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活在美國社會底層的華人(連載)

[複製鏈接]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14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流落了異國

我住在一個移民聚居的小城市,市容並不像電影中拍攝的漂亮,荒廢已久的加油站里長滿雜草,圍欄的鐵絲網東歪西倒,放眼看兩旁的民居,斑駁的牆色,灰黑的屋頂上三三兩兩地豎著電視接收器,馬路上經常看到不少破車溷跡其中,公共汽車等候的地方就一張兩人坐的石凳,完全露天式,沒有高樓大廈,行人稀少,沒有鬧市,沒有街景。反而不遠處的山上,倒是別墅林立,紅牆綠瓦,富人永遠都是高人一等。最多人的地方是綜合式的超級市場,裡面有不少店鋪,以小餐館居多,大江南北的菜肴倒是豐富。再不然,到高級一點的大型購物中心去,那裡人更多,店鋪也更多樣化,家庭用品,衣服鞋襪,電子電器,電影院,西餐,快餐,自助餐,健身中心等等應有盡有,大部分都是老外開的,英文差點,逛得也不開懷,唯一慶幸就是終於找到了一點美國的感覺。

  曾經有人和我形容美國的很多地方在外觀上和國內的落後地方很相似,我起初也是這樣認為,不過,來了一段時間后,感覺上有些出入,我覺得美國人不注重市容的建設,但不代表它落後。有錢人都移居到郊外或者山上,所以城市中心住的大部分是平民。這裡的生活水平不錯,如果腳踏實地的生活,生存絕不成問題。按照工資2000元一個月計算:在這裡100元可以買很多東西,而在國內100元能買到什麼?雖然1美元等於7.5人民幣,那為何國內的工資不能2000乘7.5呢?

  我喜歡電腦,在國內一台手提電腦大約1萬元人民幣,在這裡1千美元,國內一台普通日本轎車二三十萬人民幣,這裡二三萬美元,雖然用美金換算差不多,但是在國內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就1-2千,這裡也是1-2千,這裡干一年可以買一輛車,國內要干10年。

  我只是一介草民,我覺得人首先要解決生存的問題再去解決精神上的東西,我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所以沒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沒有良好的出路,或者說我讀書的基因不好,上不了好的學校。所以我的生存成了問題,所以流落了異國。移民有許多種,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喜上眉梢地風光無限地移民,另一類是心驚膽顫地灰頭土臉地移民,我屬於後者。

中國餐館

這裡的中國餐味道就比國內差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廚師多數是半路出家的原因,就算有好的廚師,由於美國工資比較高,老闆往往不會聘請太多的人手,造成原料的製作過於馬虎,勞動力過於繁重,根本就沒有心思和時間去製作一道好菜。

  在生意比較紅火的中國餐館,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服務品質,追根到底也是人手不足的問題,因為這裡的中國服務員不純粹服務客人,他們往往在營業前就會到餐館打掃衛生,煮飯,包餃子,摘青菜等等。營業開始,操作的程序不會像國內那樣井井有條,沒有專門的傳菜,沒有專門的帶位,沒有專門的桌子收拾工,這裡要一腳踢全部包攬。有些餐館沒有午休時間,要準備晚餐的擺設,收拾溷亂的局面,再摘一些菜等等,就算有午休,老闆還會叫你幫忙去買點原料雜物什麼的,到夜晚下班的時間,打過時間卡之後,還要將桌椅擺設成早餐的格局,如果有客人,那就無償地工作下去。

  以前在國內上小館子,完全沒有時間觀念,別人快下班了,還要死皮賴臉地走進去,催菜就像催命一樣,吃完飯還要開個會再離開。現在轉換了角色,真是報應了。

生活在最底層的人

做了許多家中國大陸人做老闆的餐館,覺得人性的醜陋以及剩餘價值的極度剝削全集中於此,想不到在最講究人權以及法律的美國國土內竟然存在,「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這句話我終於明白了,據聞,台灣香港人開的餐館有人性許多,老美開的就更不用說了,絕不會超時工作,就算超時也會以1.5-2倍的工資計算,他們以規章制度來管理,而中國大陸的老闆大部分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鑽法律的空子,想方設法地以最少的工資讓人做最多的活兒,由於非法移民和新移民眾多的緣故,老闆們不怕勞動力的短缺,誰有微詞就立即炒掉,他們知道這些打工的極少人會去告發給勞工部門,所以就不斷地上演著「黑吃黑」的把戲。

  許多打工者認為自己本來就是非法工作,在反非法移民日趨強烈的美國,工作來之不易,就會忍氣吞聲地默默忍受,有些人想著苦幹若干年,賺到一定數目的錢就打道回府,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有些人在調整身份,工作就是為了無數次的上法庭,有些新移民讀書基因不好的,找不到其他的工作,也會認命幹這一行。美國內的中餐館工作人員背景,大抵就是這個樣子。那些對非法移民趕盡殺絕的人們,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低收入族群,因為非法移民能夠不聲張地忍受僱主的剝削,從而威脅甚至直接地搶走了他們的飯碗。

  當然有些僱主也反對給非法移民身份,因為沒有非法勞工,他們的生意就沒法做了,他們剝削的就少了,盈利也降低了。他們也反對驅逐非法移民回國,到時候誰來幫他們打工呢。

  非法的移民的問題,就像美國對台灣的態度一樣,就是「保持原狀」。美國政府怎樣對待台灣問題就會怎樣對待移民改革,要做到皆大歡喜方算成功。

  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下,受苦的永遠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

租房子

在這個美國小城市租房子是放在首要位置,待租的房子也五花百門,價錢有每月200-1200甚至更高,我這類的打工者一般都會選擇離工作場所近的地方,都是因為不能有自己的汽車之故。200美元月租的房子一般是屋主在一間原本3房兩廳的房子裡邊進行改造而成的,一般都是用簡陋的木板間隔成6個甚至8個小房間,如果有後院和車庫的,還會請人搭1-3間出來,美其名曰:「安靜後院,獨立出入」,這「獨立出入」意境的月租就會是價錢的籌碼了。整座房子一般只有兩個衛生間,一個是共用,另一個會在以前的主人房裡邊,這個主人房的廣告詞是「明亮套房,衛浴齊全」,一般月租500-600美元。200元月租的房間,一般擺下一張雙人床后就佔滿了,不過我看他們擺的都是單人床。這種房子一般被人叫做「家庭旅館」,取其空間狹小,人員流動迅速之意。住在「家庭旅館」的大部分是初來乍到的人,旅行簽證還未過期,手裡錢極少,會以一種觀望的態度審視一番此處的就業情況,工作穩定或者賺到一些錢後會搬到別處。另一種人會長期居住,他們一般都是年齡較大,工作機會少的,他們賺的錢都會大部分寄回中國,他們從來不想過留下來辦個身份什麼的,他們的目的十分明確而且堅定。「家庭旅館」還有300-400價位的,房間較大一些,一般住小家庭為主,或者說以住兩個人一個房間為主吧,他們有些是真夫妻,有些是假夫婦,沒有人會去過問的。

  350-550月租的房子還有一種,這種比較正規,房間沒有經過改造的,一般是別人家裡房子多或者想賺一點外快,將房子出租的,一般都租給女住客,原因有不吸煙,愛乾淨,沒危險性。也有一些聰明住客,將整棟房子租下,再自己登廣告分租給別人,做個二房東,從中賺點小錢,也聽說有人非女性不租,目的就耐人尋味了。總體上,住這種有房東的房子,要遵守一些規矩,比如不能在屋內抽煙,不準經常煮飯,不準大聲喧嘩等等。

  600以上月租的房子,低等的打工族一般是不會租的,好像那種單身公寓,一房,一廳,衛浴齊全,有停車位置,獨立進出的,目前大約900左右,不過好像要有低收入證明。2個房間的大約1200左右,租客一般都是有身份的新移民家庭,當然也有合租的,不過,能租得起的非法移民都是少數。

駕駛執照

我為自己選擇這個一年只下10天雨的小城市深感慶幸,極度減少了我上下班會變成落湯雞的機會,我對這個城市半小時甚至1小時才姍姍來遲的公共汽車不敢恭維,除了時間寶貴的原因之外,我還未適應在行人稀少的街上有鶴立雞群的感覺。所以我選擇了用自行車和兩條腿並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儘管略顯怪異,不過出醜的時間相對來說短了很多。這裡騎自行車的成年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穿著運動背心和緊身中褲,帶著專用保護頭盔的白人,偶爾會看到一兩個或一群在馬路上穿梭而過。另一種就是穿著普通服裝的打工族,以中南美洲與華人為主力,一般不會成群結隊,以單獨和行色匆匆為特點。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大約70-150美元,如果正常使用幾年不是問題,不過對自行車感興趣的大有人在,稍一不慎,下班時會發現座駕不翼而飛,或者少了一兩個輪子絕對不足為奇。

  取駕駛執照除了正規途徑,聽說還有一些方法。以往有些人剛下飛機,就立即憑藉極其有限的旅遊簽證去考,一般這種人在國內都有駕駛經驗,一兩次就順利過關。幾年前用這種方法考取的駕照期限也很長,大約有三五年之久。不過目前好像都在一年以下,甚至短暫如簽證期限一樣。期限一過,要求延期的機會和時間都極為嚴苛,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另一種取駕照的方法是去某些法律寬鬆的州,不過也有要求,好像要有原籍國護照或一定的身份證明,取到駕照后原則上只允許在該州使用,去別的州可能會因應各州的法律決定。有些華文報紙就有這種廣告,有護照的收費600左右,沒有護照的收費2000左右,沒有護照的,他們會幫你想辦法。

  駕照在美國許多地方已經成為合法身份的證明,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前一段時間紐約正在為是否給非法移民駕照鬧的沸沸揚揚,反對聲浪日高,看來一如既往的都會被反恐的籍口壓制下去。在汽車已經代替了雙腿的美國,沒有了汽車行動就像被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一樣。

  為了過對面的超市,我有時會橫穿沒有人行道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馬路上車流不息,許久許久都等不到靜止的機會,我心裡暗想,這不就是我的境遇嗎?

小費

小費,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在美國的服務行業已經根深蒂固。有一本叫做《美國生活指南》的小冊子上提及到餐廳用餐小費的給付規矩,視乎服務質量的優劣,正常來說午餐大約給消費總額的10-15%,晚餐大約為15-20%。

  當然,如果服務質量真的很壞,小費分文不給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偶爾會遇到剛從中國大陸來的客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遇到這種情況,有經驗的服務員會很客氣地提醒他們的導遊或領隊,一般問題都迎刃而解。也有一種善忘的客人,走出門口再折返回來給,或者回到家會打個電話來說聲抱歉,說改天再來的時候補給云云。還有一種是忘記在信用卡收據上簽名的客人,這種客人我們一般都會追出去的,因為小費事小,賬單事大。

  中南美洲的外國人給的小費最少,其次就是東南亞戰爭最多的某國人,華人基本上分為兩種,亞洲四小龍的客人比中國大陸的客人給的小費多。白色人種給的最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品質直接體現在小費的給付上面。曾經聽說行內有一些極個別的服務員拿著客人給的4%以下的小費追出門去找客人理論,場面的尷尬和難堪絕對不值得效彷。

  小費還分為共產和私產,一般需要點菜的餐館都是共產小費,即是客人給的小費都集中在一起,下班的時候平均分配。私產小費常見於自助餐館,每個服務員都有一個服務區域,此區域的小費盡屬此服務員所有。

  小費是服務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餐館並不按照法定的時薪給服務員工資,有月薪制,無薪制,甚至反薪制。月薪制大約是每周工作5-6天,每天8-11個小時,月薪從600-800美元不等,每天小費大約為60-90美元。無薪制多見於中國人開的自助餐館,服務員完完全全靠小費作為唯一收入。反薪制的特點是生意非常紅火,小費特別好的自助餐館,服務員每工作一天就要上繳10-20元給老闆。雖然沒有工資或者反薪,小費高的自助餐館永遠不缺服務員,因為他們的小費每天大約為120-200美元。

  還有些餐館會很正規的配給工資,不過會想著辦法從員工身上拿回去。比較常見的是工作超過8小時,也只算8小時的工資,還煞有其事的叫員工要按時打時間卡,具體體現在打卡前就已經開始工作,下班打過卡后還要繼續工作。在小費上面餐館老闆打的主意比較多,一般來說,小費只有服務人員有權分享,但是有些老闆會以餐館的名義抽取10-20%,有些老闆會以個人的名義和員工分享一份,有些老闆會將小費的一部分拿給廚房部門作為慰勞獎金。

  小費本來就是打賞的沒有列入餐館收入一部分的隨意之財,是服務員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的小額回報。但有時候小費卻成為了壓低工資的借口,成為了一種剝削的工具。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沙發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15 10:46 | 只看該作者

娛樂

在我的心目中,娛樂包括唱歌跳舞,逛街看戲,飲酒聚餐,上網衝浪,讀書看報,出外旅遊等等,負面的娛樂包括打麻將,上賭場,泡夜店等等。

  我們一般不會去卡拉OK或者舞廳,可能是年齡層次和地方語言不一的問題。電影院也不會去,基本上是英文水平的問題,記得去看過一次,簡直就像在看啞劇一般。美國的電腦不算貴,不過我認識的很多人都不懂電腦基本的操作,而且,有些包括在房租內的網路速度不如人意,有些人視每月的上網費用是一個負擔,甚至有一個原因就是申請網路服務需要合法身份文件。看中文報紙倒是我認識的大部分人的消遣,這裡免費的中文報紙不少,也有一些報社為了宣傳而半賣半送的,好像《台灣日報》《台灣時報》 《僑報周末》 《中國日報》 《大紀元》等等,不過免費的報紙數量都很有限,所以有些人會一大早上班就會先惦記著這事,生怕晚了一步拿不到報紙。收費的中文報紙主要有《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也不貴,50美分一份。很多人的工作都不穩定,也沒有什麼長假期,所以去旅遊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小賭可以怡情,打麻將也是很多人喜愛的娛樂方式,不過打麻將必須要具備噪音大,作戰時間長的特點,而由於住宿條件和工作性質局限,打麻將並不適合低下打工族。大賭絕對傷心,這裡賭場很多,離拉斯維加斯也不算很遠,華人好賭的習性遠近聞名,可能這就是所謂「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精神的延續吧,很多賭場都視華人賭客是長遠的最有潛質的客源,所以,經常看見各大賭場的免費巴士穿梭來回於華人聚居的熱鬧場所,這些巴士不但免費乘坐,有些還送15-25美元給乘客,條件是必須在該公司的賭場內呆夠6-8小時,好讓賭場有人頭涌涌的氣氛。這種乘客一般以老年人居多,每天樂此不疲,也有一些經常失業,非常厭惡打餐館的年輕人也會常去,當中也有一些來旅遊探親的華人,純粹去看熱鬧的,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沒有車的好賭非法移民或有車想省汽油費的人會真正的去賭,這種正是賭場最願意接待的客人。賭場的發牌員也越來越多華人的面孔,這也是拜華人賭客眾多所賜,有些有身份的學歷低的華人,一般都不會長期在餐館工作,因為賭場發牌員的工作輕鬆,收入比餐館高,還有福利和保險等等,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容易沾上賭癮和被賭輸的客人問候三字經。

  十賭是否九輸這個說法我無法去考證,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局傾家。賭博是沒有止境的,贏錢的時候想著贏得更多,輸錢的時候想著報仇。賭博的往往不是錢,而是在賭數字,在賭氣。有些人就是喜歡這玩兒,我認識的不少人,一說起去賭場兩眼就會發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470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3
nick_martin 發表於 2007-11-15 11:43 | 只看該作者
看到自己的以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4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15 19:20 | 只看該作者
愛情婚姻家庭

來自中國大陸的打工族大部分都上了一定的年紀,許多人在中國已經結婚並且還有了孩子,但是全家一起到美國的家庭並不多,許多都是隻身來的,和國內的親人一般只限于越洋電話聯系,雖然現在網路視頻語音聊天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與普遍,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屬於高科技。在遠隔重洋的另一邊,有些人是如何調節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的呢?
  絕大多數人都只是埋頭苦幹,心無旁騖。也有少數已婚的人會產生異地情緣,被戲稱為「抗戰夫妻」,這些「抗戰夫妻」一般牽涉的金錢關系都比較少,追求的是生活上的關心與慰籍,如果任何一方回國或者轉移陣地或其中一方的配偶移民過來,關系就會自然終止,很少發生糾紛,頗具理性。當然也有個別人會假戲真做,在同居期間擦出火花,從而開始第二段婚姻。
  還有一種多見於個別有些姿色的已婚或未婚女性,為了拿到身份或者被人看上,主動或無奈的嫁給外國人或華人公民。這種是目前最上乘的移民方法,風險和代價相對來說小了許多,幸福與否非當事人不能洞悉。聽說有些人2-3年就離了婚,把當初的所作所為當做一種移民的代價,有些恩愛非常,兒孫滿堂的也不在少數。倒是前些日子轟動一時的「華婦殺外籍丈夫和兩個幼子案」,令人唏噓不已。
  未婚的低層移民婚姻與愛情並不樂觀,尤其以男性為主。在人種問題上,外國女性極少會選擇華人作為配偶,在傳統上,中國女性一般不會選擇事業未成的同等級男性作為對象。所以,在海外許多華人男性,有身份的一般都會將目光放在沒身份的華人女性身上或者回中國尋找另一半。沒有身份的男性華人,極少數能夠找到有身份的女性甚至沒身份的女性作為伴侶。
  婚姻建立在身份和金錢之上,雖然放諸四海而皆準,不過放在海外的底層移民身上,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5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7-11-17 0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6
i2lovefishin 發表於 2007-11-17 0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qianliwufeng 的帖子

謝謝你的總結, 很真實.

別忘記照顧好自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7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19 17:06 | 只看該作者
身份調整


除了親屬移民外,大約還有投資移民,傑出人才,勞工移民,政治庇護等方法。前面四種方法都比較高尚,可稱為風光移民,這四種方法成功率高,綠卡得到較迅速,沒有不良風險。最後一種方法就比較低劣,甚至可恥。使用最後那種方法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確實在國內受到「美國認為的迫害」的人,另一種是無中生有,無病呻吟虛構受到迫害的人。無論受到的迫害是真是假,成功的機會都非常的小,移民官口裡說是幫助你,其實是審問你,而你不能有任何的小差錯,不然就等著無數次的上訴吧,那將是數年的折磨和浪費大量的金錢。在上訴期間,你仍然要過著不合法的生活,如果你最終放棄或者敗訴了,等著你的將是移民監獄和遞解出境,當然許多人會在那個時候開始和美國政府捉迷藏,但沒有合法身份的日子是人過的嗎?不能做的和沒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僥幸上訴成功的話,以往綠卡大約5-10年才到手,目前聽說也要4-7年,而且不能堂而皇之的回中國,因為中國方面不會歡迎你,美國方面不放心你,有人繞道去第三國再回中國是多麼的提心吊膽,進美國海關的時候又是多麼害怕不能入境。不能大大方方地對別人說自己移民的經歷,不能光明正大地說自己愛國,也不能問心無愧地說自己不愛國,別人在罵賣國賊的時候自己覺得汗顏,別人問你愛美國嗎的時候覺得臉紅。使用政治庇護的人很多都是和政治掛不上鉤的人,這里邊有投機成份,有無恥成份,當然也有無奈和無知。這么多貶義詞組成的政治庇護,不是命苦的人絕不會走這條路。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1-20 16:5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8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1 20:58 | 只看該作者

米黃色的毛衣

在我作決定留下來的那一夜開始,時常覺得渾身熱血沸騰,臉紅心跳,這種感覺很奇妙,我意識到這就是傳說已久的激動,這里邊既有逃跑的心虛也有對以後日子的憧憬。
  他是美國我唯一認識的人,盡管我對他的了解極少,我還是向他說了我要留下來的想法,他怔了一下之後,就很爽快地答應了助我一臂之力。當晚我就在街上的公共電話亭給他打電話,意料之外的是我打了許多次才打通,電話那邊的他有點反悔和憂慮,不過他還是和我約好了逃跑的時間。
  逃跑的那天,他還是遲到了,正在我失望之際,他竟然又出現,並且有點像拍電影那樣,低聲地說話,小跑著行進,左右地顧盼,他告訴我他家不能收留我了,要我自己想辦法或者走回頭路。我說沒關系,我還是要留下來。他問我要去哪裡?我說離開這里越遠越好。              我跟著他在街上疾走,雙眼睜得大大的,也不能將所見的景物存留在記憶中,時間好像過得很慢很慢,或者是我希望這種不安的感覺消失得更快一些,不知走了多少的路,轉了多少的彎,后來覺得安全了,我們才放慢腳步,我決定去投奔我的一個同學。他帶我到車站,並且幫我買了車票,在送我上車之後,他很認真的對我說:「日後最好不要聯系了。」
  在這輛長途客車上,給人的感覺和普通的公共汽車差不多,乘客大部分都是一些衣著樸素的老外,很有幸,我居然遇見另一個中國人,和他交談了解到他來美國已經有數年之久,目前正去另一個城市打工。他和我說了許多我不知道的打工經歷和一些注意事項,給我上了美國生活的第一課。后來,他在中途要轉車,送了一件米黃色的毛衣給我避寒,那一刻,我的心尤其的溫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9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2 07:18 | 只看該作者
莫大的幸福

雖說是長途巴士,不過中途還是轉了幾次車,每次轉車都要等上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我都會跑去買一個麵包和一杯咖啡,這些美國大眾化的食物總是令我懷念起中國的菜肴來。中國人真是無處不在,在一個中轉站排隊候車的時候,遇見一個來自中國某個城市的女士,她自稱在某個白人聚居的小城鎮開了一家自助餐館,我還在考慮要不要去她那兒打工的時候,她就說可惜我不是她家鄉的人,不然一定會請我。當時我就感概故鄉情愫在異國更顯得濃厚。
  上午7-8點我到達了目的地城市,同學告訴我他在離市中心1個半小時左右車程的小鎮打工,由於他沒有自己的汽車,所以不能親自來接我,而且要等晚上10點之後才能下班出來。本來我還想著再坐車到他工作的地方和他回合的,后來經過了解,原來沒有專門去他那裡的車,小巴士或摩托車個體戶在這里壓根兒就不存在。最後,他安排了他住在唐人街的一個親戚來接我,不過他這位親戚只將我接到唐人街的唯一一間圖書館,他告訴我他家裡的人都上班的上學的上學了,沒有人能夠接待我。我很理解他對一個陌生人的顧慮,並且感激他能夠到車站載了我一程。
  這間位於唐人街的圖書館面積不算很大,書籍卻是不少,以英文書為主,也有部分中文書和報紙,中間有幾排供人閱讀的桌椅,不收門票,工作人員都是老外。我從上午一直呆到傍晚,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閱讀的興致,到中午時候就開始想睡覺,不過圖書館內似乎不歡迎「睡客」,每當我剛要睡著或者睡得正香時,工作人員總會恰好出現將我叫醒。那個時候我突然覺得能好好地睡上一覺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傍晚大約5-6點的時候,一個背著書包大約十三四歲的男孩出現在我跟前,原來今天到車站接我的人是他的哥哥,他說剛剛放學了,順道來帶我上他家裡去,我心中一陣激動,想著終於可以進「家」門了。
  其實他家離圖書館很近,就一個轉角的街口,整條街道兩邊都是大約3-4層樓高的房子,房子之間都緊密地相連,每棟房子似乎都住著數戶人家,基本上是一層一戶的樣子,他們家住在3樓,擺設很簡單,傢具也顯得陳舊。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天氣很熱,兩個一大一小的電風扇不停地工作著。晚上他們的家庭成員陸續回來了,女主人大約四十多歲,好像在衣廠工作,男主人大約五十多歲,在中國餐館任廚師,兩人的外表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有著非常樸素的勞動人民形象。今早在車站接我的是大兒子,他在中餐館做外賣郎,聽說收入還不錯。大兒子說他快20歲才來到美國,由於讀書底子不好,來到這里也無心上學,對前途沒有太高的追求。
  他們一家人非常熱情,還特意加了一些菜,是我這兩天吃的最豐盛最美味的一頓飯。和他們聊天完全沒有任何壓力,因為他們沒有對我說教,沒有訓斥,有的反而是長輩對晚輩的鼓勵。在某種意義上,我像他們年輕的時候甚至父輩時代初來美國謀生活的影子,我彷彿也能體會到他們掙扎的生存方式。他們很知足,對未來似乎沒有夢想,這種是妥協還是懶惰?我不敢多想,因為我覺得有些問題越去想會越令人傷心。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1-22 09:0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8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10
jackson88 發表於 2007-11-22 21:22 | 只看該作者
真的下過基層的人,看后真的想起很多舊事.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1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5 17:13 | 只看該作者
姆里斯

晚上10點左右,同學終於來了,與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黑人同事,名字中譯叫做姆里斯,今次也充當我們的司機。同學說他今晚是提早下班出來接我,因為一來怕路程遠,耽誤了作息。二來怕我打攪他的親戚們太晚。開車的黑人大約三十多歲,身材不高但很胖,皮膚也不是深黑那種,有點咖啡色,頭發很特別,在緊貼頭皮處編織著數十條整齊有序的小辮子,眼睫毛很長,眼神清澈而且有著小孩子般的純真,上身穿著某支籃球隊的白底藍字運動上衣,下身穿著松垮垮的搖搖欲墜的深藍牛仔中褲,腳上是一雙藍白相間的名牌波鞋。這是我在美國認識到的第一個本土美國黑人,所以特別的留意了一番。和同學的親戚們客氣道別過后,就坐上了姆里斯的黑色日產吉普車,姆里斯一開車就播放著重金屬音樂,完全不把擾人清夢當一回事,倒是我和同學兩個擔心別人罵或招來警察而暗中捏了一把汗。
  姆里斯試圖和我聊天,無奈由於語言隔閡,我和他都不由自主地使用了許多的肢體動作來輔助溝通,竟然也能夠交流一些基本信息。本來還想著讓同學作個翻譯,豈料同學的英文水平和我不相伯仲。而姆里斯和同學之間似乎以往曾經發生過某些小摩擦的樣子,他們雖然不爭吵,不過顯得不甚友好。聽同學說,剛才出來接我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同事同車,那個同事是坐順風車順道回家拿點生活用品什麼的,他家就在附近幾條街道,同學和他通了電話后,告訴姆里斯還要等多1小時才能回程,姆里斯聽後有點不高興,嘴裡嘟囔了一句罵人的話,就發動起了車子,車子離開唐人埠,很快就進入了市中心,不知道是不是連日來看到的都是老舊民居的緣故,只覺得市中心的高樓大廈煞是氣派,配上燈光的點綴更是亮眼。車子在城市的某個住宅區停下,同學小聲告訴我這邊是黑人區,在一間滿地樹葉的小房子前,姆里斯千呼萬喚了另一個年輕黑人出來,他們兩人低聲交談,時不時向我這邊看一眼,令我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一會兒后,這個年輕黑人也跟著上了車,並且指引著姆里斯開到了一幢大廈前面,黑人守衛也不查問就讓我們徑直坐電梯上了8樓,出了電梯發覺走廊很窄,走廊兩邊的厚實木門都有著號碼,有點像賓館的感覺,后來才知道是密集式公寓。在走廊快盡頭處,拍了大半天的門,才有一個高個子黑人睡眼惺忪的開了門,里邊的空間不大,兩房一廳的布局,擺設稍顯雜亂但干凈,他們幾個黑人不停的交談著,我和同學既聽不懂又插不上嘴,只在一旁發呆,偶爾報以他們一個傻笑。剛開始我還是有點害怕,害怕什麼?也說不上名堂,或者是莫名的恐懼吧。后來才知道姆里斯自告奮勇地,想通過他自己所認識的人來幫助我找落腳點和工作,這些可能是他舊日的同學或玩伴,盡管結果令他和我失望,不過我深信他已經盡力了,通過這件事我對姆里斯很是感激。
  離開黑人區,回到唐人埠某處,見到一個60多歲的老漢在向我們招手,同學叫他陳伯,也是一起工作的廚師,陳伯的鄉音很重,以至我有時候不知道他說什麼,他年紀雖大,但顯得很精明。上了高速公路,姆里斯手舞足蹈地將音樂得音量開得更大,而且還將所有的窗子都打開了,呼呼的風聲夾雜著重低音的撞擊,聽著覺得心跳有點加快,熱血有點沸騰,旁邊的陳伯居然進入了夢鄉。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1-26 01:4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2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6 11:12 | 只看該作者
外鄉人

  同學打工的餐館位於一個白人聚居的小城鎮,餐館的老闆是一對中年華人夫婦,丈夫性情內向,給人一種膽小怕事的印象,他長期在廚房幹活,也不經常炒菜,只是做一些雜活和物品的管理。妻子善於精打細算,既做收銀又做服務員,性情剛烈但明白事理,不過經常看到她對丈夫發號施令。
  餐館面積不大,長方形格局,座位也不多,古色古香的屏風和墻上的刺繡作品很有中國文化氣息,每當我問起這些藝術品的時候,老闆夫婦都很高興地和我述說一番。廚房的工作人員就四個人,陳伯是大廚,我同學是二廚,男老闆做油鍋兼打雜,姆里斯洗碗兼送外賣。外場平時就女老闆一個人,周末和節假日時她的妹妹會來幫忙,如果忙不過來連妹夫也會出動。客人95%都是美國人,菜單也比較有美國特色,如「陳皮雞」「宮保牛」「甜酸蝦」「蝦弄湖」「酸辣湯」「揚州炒飯」「炸春卷」「素什錦」等等。同學說在美國白人區開的中國餐館基本上都是供應這些菜色,美國人也容易接受。但我覺得中華美食種類繁多,味道配搭千花百門,如今展現在美國人眼前的未免也太單調了一點。餐館的二樓要從大門外的另一條樓梯上去,目前是員工宿舍,從三室一廳以及衛浴等設施看來,以前應該是老闆的住處。最外面的房間是同學的,中間的房間屬於姆里斯,靠近洗手間那間是陳伯的。我和同學住一個房間,並且剛好是上下兩層的木床,房間也不小,剩餘出許多空間,只是沒有多餘的傢具和擺設罷了。我問同學平時休息時有什麼娛樂和消遣,他無奈的告訴我除了星期一休息會出中國城逛之外,其餘時間在這里只有聽中文電臺和看過期的中文報紙。我問中文報紙過期有什麼好看的?他說每星期或者數個星期才出城一次,都會盡量在親戚處收集大量的舊報紙帶回來,閑時看看,以解多日的寂寞。
  雖然老闆無償地讓我住在這里,也免費提供我三餐,我還是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幾天之後我主動跑到廚房幫忙,他們看我如此堅持,也安排我切切肉,洗洗碗,並且偶爾還炒炒飯,從中也學到一些廚房工作的技能。陳伯倒是對我有些提防,從他和我同學的交談中隱約了解到他怕我搶了他的飯碗。從這位老人家的顧慮中,我看到人在異鄉為了生存所產生的種種壓力和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不信任的殘酷現實。好在同學對我非常理解和信任,而且還幫我聯系他的一些親朋好與,為我尋找工作機會。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有一個小插曲,那天剛好是星期一,我們坐上老闆出城買貨的車到了唐人街,同學帶著我走訪了一間茶餐廳,許多草根階層的華人都會在此處吃早餐,濟濟一堂的時候會互相推薦介紹工作,久而久之竟然成了業余的職業介紹所。進去后發覺這兒很是簡陋,馬賽克的地面,白色的墻,沒有任何裝飾,可折疊的桌子沒秩序地擺放著,每張桌子旁都坐著幾個互不相識的人。這里絕大部分都是同學的家鄉人,同學遊走於期間,滔滔不絕地說著他們的家鄉話。后來同學回來對我說找到了一份廚房的油鍋工作,不過要等待一下那位廚房老大來見一下面。一會兒,那位廚房老大來了,他一聽我說話不是他的鄉音,馬上掉頭就走,什麼話也懶得和我說。同學在一旁埋怨我,說我不應該在他面前戴墨鏡耍酷,讓他以為我不夠踏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3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7 12:09 | 只看該作者
擇業

  離開了茶餐廳,同學帶著我在唐人埠唯一的一條商業街閑逛,從入口的中國牌坊為起點,以街尾的圖書館為結束點,整條唐人街長約四五百米左右,其中有小餐廳,大酒樓,書局,雜貨鋪,音像店,教堂等,甚至還有一間殯儀館。在街上三三兩兩行走的幾乎是清一色的華裔面孔,感覺上不算熱鬧,反而像國內的一些生活小區模樣,甚至有種部落的感覺。逛完街之後,我立即明白了這兒的就業環境惡劣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低技術移民與少量的低技術工作崗位的矛盾,這種矛盾導致了某些特定行業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同學說還有一些中餐館開設在唐人埠以外的地方,距離這里車程從30-120分鐘不等,就像他目前工作的地方一樣。所以我們到書局買了《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然後回到他親戚家,直接翻開餐館招聘那個版面來看,有很多專有名詞我是第一次遇到的,好像「執碼」是根據不同的菜單將不同的材料集中在一個盤子中遞給廚師。「油鍋」是專門負責油炸東西的崗位。「打雜」負責洗菜,摘菜,切肉和協助「執碼」工作並且替廚師跑腿。「企檯」就是以點菜和服務客人為主的服務人員。「Basboy"是專門收拾殘羹剩飯並且要聽「企檯」使喚的工作。其他的「炒鍋」「面點」「幫廚」「收銀」「帶位」從字面上也能理解。我對在廚房的工作不感興趣,只想找一份餐廳服務員的工作,但報紙上招聘服務員的信息並不多,有的距離唐人街非常遠,有些問我會不會英文,有沒有經驗,能不能報稅,問得我啞口無言。對方想來也是閱人無數,似乎都對我的情況了如指掌一般,不是婉轉的推託就是無情的拒絕。
  低技術華人移民在美國能夠選擇的職業基本上離不開餐館,制衣廠,保姆,裝修水電散工,超市收銀員,理發美容,賭場發牌員,貨車司機等等。如果在移民之前就擁有其中一門技術,移民后會得心應手許多,國內許多僑鄉也專門設立移民前的職業培訓,有些移民親屬在來美國之前已做足準備功夫,男性一般都會跑去學廚師或水電修理,年輕女性會學做服務員或理發美容。那些年紀大的女性往往就只能做制衣或保姆或超市收銀員,也有一些會在餐廳做點心兜售員。做賭場發牌員的要不怕日夜顛倒作息混亂,做貨車司機要不怕十天半月在外跑,做裝修水電要望天打卦等活到。這些工作雖然平凡,但是人也有平庸之輩,所以在這些特定的群體里邊競爭得也很激烈。如果連身份都沒有的話,還只能選擇前面3種,並且在這3種當中還要看哪一種自己能夠勝任,能勝任了還要看有沒有位置。
  我暫時只能選擇做餐館,基於上面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包伙食,甚至乎包住宿。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1-27 12:1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4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1-28 06:17 | 只看該作者
Down Water

姆里斯一天要送好幾回的外賣,因為有小費的緣故,他也幹得不亦樂乎。由於我時常幫他洗碗,他倒不怕我搶了他這份工作,反而對我很是友好,還時常拉上我一起去送外賣。和他送外賣是一件令我最開心的事情,原因在於坐在開蓬的越野車上,聽著節奏感極強的翹舌音樂並觀賞著這個小鎮的風景。那個時候的姆里斯簡直變成了我的私人導游和司機,指手畫腳地叫我看這看那,並且有意識地教會我一些英文單詞,還會不厭其煩地重覆發音讓我模仿得更相似,我學得認真他就更來勁兒,我當時就想如果和他呆上個一兩年,我的英文一定會說得很好。有一次我想說就要下雨了,記起「水」的單詞「Water」,「下來」的單詞「Down」,就很洋洋得意地對他說:「Down Water。」他猜了半天弄明白之後就哈哈大笑了很久,笑完還不忘教我正確的說法。
  這個以白人為主的小鎮和唐人街的差別很大,首先在外觀上很乾凈整潔,路上極少有污漬,無論大小店鋪的門面都看出花了不少的心思去裝飾,在街上走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外國人而對你特別的關注,大部分人與你迎面走過都會報以眼神的微笑交流,甚至問好。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發覺這里的居民和絕大多數我所見到的美國人一樣,非常注重外表的整潔,牙齒都非常的整齊雪白,他們似乎對走出家門之後的形象特別注重,他們好像不會因為工作的低下而不修邊幅,他們似乎很在乎自己的打扮對別人產生的影響,他們似乎視打扮得體是必須的生活習慣。
  這里的民居每家每戶之間都有一小段距離,門前都有一片頻繁打理的草地,以極矮的木欄柵圍著。看不到房子的外墻有任何的斑駁,只看到閃閃發亮的玻璃窗。由於這里樹木非常的茂盛,民居都在樹蔭的包圍之下,離遠看只是一片樹林,走進就豁然開朗,儼如世外桃源一般。在繁華的美國大城市很難看到如仙境般的居住環境,只有在遠離鬧市處,在大自然的林間掩映處。習慣於城市包圍農村發展思維的我,絕不想到作為世界經濟強國的人民追求的竟然是陶淵明式的生活環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5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1-28 06:39 | 只看該作者
很真實的美國底層生活, 可能不光是華人,其他國家移民也是有這樣的.

你寫的是回憶吧, 看你的ID名字,現在應該是兩個人了.

以前, 我也認識一對小兩口在餐館打工的, 看上去很文質彬彬的小兩口,可是一直就只在中餐館里打工, 我也沒有細問過他們是怎麼到美國的.

繼續寫,有空我還過來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650

帖子

139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90
16
marnifan 發表於 2007-11-30 11:28 | 只看該作者
It will get better. heads u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87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83
17
fj108 發表於 2007-12-1 05:19 | 只看該作者
很真實,偶也經歷相似感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8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2-1 07:12 | 只看該作者
路在何方

雖然這個城市很令人喜歡,可是我的就業機會並不樂觀。記得有一次去鎮上的洗衣店碰到一個中國來的小夥子,他在這個鎮的另一邊的一家自助餐館打工,我就問他那邊是否請人幹活,他說老闆是某個地方人氏的緣故,聘請的員工非那個地方出來的不要。他的說話再一次重復並且印證了我在長途巴士中轉站遇到的女老闆所說的話,又和唐人街茶餐廳遇到的廚房老大如出一轍。我慨嘆在國外要想得到同胞的幫助,單憑自己是中國人還是不足夠的。
  有一天姆里斯神秘兮兮的帶我去到某個離白人小鎮1個多小時車程的黑人村落,只見一片破落蕭索的景象,灰塵滾滾的馬路兩旁長滿高矮不一的雜草,灰黑脫落的民居外墻,光禿禿的院子,銹跡斑斑的鐵絲網圍欄東歪西倒,令人想起了非洲的貧窮地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姆里斯竟然在這里買下了幾處舊房子,打算重新裝修后賣出去,並且準備將靠近路口那間小房子改造成小食店。可惜我不能和他很好的溝通,不然我一定勸他不要作這種風險投資,令我感動的是姆里斯竟然將我預算為這個小食店的廚師,好像專門負責炒飯。
  我決定離開這個城市的原因除了工作難覓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害怕下雪。在另一個西部城市的朋友鼓勵我過去,他說那邊的工作機會應該比這兒多一些。姆里斯聽說我的去意之後,想方設法地挽留我,一會說介紹一個黑人妹妹給我做老婆,一會說西部是地震帶,隨時會陸沉到海底。而我總是對西部城市抱著一定的幻想,那種堅定非筆墨能夠形容,在這里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姆里斯這個黑人朋友,他沒有排外,沒有企圖,只有真心和熱心,他的友好絕對比起某些中國同胞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不敢明目張膽坐巴士或火車,西部朋友安排了一輛車來接我,他到達的時候是夜晚11點多,而且不認識路,在市中心某個加油站等著我。還是全靠姆里斯從熟睡中爬起送了我和他會合。午夜時分,四周漆黑一片,看不清車外的景物,不知身在何處,不知路在何方。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2-1 07:2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9
 樓主| qianliwufeng 發表於 2007-12-2 16:58 | 只看該作者
金先生



  從西部來的司機是一個快50歲,姓金的大陸同胞,開的是一輛三菱跑車,正在我朋友開的工廠里打工,價錢是朋友和他商議的,收1200美元。這個價錢我不知道是否合理,只是現在想起都覺得心痛罷了。見面一陣寒暄,之後和同學以及姆里斯一一道別,大家都明白此時分別不知何日再聚,故不舍之情盡溢於言表。金先生開動車子之後,對我說他已經連續開了3天左右未好好休息了,我一聽大驚,生怕他支持不住會有交通意外,他說家裡有點事情要等他回去處理,所以才如此匆忙云云。說完,喝了一口礦泉水,並且吃了幾片藥丸。我問是提神藥嗎?他說是養肝的藥。車子空間不大,我坐在前座,幾個小時后就覺腳麻。我對金先生說能否找個地方歇歇,好活動一下身子,金先生指著車外黑漆漆的荒野說還不到時候。未幾,我昏昏欲睡,模糊間只覺窗外風聲呼呼的響,車身偶有顛簸震動,不久車停,我問到了何處?金先生說是一加油站,並且在旁邊燈光不到之處休息了大約2個小時。車子在晨露中繼續疾馳,時速保持在120-140之間,心中驚嘆金先生的技術出色以及驚恐萬分到掌心出汗。6小時后,金先生說支持不住了,在高速公路上的休息亭又休息了4小時,然後繼續趕路。如此這般,3天里未離開過公路,休息未超過6小時,越接近目的地,金先生的精神狀態就越發痿菲不振,我的恐懼也越來越強烈。終於還是出了意外,那是第二天的夜裡,經過一條迂迴曲折的山路,金先生開始打瞌睡,我也是第一次見證了睡著還能開車的人,由於光線很暗,我無法看清他雙眼是否閉上,只見他大約10分鐘頭部便猛向下沉,然後驚醒再抬起頭開車。后來偏離了公路,撞上護欄,護欄下面就是一個小山谷!我嘗試過勸他不要為了趕時間而勉強支撐,不過他不聽我的,仍然一意孤行,我曾經有過下車步行也不要他做司機的念頭。
  還有一個令人恐懼之處,就是在雙線公路上,金先生的車速太快,前面的大貨車擋住了去路好幾次想超車又顧忌對面來車而急煞,那時只覺生死就在一線間。橫穿東西岸,源途的大自然美景也無暇欣賞,兩眼只關注著金先生和路況,生怕他打瞌睡了,生怕不明不白地去了真正的天堂。后來終於平安到達了目的地,金先生對我說由於車子撞損了,要多給300美元,一共是1500美元。我竟然答應了他,可憐他為了賺錢連性命都不顧,家裡生活一定很緊張。我卻忘了自己也差點賠上了性命,而且當時的1500美元還是朋友幫我預支的。


[ 本帖最後由 qianliwufeng 於 2007-12-4 08:1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20
wwj9877 發表於 2007-12-4 01:41 | 只看該作者
很真實,希望看到連載。雖然不曾全部經歷,但一切都是耳聞能詳的事情。那段路是很多新移民都曾走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