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羅斯科學院研究員:中俄發展模式"令西方懊惱"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5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3-4月號發表文章,題目是「沒有目的地的轉軌」,副題是「俄中融入世界秩序的問題」,作者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主任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亞歷山大·洛馬諾夫。作者指出,中俄放棄了計劃經濟而步入市場經濟軌道,但都堅決排斥來自外部的「目標管理」模式,相當成功地實現了「沒有目的地的轉軌」,即不以西方的條件與現有結構體系接軌。這種現象對當代政治學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兩國的發展模式,可能成為西方道路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文章摘要如下。



  2007年8月30日,兩名曾經在俄羅斯軍事學院學習的中國海軍軍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與自己當年的教官相聚。8月31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圓滿結束為期4天的「中國年」活動和友好訪問,離開俄羅斯聖彼得堡,前往英國。訪問期間,中國海軍官兵與俄方官兵、聖彼得堡市民、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進行了多項友好交流活動。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比較轉軌學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當時,人們圍繞從計劃經濟和極權制度向市場大規模轉型的特徵展開積極討論。那時流行將中國成功的漸進市場改革同俄羅斯以「休克」方式開展的失敗改革進行比較。

     世紀之交,「轉軌」問題退居次要:世界上出現了太多不期而至的新問題。

     到底發生了什麼?在中國迅速崛起的同時,俄羅斯也出人意料地快速發展。兩國不斷提升的政治經濟實力提醒西方分析家:莫斯科和北京堅持選擇發展道路的自主權,認為從屬地位是不可接受的。

     兩個大國均放棄了蘇聯式的計劃經濟而步入市場經濟軌道,但堅決排斥來自外部的「目標管理」模式。兩國相當成功地實現了「沒有目的地的轉軌」,即不以西方的條件與現有結構體系接軌。這種現象對當代政治學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儘管定義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歷史終結論」已經暴露出自己是站不住腳的,但能夠解釋正在發展的進程的新理論尚未出現。

    越發自信的俄羅斯則希望恢復在地緣政治和經濟衰弱時喪失的地位。顯然,西方已失去了對俄施加影響的槓桿,既包括「硬性」影響(首先是金融信貸),也包括思想上的「軟性」影響。

     2006年4月,美國新保守主義思想家羅伯特·卡根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指出,現在,反對自由世界的不是布希主義所針對的中東獨裁小國,而是俄中這樣的大國,它們正愈發積極地同自由主義分庭抗禮。卡根在後來發表的文章中提出,傳統與現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與西方的對立正在退居次要。大國之間的思想對壘將成為主要問題———基本威脅來自北京和莫斯科。

     令西方懊惱的是,它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理由說明,西方以外的大國應該走自由主義發展道路。

     中俄兩國都希望成為富裕、強大和在國際上受尊重的國家,都不允許自己的主權受到損害。但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實現上述目標的努力被西方看成是一種挑戰。

     對俄中發起攻擊不僅是由於俄中實力的不斷提升,還因為西方越來越不自信。西方急於弄清莫斯科和北京在全球意識形態發展中的作用,這使它對事態的看法簡單化,以現成的條條框框來衡量一切。用非此即彼標準研究國際問題,會造成錯覺。而這種看似簡單的方法,其代價可能是爆發體系衝突,而不能解決當今世界任何一個迫切的問題。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