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對華政策存多副面孔 中國回擊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7 2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法國出現了「雙重政治標準」。當巴黎市議會4月21日公開與總統薩科齊緩和中法關係唱反調而授予達賴「巴黎榮譽市民」稱號后,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做出了這樣的評論。在對華政策上同時出現多副不同面孔的不只是法國,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參加北京奧運會,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卻到達蘭薩拉與達賴見面;英國首相布朗親自迎接奧運聖火,英國自由民主黨人士卻把「禁止運動員將賽場政治化」說成「向中國專制磕頭」;歐盟委員會主席率豪華使團訪華之際,歐洲議會卻指責中國的非洲政策……德國專家海德勒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多種面孔同時出現,增加了西方對華政策的「彈性和迴旋空間」,事實上這種看似模糊的政策才是西方真正的對華政策,中國需要同時和多個面孔打交道。

  「擁抱熊貓派」、「屠龍派」和「熊貓騎牆派」

  世界多家媒體報道巴黎市長德拉諾埃推動授予達賴「巴黎榮譽市民」稱號時都提到左和右的區別:德拉諾埃代表的是法國的極左勢力,而薩科齊代表的是法國的中右力量。法國是現代政治中「左派」和「右派」兩個詞語的發源地,1789年6月,法國大革命的制憲會議上,教士和貴族大都坐在議會右邊的席位上,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農民坐在左邊,「右派」、「左派」由此產生。在法中外交史上,右翼總統戴高樂促成了兩國建交,希拉克密切了雙邊關係,總理拉法蘭在「非典」期間訪問中國;而左翼政府執政期間,卻出現過向台灣出售尖端軍火事件。法國右翼代表的工商界和富裕階層是法中交流和經貿往來的最大受益者,而左翼代表的勞工等階層更容易感受到面臨中國產品與中國移民競爭的現實壓力。

  左派和右派只是觀察西方不同派別對華政策的劃分方法之一。2005年10月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題為「熊貓騎牆者」的文章,將美國的對華派別分成三個:擁抱熊貓派、屠龍派和熊貓騎牆派(中間派)。

  最近的奧運火炬傳遞中,在幾個西方國家中英國首相布朗出來親自迎接火炬,表現出了對中國的善意。布朗屬於工黨,在野的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則是另一種對華態度。保守黨對中國是部分支持,自由民主黨則是基本上不支持中國,在最近的拉薩騷亂事件和奧運聖火傳遞中,充斥英國媒體的對華指責聲音很多來自自由民主黨,他們是歐洲「中國威脅論」的支持者。

  去年9月,由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意會見達賴,中德關係變得像德國媒體所說的「像時下季節,一片秋風掃落葉的瑟瑟之聲」。目前,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拉默特等人表示要見達賴,德國前外長根舍等人則紛紛批評德國抵制奧運的聲音,聯邦內政部長朔伊布勒將於本月訪問北京商談奧運背景下有關體育政策上的雙邊關係。

  從歷史上看,對華政策同時出現不同面孔也不鮮見,1995年德國外長金克爾會見達賴,引發中德外交危機,當時的總理科爾重申一個中國政策;施羅德執政期間呼籲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售,當時的外長菲舍爾則拿人權問題阻止。德國東亞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海德勒爾認為,在對華政策上德國存在不同面孔原因在於德國政黨歷史久遠,不同政黨形成了各自的政治理念,同時中國的迅猛發展使他們不得不面對,在一些問題上表態,當然目的都是為了政黨利益。

  為什麼同時存在多副面孔

  「從歷史上看,在涉及中國問題時,美國很少會發出同一個聲音……兩百年來,中國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美國軍人策劃征服、商人夢想財富、傳教士渴望基督教救贖。儘管這樣,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很少有像對華關係這樣充滿脆弱、混亂和矛盾。」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曾用這樣一段話總結美國的對華政策。

  文章將由不同面孔決定的美國對華政策喻為「中國網路」。文章稱,處在「中國網路」核心的是總統,總統憑一己之力就能決策美國對華政策的總方向。構成「中國網路」的第二大角色是國會。立法與行政在國際問題上的分歧由來已久,例如上世紀80年代末,老布希政府認為中國是重要國家,理應繼續進行建設性對話,許多議員卻認為中國可以被忽視。國會本質上是個反應性機構,對總統及其顧問的決定作出批准,但國會可以通過拒絕接受或改變實質內容而對行政決策施加負面控制。另外,國會比行政部門更傾向於反映公共輿論的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會比總統對選舉政治更敏感,特別是在眾議院,其議員必須每兩年選一次。構成「中國網路」的第三大角色是政府和國會之外的力量,主要是美中商會、智庫、美籍華人組織、媒體等。智庫如傳統基金會等都有專門的中國問題專家,參與美國的對華政策辯論。不過,若論對對華政策和輿論的影響,沒有哪個美國智庫比得上媒體。

英國開放大學2007年出台題為《英國相互依存性報告:依賴中國》的報告稱,過去5年中,英國對中國的依賴達到了空前程度:著裝打扮、美化房屋、欣賞電視節目、收聽音樂、與孩子們玩遊戲,甚至裝點聖誕樹等所有活動的用品大多來自中國。如今英國急切想重新崛起,布朗在不同場合下都曾表示,僅靠英國自己難以實現重新崛起的目標,他提倡亞歐合作。布朗所屬的工黨目前是執政黨,英國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行業中很多有工黨背景。經濟考慮促進了工黨保持對華友好態度,聖火傳遞就是一個例子。反對黨自由民主黨是激進派,該黨堅持傳統的「歐洲中心論」,代表的力量大多不用跟中國直接打交道,他們可以不計後果地指責中國。反對黨中還有保守黨,這些人對中國是部分支持,據說保守黨想在2009年上台,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行事需顧及中國。

  對巴黎市長德拉諾埃推動授予達賴「巴黎榮譽市民」,法國名為「JPC」的網民評論道:「無疑,如果德拉諾埃在總統位置上,他在這件事情上會採取截然不同的立場。」在西方不同的對華政策面孔上,「角色大於立場」的公式在發揮作用。指責中國的「刺耳」聲音往往從議會傳出。政府各部門負責日常內政、外交等事務,一方面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感受更直接、更貼切,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必須對內政、外交言行所可能造成的後果負責,因此往往顯得更為謹慎。在巴黎聖火傳遞中,有法國議員甚至做出拿滅火器攻擊聖火的極端舉動,與之相比,法國政府除個別成員外,大多數顯得比較「被動」,隨著媒體亦步亦趨。在法國政府率先著手修補中法關係后,不少議員仍舊亢奮地指手畫腳。同樣,美國國會近年來也多次通過針對中國的議案,但許多都被美國總統否決。

  多副面孔增加西方的政策彈性

  德國東亞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海德勒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僅從德國對華外交的複雜性來看,多副面孔同時出現對德國的對華政策有好處,因為這樣能夠增加政府的迴旋空間和政策彈性,一旦打算或者需要進行調整時能藉助已有的相應渠道,較快地完成調整。同時,國內各種聲音都能發出來。海德勒爾說,這可能讓人們看起來會有政策模糊的感覺,但通過相互牽制和平衡實現的對華政策才是真正的對華政策,這才是中德關係。

  海德勒爾認為,多副面孔出現可能會增加中國的壓力,因為中國必須要判斷哪種聲音是關鍵聲音。媒體熱衷衝突,傾向報道冷峻、敵視的面孔,這也增加了判斷的複雜性。在這次奧運聖火傳遞中,西方國家政府相對溫和,但議會和媒體讓中國的形象受到了損害。海德勒爾還認為,多種面孔的同時存在也部分表明德國已難以完全擺脫與中國的關係。截至2006年底,德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項目超過6000個。他表示,對德國的分析基本上也適合西方,因為在經濟上西方出於利益考慮希望中國保持穩定和行動能力。

  西方對華政策同時出現不同面孔的方式也引來一些批評和質疑,比利時《歐洲世界》雜誌在一篇有關中歐紡織品衝突的文章中將歐洲輸掉「胸罩戰」歸咎於歐洲內部分歧,香港《亞洲時報》將美國的對華政策稱為「精神分裂」,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西雅圖時報》刊文問道:「(美國)有多少中國政策?」

  中國開始用西方的方式回擊西方

  美國蘭德公司國際政策分析家諾•萊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對美國同時存在對華政策的不同面孔「並不奇怪」。他分析說,「國會提出甚至通過相關議案並不奇怪。支持藏人運動的一些美國人的政治意願,必將在國會這樣的民意機構得到一定反映,一些對華觀點極端的國會議員也自然會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但即使議案通過,成為真正的法案,它也不會具有真正實際意義的約束力,白宮完全可以不執行。」萊文說,布希及行政當局無意使西藏問題進一步嚴重損害美中關係的發展態勢,儘管目前白宮面臨許多壓力,但還扛得住。

  萊文說,中國對美國的不同聲音不必過於敏感,中國崛起已經是個現實,現在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大國,由於影響增加並且受人關注,肯定會聽到各種聲音。他認為,儘管聲音很多,但目前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以損害與中國的正常關係為代價圍堵、制裁中國,「事實上,這也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

  在採訪中,專家說,美國對同一對象出現不同聲音是由美國的現實決定的,依照美國憲法,國會與白宮都有立法權,白宮要好一些,美國國會兩院有500多名議員,來自不同地區,代表不同的利益團體,他們往往會發出各種聲音。

  美國「亞洲協會」高級副總裁、國際安全問題專家詹富夢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面對西方這種複雜的外交政策,中國要善於理解對方,在政策策略上可以更具靈活性,適當情況下要學會妥協和協商。

  有專家說,中國似乎開始適應西方這種多元的對華政策。對西方在拉薩騷亂和奧運聖火事件上的表現,中國也出現了多種聲音,中國外交部、媒體、海外華人、網民等多方的反應和態度都有區別,看上去中國已經開始用西方的方式回擊西方。▲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5

主題

485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沙發
yifan98 發表於 2008-4-27 2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1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5
3
tianlongok 發表於 2008-4-27 22:02 | 只看該作者
西方反華勢力骨子裡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分工不同,有紅臉,有白臉, 我們要不管它是什麼顏色,只要干出頭就全部打死。 就象這次,一定要整死假了服。要堅持到底抵制乏國 直到其正式向中國人民道歉並宣布臟毒為恐怖組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0: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