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應該支持中國改革而不是「妖魔化」中國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4-22 0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海貝勒撰文指出)







    拉薩暴力事件發生后,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托馬斯·海貝勒曾在德國報紙上撰文指出,西方一些媒體的負面報道是在歇斯底里地「妖魔化」中國,最可悲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被忽視了。他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分析了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指出西方應該支持中國改革而不是「妖魔化」中國。

    現任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的海貝勒教授說,德國出現「妖魔化」中國的現狀是各種不利因素湊在一起造成的。這包括90年代末以來當地媒體對中國描述的惡化、很多人對德國企業可能大量外遷尤其是向中國轉移的焦慮以及對德國產品被仿造的擔心。他指出:「部分德國民眾的這些擔憂被媒體的負面報道強化了,而德國政府對這種輿論態勢並沒有進行反向引導。」

    他說,絕大多數德國人乃至歐洲人對中國和西藏所知甚少,從網際網路上獲得準確信息也很困難,因為網上什麼觀點都有。很多德國人說,他們無法判斷有關中國的信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本來就不了解中國,當然也就談不上客觀評判。於是大家便去相信當地媒體的報道了。而媒體總是要去炒作那些最有利用價值的話題。

    海貝勒說,他長期以來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我首次去中國是1975年,1977年至1981年還曾作為《北京周報》的專家在中國生活和工作過,由於1981年後我每年都在中國不同地區做長時間的調查研究,我能深深體會到中國發生的巨變」。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蒸蒸日上。「這種從僵化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深刻變革以及(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不斷增加的多元化已使中國更加開放和自由了」。

    他說,當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也難免帶來很多問題:城鄉、不同群體以及不同地區收入差距拉大,一些官員的腐敗問題,法制體系的發展跟不上市場經濟的迅速變革,地方政府因為追求地方利益而對中央政策貫徹不力等等,「不過,所有這些都是暫時現象,到改革後期會被逐步解決」。

    海貝勒強調:「中國如此之大,問題不可能同時解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此外還要加上可持續發展。中國的這種改革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中國領導人已證明是非常善於汲取經驗教訓的,知錯就努力去改正。德國乃至歐洲應該始終支持中國進行這場富有成效的變革。」

    海貝勒說,擴大中西方人員的直接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雙方都需要得到有關對方社會發展和人們所思所想的更多信息。在德國,我們這些學者必須想辦法讓當地記者更多地參加有關中國的信息交流活動,以改變他們腦中對中國的成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