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把中國作為替罪羊的日子還會有多久?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4-24 1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每日鏡報》他們喜歡到中國尋找替罪羊

  當美國的競選鬥士喋喋不休地談論中產階層正在變窮時,他們喜歡到中國尋找替罪羊:要麼把僱員工資縮水歸咎於中國領導人,要麼指責中國企業竊取知識產權,危及了美國福利。他們還批評中國通過操控匯率實現巨額貿易盈餘,使美國面臨「去工業化」的危險。很有希望贏得總統競選提名的民主黨參議員奧巴馬也隨聲附和,並許諾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將「代表美國工人利益」對中國「採取進攻性政策」。

  類似的觀點在歐洲顯然也很流行。德國阿倫斯巴赫研究所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一半的德國人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德國是個威脅。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也警告說,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把「中國的經濟崛起看成威脅」。他要求中國必須嚴厲打擊產品盜版行為,並取消貿易壁壘。在他看來,歐盟對華貿易逆差「爆炸性增長」,「讓人難以承受」,中國必須放鬆貿易貨幣管制並讓它升值。

  因此眾多西方民眾認為,中國正奉行一種經濟帝國主義,剝奪老工業國家的福利。但是,仔細檢查一下,這其中的許多論據都站不住腳。例如,在美國和歐洲根本談不上「去工業化」。雖然美國工業企業自2000年以來幾乎失去了1/5的工作崗位,但原因主要在於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相反,它們的生產量一直是增長的。相應地,10多年來,工業佔美國經濟總量的比例一直穩定在14%左右。

  抱怨對華貿易赤字不斷增長,聽起來也有問題。這不僅因為幾十年來,德國和日本就通過有損其他國家利益的巨額貿易盈餘,賺取了大量外匯。而且還因為,中國出口業績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東亞內部的生產轉移。歐洲從中國的進口增多了,但同時來自日本或韓國的進口大幅下降了。總體看來,歐盟2006年從東亞和南亞地區的進口總量,不比1998年多。

  批評中國故意壓低人民幣幣值,以維持出口商品的低價格,也令人懷疑。不可否認,中國央行購買所有入境的美元、歐元和日元,並嚴格控制對外資本往來,以防止人民幣迅速升值。所以,儘管美元在自由市場上貶值,但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只增值了12%。

  德國科學政治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古德龍·瓦克爾女士發現,在有關中國的討論中,真實的因果關係往往被掩蓋。中國崛起引發全球恐慌,與其說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政策,不如說在於中國的地廣人多。韓國也用同樣的方法躋身富裕國家之列,但現在,「又來了一個經濟增長大大快於預期的巨人」,這引發了西方老工業國家的不安。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