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美蘇英三國為何密謀宰割中國領土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08-5-8 0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佚名



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從1945年4月至5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4月30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他的情婦雙雙自盡。

  30日這天,希特勒獲悉他的夥伴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及其情婦克拉拉·貝塔西命喪黃泉的死訊后,馬上就進行自殺準備。他先毒死了他心愛的法國阿爾薩斯種名狗,又把兩名女秘

    
書叫來,把毒藥交給她們,要她們自行了斷。然後,他和新娘愛娃·勃勞恩還吃了一頓午飯。這位美麗的金髮女人下決心同丈夫一道結束自己的生命。兩人和走廊里的眾人訣別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寢室。

  戈培爾等人在走廊里等候著。過了一會兒,只聽到一聲槍響,他們又等了一會兒,仍沒聽到第二聲槍響。他們只好走進希特勒的寢室,看到希特勒的屍體趴在沙發上,從嘴裡鮮血直流,看上去希特勒是對著自己的嘴放的槍。愛娃·勃勞恩躺在他的身旁,她是服了毒藥,並沒用手槍。兩支手槍落在地板上。

  希特勒死後,於5月8日,德國方面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就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戰爭只結束了一半。對英、美而言,他們所面臨的戰爭局勢是從同時對付德、日兩線戰爭一變而為集中對日的一線戰爭。

  日本由於希特勒垮台,不僅在精神上遭到了崩潰性的打擊,而且在戰爭實力對比上,也已陷入了不可挽救的劣勢地位。

  日本軍國主義集團雖然已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但他們仍然堅持侵略和擴張的立場,不想無條件投降。一方面他們認為歐洲戰爭已經結束,美、英、蘇的團結合作已失去了基礎,在三大國之間,還有空子可鑽;另一方面儘管蘇聯政府於4月5日宣布廢除了蘇日中立條約,但他們仍抱有蘇聯不會對日作戰的幻想。

  因此,日本軍國主義集團對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大國名義發表的、促日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 》無動於衷。

  幾天之後,美國向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既瓦解了日本軍國主義集團的擴張野心,又推動了蘇聯出兵助戰。

  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長莫洛托夫向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宣告說:「明天8月9日起蘇聯將認為其本身已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蘇聯政府隨即派出一百多萬蘇聯紅軍,越過中蘇邊界,向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展開全面出擊。

  毛澤東為了支持蘇聯出兵打擊日本侵略者,於8月9日發表了《 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一文。該文指出:「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期到來了……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面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

  三天之後,日本東北關東軍在蘇聯紅軍和中國抗日力量的打擊下,已潰不成軍。

  於是,日本當局立即通過瑞士、瑞典兩個中立國政府向中、美、蘇、英四國遞交了接受《 波茨坦公告 》的照會。

  這時,蘇聯紅軍在瀋陽已將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等人抓了起來,並把他們押送、關押在蘇聯遠東軍區。

  隨即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集團要求投降,於9月2日最後放下武器,並簽署了投降條款。

  日本投降的消息,頓時傳遍全國,神州大地一片歡騰。

  忍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中國人民,特別是結束了顛沛流離的亡國奴生活的東北人民,無不歡欣鼓舞、縱情歌唱。

  大江南北鑼鼓喧天,爆竹齊鳴。祖國大地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歡樂景象。

  當時,中國一些年輕人曾以與美、英、蘇這三個強國為伍而榮,從而對世界三大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甚為敬佩。

  當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戰爭期間所簽的密約被解密,以及戰後國際關係出現某些新因素之後,三巨頭頭上那閃爍發亮的光環,有的已經暗淡無色,有的徹底撲滅了。

  三巨頭在戰中結成同盟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斯福、大不列顛首相丘吉爾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開會,結成美、英、蘇共同作戰的三國同盟。這個同盟不僅是歐洲戰場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戰後三大國共同合作的重要因素。

  會議正式通過了三大國對德作戰中的一致行動和關於戰後三國合作的宣言。

  宣言指出:我們( 三巨頭 )決心通過協商,達成協議,將從東面、西面和南面進行軍事行動,並確定戰爭的規模和時間。

  協議指出:「我們三人成了事實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三國不僅是戰爭期間共同合作,而且在戰爭勝利后,為了和平,仍將共同合作。」

  對此,當時有評論說:德黑蘭會議在歷史上使三巨頭結成同盟,對消滅希特勒法西斯起了很大作用。至於戰後三巨頭能否繼續無私地共同合作,是對他們的一個重要考驗。

  三巨頭密約犧牲中國領土主權

  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於1945年元月11日到蘇聯克里米亞海濱雅爾塔開會。會上三人商量了早日戰勝法西斯的戰略方針和戰後一些合作問題。同時,三人還秘密簽訂了一個滿足斯大林對中國領土要求的《 雅爾塔協定 》,也就是秘密簽訂了一項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三個政治條件的協定。

  蘇聯的政治條件嚴重地侵犯和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斯大林當時明確提出,三個條件得不到滿足,就不出兵對日作戰。

  這三個條件是:

  一、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國 )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

  1、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2、大連商業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

  3、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該協定還提到,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需徵得蔣介石的同意;根據斯大林的提議美國總統將採取措施以徵得蔣某對上述各項的同意。

  該協定還強調:三巨頭同意蘇聯的領土要求,但須在打敗日本后,方可予以實現。

  斯大林在會上儼然以救世主的口氣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並將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鎖中解放出來。

  從《 雅爾塔協定 》侵犯中國主權的內容來看,三巨頭一致支持和承認蘇聯在十月革命前沙俄入侵中國、瓜分中國領土主權的權益。實際上是,要中國繼續履行沙俄時代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這一件歷史上的《 雅爾塔協定 》徹底揭開了號稱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面紗。許多歷史事實已證實蘇聯蠶食別國的意圖從未改變。1924年蘇聯已放棄一切特權的《 中俄協定 》已不算數了;1936年蘇參加簽署的黑海海峽的《 蒙特羅公約 》也不認賬了。

  斯大林作為一個共產黨國家的領袖,明目張膽地背叛其共產主義信念,而且還乘人之危,火中取栗。他們是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質上的帝國主義。對此,我們受蒙蔽的一些人,應該吸取一些教訓。

然而,《 雅爾塔協定 》 確為蘇聯參加對日戰爭鋪平了道路。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 雅爾塔協定 》的主謀是美國——羅斯福;幫凶是英國——為保障英國切身利益的丘吉爾;受益者是標榜社會主義的蘇聯——斯大林。堅持殖民主義不平等條約的既是美國、英國,又是蘇聯;被宰割者則是堅持抗日戰爭,並為反法西斯戰爭付出重大代價的戰勝國——中國。

  如果說,在歷史上,有侵略者以武力進行擴張,讓戰敗國割地賠款,而在20世紀中葉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竟然是一個堂堂的戰勝國——中國,被共同作戰的同盟國堂而皇之宰割,實在離奇。

  這一協定雖然各大國、包括中國,為了抗日、為了大局先後表示同意,但誰也無法否定這是一件極不光彩的協定;誰也無許可權制後人對此怪事的質詢。

  杜勒斯推動實施《 雅爾塔協定 》扶蔣反共

  《 雅爾塔協定 》反映了美國的對華政策。羅斯福在不與中國當局打招呼,也不請中國領導人作為戰勝國一方出席雅爾塔會議的情況下,拿中國領土主權做交易,與蘇聯簽訂《 雅爾塔協定 》就十分露骨地反映出美國的對華態度。

  羅斯福的這種做法,也引起了美國國內人民的質疑。1945年3月1日在美國國會開會的時候,有一位議員,以風聞「雅爾塔會議犧牲了中國的權益和主權,妄圖賄賂蘇俄為題,向總統提出質詢」。羅斯福也覺得此事做得和他一貫的信念區別不小,因而他對議員的質詢,深為內疚。

  三巨頭在雅爾塔會議上的做法,不僅引起美國人的質疑,更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

  蔣介石並不是心疼中國的領土主權受到侵害,而是擔心無法向國人交待。如果他不提出質疑,好像他已默許三大巨頭背著他瓜分中國的領土,又怕重演眾所周知的《 凡爾賽和會 》的悲劇。為此,蔣某確也很為惱火。

  蔣介石為了弄清情況,則通過堅持扶蔣反共立場的美駐華大使赫爾利,回國去問羅斯福。

  羅斯福表示支持赫爾利大使,羅斯福對他的大使說:不經蔣介石的同意,美國不會援助中國共產黨的,並指示赫爾利,要他取道倫敦、莫斯科回中國,以爭取英、蘇對美援蔣政策的合作。

  在赫爾利回中國之前,他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了他的反共立場,他說:「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只承認中國國民政府,不承認中共武裝軍閥或武裝政黨……美國只同蔣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

  對此,有人說,赫爾利的反共講話是美國對華政策自反法西斯戰爭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此話,不無道理。

  就在赫爾利這席講話之前,羅斯福逝世。

  繼位美國總統的杜魯門,他在扶蔣反共的政策上走得更遠。

  毛澤東於7月12日指出:「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越來越明顯地造成了中國內戰的危機……赫爾利宣稱:美國只同蔣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當然,這不只是赫爾利個人的意見,而是美國政府中的一群人的意見,但這是錯誤的而且危險的意見。

  「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危險性,就在於它助長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增大了中國內戰的危機。假如赫爾利政策繼續下去,美國政府便將陷在中國反動派的又臭又深的糞坑裡,拔不出腳來……那就將給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以千鈞重負和無窮禍害。」

  就在這一時期,有一個美國人對毛澤東說:「……美國人要給蔣介石撐腰。」對此毛立即指出:「你們吃飽了麵包,睡足了覺,要罵人,要撐蔣介石的腰。這是你們美國人的事……你們愛撐蔣介石的腰就撐,願撐多久就撐多久,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麼人的中國?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撐不下去!」

  蔣介石半推半就 宋子文無可奈何

  杜魯門上台後,通過外交途徑了解到,斯大林已表示,《 雅爾塔協定 》要辦的事,不宜再拖,並向美國講了三句話:一、蔣介石是中國惟一領袖( 擬通過美國向蔣某傳話;給蔣某戴個高帽 );二、我們歡迎中國文官參加將來接受東北地區的工作( 打出誘餌 );三、請宋子文外長7月1日前到達莫斯科簽訂《 雅爾塔協定 》所提到的協定( 要美履行諾言 )。

  杜魯門聞風而動,竭力去辦。

  幾天之後,杜魯門約見在紐約參加國際會議的宋子文,並把《 雅爾塔協定 》的文本交給了宋子文。

  宋子文看到這個協定很惱火,當即向杜魯門說:「《 雅爾塔會議 》因無中國代表參加,該會議對中國自無約束力。羅斯福先生越俎代庖,慷他人之慨,干出這種獻媚蘇聯、損害盟國的不名譽行為,中國人深表遺憾。因此,對這種非法密約,中國不能承認!」

  宋子文的這句話講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採取的立場。

  杜魯門見此情形,便婉轉而又毫不退讓地說:「對宋部長所表示的態度,我也理解,但《 雅爾塔協定 》已是既定事實,似已無可挽回。如果蘇聯一旦參加對日作戰,美國政府對《 雅爾塔協定 》就不能不予以支持了!」

  最後,宋子文並沒退讓,還是說了一句為中國人出氣的話,他說:「從《 雅爾塔協定 》看,蘇俄顯然想要恢復帝俄時代,即1904年日俄戰爭中所喪失的權利,但根據1924年的中俄協定,蘇俄已放棄一切特權,其中包括治外法權。對這一點,《 雅爾塔協定 》應該明確指出。」

  宋子文的這句話講到了要害,既指出蘇聯和沙俄沒有兩樣;又點到蘇聯不講信義,說話不算數,可以隨便單方廢除雙邊條約。

  但杜魯門對宋子文的慷慨陳詞不以為然,也不感興趣。

  宋子文只好回國向蔣介石報告。

  蔣介石聽了宋子文的報告后,他雖然也知道,此事弄不好,會背上一個喪權辱國的罪名,但考慮到美國的需要和來自美國的壓力,也不便過於抵制。

  於是,蔣介石便派宋子文率領中國代表團乘坐美國飛機去莫斯科找斯大林進行直接談判。

  在談判中,斯大林的態度僵硬,似乎有關《 雅爾塔協定 》一事,沒有任何鬆動的餘地。同時,他還以三巨頭所簽署的協定,任何人無權拒絕相要挾。致使雙方在歸還中國領土主權等問題上,分歧很大。對此,宋子文很為惱火。

  正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斯大林要去柏林參加三巨頭波茨坦會議,於是中蘇談判只好中斷。宋子文回國。

  蔣介石聽了宋子文的報告,經斟酌,心裡有了一個譜,他決心在外蒙、旅順、大連和滿鐵等問題上,對蘇聯作出讓步。

  蔣介石的決心是出自以下考慮:

  1、維護美國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在某些事情上,不便過於使美國不快。

  2、在抗日戰爭結束后,可以在美國支持下,實現一黨掌權。

  3、充分利用蘇聯所派出的軍隊,幫助國民黨政府收復東三省( 滿洲 )。

  4、對蘇作出一些讓步,以減少在發動內戰計劃中,來自蘇聯的干擾。

  5、儘力促使蘇聯早日出兵對日作戰,以減少戰爭中同盟國的傷亡,也好向美國有個交待。

  蔣介石的用心,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美國的需要,於是他再派宋子文重返莫斯科,找斯大林繼續會談。

聰明的宋子文在重返莫斯科之前,向蔣介石提出辭職,不當外長了。蔣也看出,宋是不願為這個有損領土主權的條約承擔責任,以免後人罵他賣國,便同意了宋的請求。

  隨即,蔣介石便任命王士?為外交部長,並囑宋:「中蘇談判你還是要負責到底。」

  波茨坦會議后,戰爭形勢發展變化很快。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蔣介石深感事態緊迫,特別是他看到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一篇文章,更有些著急。

  毛澤東的文章中號召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立即進行反攻,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財,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此時,蔣介石也擔心中共會在蘇軍的支持下佔領東北和內蒙。他想到這裡就更有些慌神,於是他立即指示宋子文儘快與蘇聯談判,必要時可作一些妥協。

  就這樣,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於8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雙方還簽署了關於長春鐵路、大連、旅順口及蘇軍為中國行政當局關係的四個協定,並互換了關於外蒙古問題的照會。中國方面聲明,日本戰敗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這些文件均由中、蘇兩國外長簽字。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