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官方媒體《印度時報》3月7日發表文章(附后)說英語將分裂發展成為許多全球方言,迫使說英語的人經常要學會兩種英語變體,一種是在自己國家講的,而另一種則是帶有印度特徵的標準英語。根據該文內容,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在英語語言研究領域大名鼎鼎的David Crystal教授,《劍橋英語語言百科全書》作者,編撰有100本專著,可謂是著作等身,貨真價實的學術界泰斗級大師。Crystal教授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是,在印度說英語的人超過了世界上其他地區以英語為母語者的總數,而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數量決定一切(In language, numbers count)。Crystal教授還認為,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發展,印度英語的影響也有可能日漸擴大。為此,Crystal教授認為,從今往後,英語中的表示思維和感官的動詞,比如說think, feel, see,通常是不用於進行時態的,而現在由於印度人喜歡把它們用於進行時態,比如說I am understanding it,She is knowing the answer,因此,全球使用的標準英語今後也會這樣使用。Crystal教授提出這樣的論點也許是不無道理的,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認為他們的英語已經可以和美國英語、英國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加拿大英語、紐西蘭英語相提並論,屬於英語世界里的同一等量級的地域變體之一。不過,讓印度人感到鬱悶的是,印度至今仍不被美國和英語承認為第一語言是英語的國家,其學生到美加澳留學必須參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試。
不管Crystal教授發表如此論點的真正依據和原因何在,也不論印度媒體十分看重這一聲音是不是想表明印度英語儼然已經領導世界潮流,取代了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英語在印度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印度人之所以能夠在國際舞台頗有市場,其良好的英語水平功不可沒。由於歷史及多方面的原因,英語在印度的使用和發展已達兩個世紀之久,已為印度人所接受並深深打上了印度本土文化的烙印,形成獨特的「印式英語」的特徵。印度是多民族種族的國家。各邦之間,各種姓和亞種姓之間以及各地區之間,語言差別極大。1961年印度人口普查表明,全國共有1652種語言。在其後的普查中,政府把這些語言歸類到15種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和91種其他語言。在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中,就包括英語在內。由於長期為英國殖民地的緣故,英語在印度有著深廣的基礎。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實行英語教學,所以在印度,不僅中上階層的人能熟練地使用英語,即使街頭的小商小販也同樣可以毫無困難地講英語。在語言如此多樣的國家裡,英語在印度反而成了通用語言,充當著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據一項調查,目前印度有3.5億人能講英語,精通英語的人數至少在一億。高等教育的教材,無論是科學、醫學、法律、經濟還是管理,全部以英語為媒介,私立的中小學校大多數用英語授課。印度中央政府近90%的官方文件以及印度人引以為自豪的憲法都是以英文為載體。
時至今日,英語已經成為今天印度最重要的語言之一,有專家認為,英語已成為印度向現代化邁進和加速西化進程的重要媒介。除了特殊的歷史原因外,其它因素對英語在印度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因素首先包括英語在世界的廣泛傳播和在科技、貿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其次,英語在印度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官方地位」,使其在印度產生較大影響。作為官方語言,它在印度的傳播速度與印度國內其它本土語言的傳播不可相提並論。較好的英語基礎,尤其是讀寫能力,也使得印度在國際競爭中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印度人可以無任何語言障礙地到西方接受教育或工作,在西方國家留學和工作的印度人要遠遠超出其他國家。在聯合國機構中,印度人也佔了相當比重,這可能與其語言優勢也不無關係。印度的軟體產業在世界上頗具優勢,這反映了印度人聰明智慧的一面,但他們的英語也同樣是成功的一個條件。印度寶萊塢攝製的電影能夠走向世界甚至與好萊塢形成分庭抗禮之勢,英語的功勞又是不容抹殺。
很顯然,印度人的英語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印度人的英語文字功底確實紮實。「印度英語」儼然成為英語的一個分支,堂而皇之地被印度人運用自如。當然,受印地語的影響,印度英語有著自己獨特的發音方式,印度人說英語的口音很成問題,很多印度人自以為英語很好,可是,他們之間用英語聊得很熱鬧,外人卻很難聽懂,可謂是「說者流利,聽者痛苦」。可是,印度人普遍認為,他們說英語時候的印度口音似乎並不影響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尤其是在網路普及的今天,而且,許多印度人認為,糾正口音並不困難。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獨特口音使得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經常覺得他們說的英語讓人哭笑不得。印度英語的發音和標準英語有很大不同,幾乎所有的印度人在講英語時,都把K音發成G,P發成B,T發成D,由此而來的結果是,talk讓人聽成dog,把 car說成gar。印度人說英語時,其音調也是極其本土化。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撰文稱,一位印度人說他曾在軍隊干過,結果把army讀成了「啊秘」 (army),「啊」發成了陽平(第二聲),「米」是第四聲,直到寫出來才讓人恍然大悟。說起印度人講英語時,有一則笑話廣泛流傳:某男士在自我介紹時說,我和我太太都是30歲(thirty),結果大家聽成「我很臟,我太太也很臟(dirty)」。還有一個故事說,英國前首相撤切爾夫人到南亞來訪問,當被訪國總理用英語發表完講話以後,撤切爾夫人低聲問在座的英國大使:「他剛才講的是什麼?」此外,凡是詞中帶有r字母時,印度人一定要發出[r]音,且不發閃音,而發顫音,因此,印度人在說two hundred的時候,人們聽到的卻是「du hang de re de」(杜巷德勒德),讓人不知所云。可能是由於知道自己的英語發音有問題,因此印度人在與來自外部世界的人交談時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他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Yes, yes, right, that is it!!」原來,這句話是用來應對外人聽不懂時對他們的話進行猜測時候的回答,也就是說,印度人說話時,人家也許只聽懂三四成,但談話不能不進行下去,這是禮貌問題,也有可能是關係到生意場上的大事,因此,聽話的人只能猜測印度人的意思反問一句:Do you mean…?如果聽話人猜對了,印度人立馬會手舞足蹈地告訴你:「Yes, yes, right, that is it!!」
文/王銀泉,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碩士生導師,大學外語部主任。
附錄:
Indian English will conquer globe
7 Mar,2008
RASHMEE ROSHAN LALL,TNN
LONDON: English will fragment into "global dialects", forcing speakers routinely to learn two varieties of the language — one spoken in their home country and a new kind of Standard English with pronounced Indian characteristics, a leading expert on English has said.
The new Standard English, which will be understood globally, would be necessary if the growing ranks of English-speakers around the world ar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said Professor David Crystal,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and author of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new Standard English's likely Indian characteristics would signify the end of the primacy of American English. Future users of global Standard English might routinely say "I am thinking it's going to rain" rather than the British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said Crystal.
"In language, numbers count. There are more people speaking English in India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native English-speaking world. Even now, if you ring a call centre, often it's an Indian voice you hear at the end of the phone. As the Indian economy grows, so might the influence of Indian English," he explained.
Because Indians tend to "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where we would use the present simple (with an Indian saying) 'I am thinking, I am feeling, I am seeing' rather than 'I think, I feel, I see'... this way of speaking could easily become sexy and part of global Standard English," said the professor, who has written more than 100 boo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