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方都市報 胡錦濤訪日,為民族主義減震!

[複製鏈接]

3004

主題

3519

帖子

31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苦力打工

Rank: 4

積分
3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蝸牛 發表於 2008-4-28 2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日外務省發言人透露,胡錦濤主席將從5月6日起對日本進行為期5天的正式訪問,此系十年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東鄰的首訪。訪日期間,胡主席不僅將與福田康夫首相舉行首腦會談,還應邀與日本天皇夫婦共進晚宴,在福田的母校早稻田大學演講,探訪孫中山生前的遺跡,興許還會與日本乒乓國手福原愛切磋球藝。如此緊密的日程安排,象徵著兩國關係從一味強調「友好」,開始朝更加具體、務實的方向轉型。尤其是后兩項安排,別具匠心,意味深長。

  孫中山這個名字,在百年中日關係史上,其意義早已超越了「親日」、「反日」的標籤性內涵,成為兩國,乃至東亞民族歷史記憶的一部分。惟其是真正熱血赤誠的民族主義者,才有超越民族主義之上的清醒的頭腦和宏富的戰略視野。84年前,其在神戶商業會議所發表的著名講演,以「霸道」和「王道」的概念梳理東西文化,對日本朝野發出了「大亞洲主義」的呼籲,可謂今天「亞洲一體化」的先聲,至今仍振聾發聵:「東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文化是霸道;講王道是主張仁義道德,講霸道是主張功利強權……你們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歐美的霸道,又有亞洲王道的本質,從今以後對於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還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詳審慎擇。」然而,急功近利的日本到底還是背棄了孫逸仙的期待:孫苦口婆心動議的、旨在東亞民族攜起手來,「共存共榮」的「大亞洲主義」,被置換成為西方列強的霸道邏輯背書的「大東亞共榮」,最終演出了一場把全民族推向毀滅邊緣、殃及人類文明的大悲劇。

  爬梳歷史會發現,悲劇的實質,其實是「民族主義」惹的禍。日本狂熱的民族主義的指向本身,既禍害了鄰國,也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使明治維新以降,代代積累的國富和精神資源揮霍殆盡。

  所幸的是,戰後,被迫卸掉全部鎧甲的日本,專心經濟建設,積60餘年之功的和平建設成效甚大,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但近年來,鑒於世界戰略版圖的變化,尤其是鄰國中國的經濟崛起,日本逐漸不安起來,瀰漫於國內社會的民族主義潛流也日益表面化,不無坐大的苗頭。這一點,從其輿論環境的變化上,便能看出些許端倪:不久前,一部由華人導演執導的、反映靖國神社歷史的紀錄片遭禁演,暴露了其言論、表達自由的「尺度」正在收縮的嚴峻現實。

  任何國家的民族主義,大抵有一個宣洩的出口和外在指向。而最近發生於中國一些大城市的抵制「家樂福」的示威活動,儘管是矛頭針對法國的一種民族主義表達,但「抵製法貨」的口號及強烈的「愛國」色彩,卻喚醒了日本對3年前反日運動的記憶。制度、意識形態的不同,互信的缺失,令一些日本人擔心,隨著事態的發展,被抵制的法貨,會不會變成日貨;今天的「夏奈爾」,會不會變成明天的「資生堂」?

  正是出於這種擔心,4月23日,日世界和平研究所會長、原首相中曾根康弘發表題為《日中新篇章:面向超越歷史的共存發展》的文章,指出需構築「能坦率地說該說的話的日中關係」,以實現「向成熟的友好關係的質的轉換」,「日中如何相互面對,對兩國的共存、亞洲的秩序極其重要。」並建言對歷史問題,「雙方都得努力」,為填埋兩國圍繞歷史問題的鴻溝,日中兩國要像法德那樣,共同編纂歷史的「副讀本」。在兩國民族主義聲浪分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種聲音無異於理性的空谷回音,其對兩國關係的積極的、建設性意義不容小覷。

  任何一個國家的復興崛起,必然會給周邊地區乃至世界帶來不同程度的震蕩,遑論身量如中國的國度。為減少崛起過程中與鄰國的摩擦阻力,崛起的一方當適度克制自己的民族主義,有時是「愛國主義」的表達,以規避激發對抗性民族主義滋生、坐大的風險,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胡主席此次訪日,所打的兩張牌,無論是中山牌,還是乒乓牌,無一不透出減震民族主義的良苦用心。對此,國人當省察並思之。(作者 劉檸 系東亞問題學者)
http://i12.tinypic.com/52dtvew.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