散掉。教會在地上的工作主要是救人,所以這些事情能辦好,當然好;如果不能,也很正常。畢竟我們要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到正事上


一年到頭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算是有起色的教會。帶頭的弟兄真累,可能是手下不好伺候
其實用平常心搞活動就行。成了常規,摸熟了,水平就上去了。俺的教會搞活動時,也有人太認真可愛了,不知道這只是聯誼活動。

被這些外在的事情所吸引是好事,是引子。要加強內涵,結合聖經的教導。以前文革時期,凡事都先引用毛的話。借鑒一下,引用聖經金句,或名人讀經名言,或教會自創座右銘,都可。敬拜禱告,背經習經,與活動有個合適比例。比如,活動開始,禱告,活動得獎,要加背誦一節經文。

如果有慕道友參與,大家合一的氣氛會感染參與者,轉化工作往往是水到渠成。俺知道有人就是通過唱讚美詩活動,感動至感悟。

俺的意思是要把平時大家各做各的活動盡量納入教會軌道,當作正事的一部分。比如,看電影,辦舞會,生活講座,棋牌比賽,有條件的,有場館的,開展健身,球類運動。組織郊遊,遠遊。不一定都得跟基督教有直接關係的活動,只要能提升團契精神的。這樣,大家把各自開支投入到教會的設施建設,也間接地集中了財力,支援教會的其他屬靈活動。

總之,回復到使徒時期基督徒團契生活,結合現代生活節奏, 聖潔而有趣。個人的空間還是要有(只要奉行自願參與原則),盡量把精力,金錢,時間,投入教會的互助生活。教會教會,教徒的會合之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5-6 10:15 | 只看該作者
楓樹註:本帖由其他貼分割而來。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1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5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7 07: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8-5-6 10:15 發表
楓樹註:本帖由其他貼分割而來。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1

謝謝分割。大家都可以談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會。

注意,是理想,不等於每個教會都要一樣。教派的理念,教會的中心任務,信眾的結構,財務的情況,都會使教會生態發生變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6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7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BigMouth3 的帖子

需要理清,教會一定要有固定模式嗎? 現代教會,中世紀教會,使徒時期教會,有不同嗎?可以不同嗎?為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7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5-7 2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BigMouth3 的帖子

發自內心的讚美敬拜,豐盛的語言供應,相愛的弟兄姊妹,雲彩般的見證分享,豐富多彩的屬靈生活。。。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8
MapleTree 發表於 2008-5-9 0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BigMouth3 的帖子

固定模式是不必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9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14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BigMouth3 的帖子

國內教會的一個思路:社區教會

社區教會的優點(作者:青山)

1.建立真實的相愛關係:由於彼此相距不遠,除了主日崇拜,大家平常可以有很多的接觸:串門、蹭飯、彼此幫助等等,建立真實的弟兄姊妹的情誼,聚會的時候不再需要破冰。這樣的情形在廣州麗江花園已經實現,我所在的小區也在嘗試。

2.方便牧養:我所在的小區有8500人,算是一個中等偏大的小區,假定小區的基督徒比例為2%,就是170人,足夠開好幾個聚會點,還可以開設查經班、福音班、兒童主日學、夫妻團契、單身團契、禱告會、讀經小組等。我們期望和本地其他教會一起,用兩年的時間,在我們所在街道實現「騎車15 分鐘有主日崇拜,步行15分鐘有小組聚會」的目標。

3.容易解決聚會場所的問題:不用再考慮交通是否方便,進出是否方便,基本上只需要考慮接待家庭的意願和場地大小就可以了。如果聚會點臨時有情況不能用,10分鐘左右就可以轉移到另外一家。

4.更有效地防止異端:異端之所以能混進教會,信徒彼此不夠熟悉、不了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都來自同一個小區,家庭真實住址、家庭、工作情況很容易了解,異端不容易隱藏。

5.更好地在社區傳福音:弟兄姊妹可以自發組織起來,開展幫助弱勢群體、婚姻輔導、教養兒女交流、社區體育與遊戲等活動,建立跟鄰舍的關係和教會的口碑,由此,福音的效果不言而喻。

6.為教會的合一提供一種可行的模式:正如我自己參加的周間團契一樣,雖然大家來自不同教會,但由於住在相鄰的小區,自發地在一起聚會,自然帶動教會間的交流和信任。教會社區化的結果之一就是社區福音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10
 樓主|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5-14 10: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8-5-9 00:08 發表
固定模式是不必要的。


對。不是說現在教會模式過時了,但是,教會應當有發展,或嘗試新模式。當新的模式被實踐,被傳播,被接受,它又會成為主流模式。一代一代發展。相信現代教會與使徒時代已有很大不同,中間有演化過程。但是,主線始終貫穿者,就是敬拜神,祈求神,聆聽神,體驗神,榮耀神,享受(神的)愛。

高舉神的旗幟,教會的形式和模式,就靠人的智慧,結合人文環境,因勢而動。

成功的標準就是神國的復興:
更多人知道(神在基督徒當中)
更多人加入(教會)
更多人參與(活動)
更多人脫離(罪,憂慮,苦毒,。。)

上述「社區教會」,就是個例子。

嘗試新模式,總會引起很多這樣那樣的抱怨,指責。比如,社區教會,沒有教堂,沒有牧者,成何體統。
其實,可以幾個社區聯合,不定期租用場地來解決教堂問題。同時,請大教會的牧師來講經解惑。平時,互相交流。用網際網路資訊也可以補充。有視頻網路的,甚至可以下載牧師的講演,聆聽后討論。

社區教會多了,還可以互相交流,聯合行動,滾動發展。經費開支低,大家的奉獻也大都用在自己身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