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震救災應促進價值觀的轉變和重建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5-22 1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孫東是第一個被高三學長和老師從倒塌的教學樓中救出的北川中學高一(9)班學生,現在,他是這個班級僅有的一個男生,在等待著複課的消息。「如果再上課,我想轉到理科班。」他說他的理想從5月12日以後改變了,以前,他想做一名飛行員。現在,他說:「我想當一個醫生。」

    這次地震是一場大劫難,它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孫東或許就是其中一例。  

    實際上,在地震后需要改變和重建的不僅僅是災民的理想,還有很多別的觀念。譬如,國家第一次為遭遇巨大災難的普通百姓下半旗誌哀,這就是一種執政理念的轉變,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所應具有的感情和責任。再譬如,地震發生后,相關新聞媒體第一時間報道最新災情,相關報道前所未有地透明、公開,這也體現了一些新聞工作者觀念、作風的轉變。此外,全國各地公民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這也必將改變、重建他們的處世原則和人生價值觀等。

    災難摧毀了許多東西,但也為人們提供了某些觀念改變和重建的契機。事實上,這種改變本身也應該是抗震救災的任務之一:我們不僅應該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還應該在被地震重挫的精神上重建大廈。諸如政府理念、新聞工作觀、國民精神等,這不僅是抗震救災所必須的,而且也是在災后重建中不可或缺的。

    抗震救災突出表明:一個能夠真正秉持以人為本施政理念、精簡高效的政府,對於國民的福祉是多麼重要,這不僅關係到民生幸福、國運興衰,而且還關係到許多百姓鮮活的生命!一個能夠真正遵循新聞工作客觀價值規律,及時客觀準確報道真相的新聞體系,對於國民的福祉同樣重要,它的意義不只是讓人們看到真相,更重要的是能夠切實維護公民的權益,確保社會穩定、民心安定。此外,那種既關心自身權益,更關愛同胞遭遇的國民精神也同樣重要,因為它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展的整體實力和能力。除此之外,諸如一些基層官員的政績觀、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理想等,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都應該也將會得到切實的轉變和重建。

    抗震救災還在繼續,轉變和重建也在繼續。這種轉變和重建是災區人民之福,也將是國家之福。否則,如果一場犧牲了數萬同胞的大災難,還不能觸及我們的精神,讓我們轉變些什麼、重建些什麼,那才是更大的悲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