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創造論與進化論
--------------------------------------------------------------------------------
前面我們談到了許多關於進化論所面臨的困難。它只是一個假學,一個未被證明、也無法完全證明的假說。那麼,是否因為進化論不對,所以創造論就對了呢?不是。兩者並沒有這種因果關係。進化論的崛起只是百餘年的事,而《聖經》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毫不含糊地宣告了創造論。只因進化論者大肆宣揚進化論是已被證實的真理,並以此質疑、反對創造論,所以,說明進化論的真實情況,僅是為了消除誤解,以正視聽。如前所述,人們相信創造論,是因為相信《聖經》是神的無誤的啟示;同時,創造論也日益在科學研究中展現出它的真實性。前面談到的宇宙的起源是如此,人類的起源也是如此。人是按神的形像和樣式被造、有神的靈的活物(創一26-27,二7)。「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弗四:24);「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人有神的形像是指有與神相像的特徵。神是獨一主宰,所以人有相對的自由意志;神是造物主,人有一定的創造性;神是真理,故賦予人理性;神是公義、聖潔的,於是把他的律法寫在每個人心上;神是個靈,所以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與生俱來就嚮往永恆,尋求敬拜永生神。這些,是人最獨特之處。連無神論者也說,人是「萬物之靈」。這清楚表明,人和其他動物之間有截然區別,有本質差異,其間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別的生物不能變成人,人也不可能是由猿猴進化來的。
八、論戰的實質
--------------------------------------------------------------------------------
既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如此多的困難,為什麼進化論卻能衝破西方有神論的強大思想體系破土而出並被廣泛接受呢?如果達爾文主義真象前面所分析的那樣四面楚歌,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教科書里仍教授進化論而不講授神創論呢?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也曾使筆者頗為困惑。不少人以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能如此迅速地風靡全世界,想必在學術上有獨到之處,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這種疑惑是源於一種誤解,以為進化論和創造論之爭是學術之爭,以為是科學上的新發現才使人們由創造論轉向進化論的。其實,進化論與創造論之爭不是學術之爭,而是哲學、信仰、世界觀之爭。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需要簡略地回顧一下現代科學的發展歷程。
第五章已談到,在中古時代,亞里斯多德的理性主義雄踞西方科學界、思想界。對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周功和牧師是這樣描述的:「至於宇宙論,亞里斯多德的看法是:宇宙乃由五十五個同心圓球所構成。最中心的圓球是地球,向外依次為水、氣、火以及天上星體的圓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神在最外圈的圓球以外,而產生轉動。這樣的轉動是此圓球對神的吸引的一種反應,帶動整個宇宙各圓球的轉動。如此,神就是使圓球旋轉的終極因」 1。中古教會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認為聖經中的神是宇宙的終極因或第一因,同時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由於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日心說被確立,揭開了以觀察、實驗為主要手段的現代科學的序幕。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人們在拋棄亞里斯多德的地心說的同時,把神是宇宙的第一因的觀點也拋棄了。雖然在現代科學發展初期湧現出以牛頓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的基督徒科學家,但在現代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反對超然因素,站在純粹自然的立場觀察、描述自然的自然主義(或人文主義)的世界觀逐漸在科學界佔據優勢。牛頓時代,人們都相信神是宇宙萬物和人的創造者。到達爾文時代,神的創造受到懷疑,生物的來源就留下了空白。因此,試圖用物理、化學的自然方法來解釋生命之源的各種假說就應運而生。達爾文並不是進化論的第一位倡導者。在他以前,進化的思想已經出現了。進化思想的產生是對神的信仰衰落的結果。池迪克博士(Dr. Donald E. Chittick)指出:「達爾文曾經歷信仰崩潰。有人或以為達爾文是經過多年研究,才接受了進化論。其實,在他對信仰的信心減退的時候,他對進化論的信心才建立起來。進化論被用以彌補否定『創造』后遺留下來的空缺。並不是進化論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能把科學事實解釋得更加合理。進化論只是人摒棄『創造』后,用作彌補空缺的代替品而已」2。達爾文推出進化論的過程正是如此。
前面已經談到,達爾文在發表《物種起源》時就面對著幾個極為嚴重的困難。第一是化石的難題: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和過渡型生物的化石罕見。他本人承認化石的證據是「最明顯的反對我的進化論的最大理由。」他也坦白地說,對此「我不能提供滿意的答案」,「自然界好象故意隱藏證據,不讓我們發現過渡性的中間型」3。
第二個困難是進化所需要的漫長時間。他提出的自然選擇假說主張連續、漸進的變化。與達爾文同時代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凱爾文(W. Thomson,Lord Kelvin)用物理學計算地球的年齡只有一千五百萬年到三千萬年,不足以令進化論成立,使達爾文很惱火。但開爾文用物理定律所得的結論,達爾文又無從反駁,故他稱凱爾文為「討厭的幽靈」。同時,儘管化石的記錄支持地球環境突變或災變的假說4,但達爾文仍接受了與化石證據不符的賴爾的均變假說。因為這不僅與他的連續、漸變的進化假說相似,而且可以提供進化所需要的漫長歷史時期。第三,創造的證據比比皆是,眼睛就是一個好例子。達爾文承認眼睛不可能由自然選擇形成,以致於他發表《物種起源》之後,他一想到眼睛仍感到害怕。
筆者十分欣賞達爾文這種坦誠的態度,絲毫不隱瞞自己的困惑、煩惱和驚駭。正是從他本人的內心表白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過程:憑著無神的、要用純自然的方法闡明生命起源的信心和決心,基於有限的觀察,提出進化假說,然後選擇性地尋找支持其假說的證據,對不利的證據全然不顧。也就是說,達爾文的進化論主要是源於信仰而非來自充分的科學依據。
池迪克指出:「科學的新發現並不會叫人改投進化論,反而是人對哲理和神學的取向,能叫人否定『創造』,由一個世界觀跳進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觀。」「今日,許多人仍未察覺進化論的本質,不認識它屬於哲學過於科學範疇。人們先是思想變了,才接受達爾文主義。人們需要一種自然主義的律,解釋生命之源,才能逃避超自然的創造論,達爾文主義恰巧能填補這個空缺」5。所以,《物種起源》問世時,解放神學家們表現出比科學家更大的熱情。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經清楚地指出進化論與信仰的關係:「現在我們以進化的概念來看宇宙,再也沒有空間容納一位創造者或統治者了」6。
美國是以基督教思想立國的國家。但美國對神的信仰近幾十年來在急劇衰退中。寇爾森博士(Dr. Charles Colson)尖銳地指出:「基督教信仰一直是美國民主政體的道德基礎。近至一九五四年,最高法院還毅然決然地拒絕國家宗教中立化的主張。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這樣說:『我們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我們政體的創設是基於天地間有最高主宰的大前題。』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後,法院卻出爾反爾,否決了在學校準許禱告之案。不能在課堂正式祈禱固然不能阻止我們隨時隨地禱告,但這提案卻反映了社會的傾向:在國事上,基於宗教信仰的價值觀逐漸消失了。在美國政壇上,這個決定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是一個足以引發斷層的地震。」「至七十年代,傳統的猶太教與基督教所共有的價值觀被忽視的情況有增無減。在政壇上、國事上,宗教被視為落伍甚至是妨礙。最高法院的決策越來越趨向無信仰,甚至公然敵對宗教,一九七三年的墮胎合法化就是一個反教的高峰」 7。和法院一樣,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在仍堅持自然主義的哲學觀,致力於「用純自然的過程來解釋一切現象。」科學被視為認識真理的唯一途徑。達爾文的進化論被人披上科學的外衣。因此,堅持進化論,教授進化論變成一種有「科學水準」的時尚。由於進化論與學術界流行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十分投合,科學家和解放神學家來不及對進化論作徹底的了解和慎密的審視便全盤地接受了它,而且以各種權威的方式向大眾傳播進化論。因此人們以為,在課堂教授的、寫在書上的進化論一定是真理。
其實不然。在筆者的學生時代,不僅進化論被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科學,而且學校的課程設置也直接為政治所左右。上大學時,課堂上只能講授米丘林和李森科的遺傳學,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學則被冠以「唯心、反動」,一棍子打死。後來中蘇關係出現裂痕,李森科的劣跡被揭露,孟德爾的遺傳學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並立即得到學生們的認同。所以,進化論被寫入教科書並不一定表明進化論是真理。
我們一般人所持的進化論觀點主要是從老師那裡聽來、教科書上看來的,並非基於對進化論的立論依據的深入考證。試問,在今天仍相信進化論的人中,有多少人讀過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原文版呢?也許,認真把《物種起源》的中譯本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的人也不多。
一般人是如此,研究進化論的專業人士的狀況又如何呢?彼得遜(Colin Patterson)是英國自然博物館的資深古生物學家。該館出版的進化論簡介就是他的手筆。一九八一年他在美國自然博物館作了一次演講。他詳細地比較了創造論與進化論,認為兩者主要是靠信心接受。演講中他向在座的專家們嚴肅地提出問題。他說:「你們能告訴我進化論裡面有哪一條、任何一條……是你確實知道、完全無誤的真理呢?我曾問過自然博物館地質部的人員,我所得到的唯一答案是完全的靜默。我又問芝加哥大學進化形態學講座的聽眾,內中有一群著名的進化論學者。等了很久還是一片沉寂。最後有一個人說:『我確知的只有一件--就是在高中課程中不應該教進化論』」8。
我同意社會理論學家克斯脫(Irving Kristol)的看法,如果慎重聲明進化論是綜合各家不同學說、建立在不同假設上的理論,而非不可質疑、完全可靠的事實的話,進化論作為一種科學假說在學校教授是無可厚非的。
幾年前美國阿拉巴馬州政府通過一項律法,要在該州公立學校的教科書上加一個通告: 「警告:這本教科書討論的進化論,是一些科學家對生物(如植物、動物、和人類)的起源提出的科學上的解釋,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當生命首次在地球上出現時,無人在場,所以,任何關於生命起源的陳述應該被當作理論而不是事實。」Warning : This textbook discusses evolution, a controversial theory some scientists present as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of living things, such as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no one was present when life first appeared on earth, therefore, any statement about life』s origin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ory, not fact. (to be on textbooks for public schools in Alabama)
最近,美國堪薩斯州教育局(The Kansas Board of Education)於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一日(星期三)通過決議:從該州公立學校的科學課程中取消進化論的教授。儘管一些地方的學校仍可能決定教授進化論,但在該州的估評測驗(State assessment tests)中不再考進化論。
可是,先入為主的思想很容易被人誤認為真理而固守。幾年前筆者到一所大學訪問並作了一個福音短講。聚會結束後有一段自由交談。一位博士生走近我問道:「你相信進化論嗎?」 我回答說:「我過去相信,現在不信了。」不想他的反應極為強烈、率直:「你連進化論都不相信,我們就沒有什麼好談的了。」說完后就走開了。我不禁一陣吁噓:他是學物理的,我是學生物的,也許我對進化論的了解會比他多一點吧?他為什麼不問一問為什麼我過去信進化論而現在不信了呢?為什麼他對進化論有如此強烈的信心、以致不屑與不信者交談呢?從他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信主以前的我。
當我們明白了創造與進化之爭的實質不是學術之爭,乃是兩套哲學、信仰系統之爭后,如果你現在仍相信進化論,也望存一顆開放的心,認真地把創造論、進化論作一番比較,以便重估自己的觀點。只有虛心聽取不同觀點並作深入思考,我們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體系,使之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理。
基督徒的看法
基督徒對生物起源的看法大體有三種。第一種叫權威創造論或科學創造論,第二種稱為神導進化論又被稱為進化創造論,第三是微進化論。
持權威創造論觀點的基督徒完全按字面解釋《 聖經》 ,認為宇宙萬物是神在六日內創造的,一日是24小時;全然反對任何進化的觀點。他們認為宇宙很年輕,地質的變動乃是挪亞時代的洪水所致。莫瑞士博士(Dr. Henry M. Morris)所著的《科學創造論》(Scientific Creationism)可謂其代表著9。近年來,美國創造研究所(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 的學者們著力研究Mount St. Helens火山(八十年代曾爆發)和大峽谷(Grand Canyon),得到不少支持地球年輕的證據。
《科學創造論》 從科學的角度論證進化論面對的困難,提出許多地球年輕的證據。比如說,有人測定地磁場正在衰減之中,其半衰期為一千四百年。也就是說,地球的磁場在一千四百年前是今天的兩倍,二千八百年前是四倍。以此類推,七千年前的強度就是現在的三十二倍。如果地球的歷史有一萬年,地磁場的強度就等於一個磁星,更不用說幾十萬年前了。科學家們對現代火山的研究也表明岩石的形成比預想的要快得多。
神導進化論相信神,又相信進化論,認為各類生物和人是神用進化的方式創造的,相信地球歷史遠久。
微進化論則介於上面兩種觀點之間,不象權威創造論那樣拘泥字義,又不全然接受神導進化論的合成進化論。他們相信神所創造的生物的祖先有可能經過某些有限、微小的進化過程才演變為今日的種類。錢錕博士是這樣論述微進化論和廣進化論(即達爾文的進化論)的; 「在分類學的『屬』或『種』的層面上,生物是可以有一定的變異能力的。不同屬的植物能雜交,產生新種例證比動物為多。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上都是有限度的變異,可以稱為 『微進化』。……雖然什麼是『種』仍有爭辯,但微進化這樣小範圍內的改變是事實,是人人都當承認的。」「廣進化需要解釋的是整個生物界全面性的大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來的?各大類的動、植物、微生物到底怎樣來的?複雜的器官如眼睛和翅膀又是怎樣來的?… 很多人,包括反對進化論者在內,誤以為證實微進化就等於證實進化、等於證實一切!這種錯誤一點就破,不應再犯」10。
筆者認為,權威創造論和微進化論有很多相同之處,即相信《聖經》的記載是完全真實無誤的。神導進化論的最大弱點正在於與《聖經》的記載不吻合。《聖經》中明確說神是「 各從其類」造的各種生物,是按自己的形象、用塵土造的人類祖先亞當,用亞當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參見〈創世記〉第一章)。如果人是神用進化方式造的,那〈 創世記〉 的記載就只能是一個故事或隱喻,這會引起信仰上一連串的問題。這正如潘柏滔在《進化論-科學與聖經衝突嗎?》一書所指出的那樣:「神導進化論者需要向一個不信的世代證實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同時他們也相信人有原罪,但他們不接受創世記頭數章的歷史性,而同意進化論所言人仍是經天演過程進化而來的。他們把創世記當作隱喻和詩章,這種解釋法大大削弱了上述兩個基要真理的立場。他們既然否定第一個亞當的歷史性,那麼成為末后亞當的耶穌在十字架上釘死的歷史意義, 不也就變得暗昧不明了嗎? 」11
再說,主耶穌再次重申了人是神造的。他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太十九4)。使徒保羅也多次肯定亞當的歷史性。他說:「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類的預像「(羅五14)。如果置《聖經》這樣明確的教訓於不顧,非要說亞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就應該重審自己的信仰了。
這幾種觀點中,關於地球的年齡和人類的年齡是一個基本分歧。按同位素測年法,地球有四十億年左右的歷史;人、猿分手大約在七千萬年左右,文明人(以用火為標誌)也有一百萬年的歷史。神導進化論和微進化論基本接受這一看法。但權威創造論相信地球年輕,人類的歷史僅有一萬到幾萬年。
筆者相信《聖經》的說法,生物是神各從其類造的,不是進化來的。雖然微小的進化,如從野生到馴養所引起的變化,育種學家培育的動、植物新品種等,可能發生,但難以超過 「種」或「屬」的水平,因而不可能導致進化的發生。至於地球和人類的年齡是年輕還是年老,筆者則持開放的態度,因為《聖經》沒有明確記載。
關於年齡,有幾點值得提及。第一,〈創世記〉記載,神在六天造宇宙萬物。按希伯來文的詞意,「天」可指白天、一晝夜或一段日子。另外,《聖經》說,「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三8)。所以,〈創世記〉記載了神創造的順序,而未確切的告訴我們「六天」是多長。第二、由於人類化石稀少而不完整,有時很難確定是人還是猿的遺骸;判斷中,研究人員的主觀性較強。第三、確定化石、岩石絕對年齡的放射性同位素法,由於一些前設(如衰變的零點、速率,等等)難以準確,其測定的年齡常常大於實際年齡。第四、近年分子生物學家分析人細胞中腺粒體的DNA(mt-DNA)和男人Y染色體上的 ZEY基因,認為第一個男人和女人距今二十到三十萬年12。梁裴生博士指出,「人類學家曾經以為人種Homo Sapiens最低限度必在早幾十萬年前就已出現,但自七十年代以來,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人類(Homo Sapiens)大約在四萬年前似乎不知從哪裡出現』」 13。
一八六五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六百一十七人簽署的關於宗教與科學的宣言,現存於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布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係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干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吾人於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自然界,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衝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中,彷佛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 聖經》 ,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不能不令吾人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在闡明真理。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抵觸(其實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衝突分歧之處。」
英國科學會的宣言至今已逾百年,現在讀起來仍非常親切、中肯。我們需要做的是,堅信《聖經》,堅信科學和《聖經》決不會彼此相悖;對在進化論或創造論中有待進一步澄清的問題,耐心等待更多的科學發現,正象關於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的新發現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