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抵制家樂福綜合評述:中國網民憤怒的力量有多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op娛樂網   2008-04-21  
  
  從抵制家樂福 看網民的憤怒力量

  我不做「憤青」已經很多年了。最近這一周,我又找到了做「憤青」的感覺。

  一周前,網上開始流傳一條「五一讓家樂福冷場」的信息,通過各種IM工具大肆傳播。這條信息方興未艾,另一條呼籲抵制家樂福的信息又開始流傳,大致內容如下: 5月8日~24日,正好是北京奧運會前的3個月,所有人都不要去家樂福購物,理由是家樂福的大股東捐巨資給達賴,支持「藏獨」。抵制的目的是要讓他們看看中國人和中國網路的力量。

  導致這場抵制風潮的是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得並不順利,而當地的媒體報道,更讓華人網民感到「法國不友好」。

  這兩條簡訊剛開始是在網上傳播,但很快就通過另一個渠道進行了更大範圍的擴散,這個渠道就是手機,傳播具體表現形式為簡訊。



  廣州示威

  這兩天我一直在注意這件事情。幾天來,白岩松之類的「牛人」都在說,大家要冷靜,要清醒,要剋制,要大氣云云。後來我主持線下活動時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現場的100多人中,只有寥寥幾人表示不抵制。在這裡我表一下態,我確實正在考慮抵制家樂福,同時我也轉發了不少簡訊,用一個朋友的話說,「我要表達一下作為中國人的憤怒。」冷靜是沒錯,但永遠冷靜,就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第二天一上班,我又收到了這樣的信息: msn名字前面請加(L)China,讓全世界看看華人的團結。(L)會變成一個紅心,等於「愛中國」。

  這時我的MSN好友里已經「江山一片紅」了。至於是誰發起的「紅心China」簽名運動,我並不關心,我只是感動於這種團結的力量。來自MSN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4月16日下午3時,已有超過230萬MSN用戶使用了這個簽名。

  以前總有人說中國人喜歡內鬥。但實際上每當涉及到國家領土、主權、榮譽等問題時,中國人民乃至所有華人其實是空前團結、空前堅強的。「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的民族……雖然有變化,有衝突,但我們的文化和民族主體,一直延續了下來……這是一個有著無數缺點,無數劣根性的民族,卻也是一個有著無數優點,無數先進性的民族,它的潛力,統計學和經濟學計算不出,也無法計算。」

  古龍有本小說叫《憤怒的小馬》,憤怒的小馬使用的是拳頭,不是武器,卻在古龍7種武器中成為壓軸之作。憤怒的小馬縱使面對18種兵器,仍以拳頭打遍天下。

  今天,中國的網民集體憤怒了。「憤怒的網民」和「憤怒的小馬」使用的武器不同,小馬用的是拳頭,而網民用的鍵盤和滑鼠。小馬的拳頭在古龍7種武器中成為壓軸之作,網民的鍵盤和滑鼠會成為一種多大的力量呢?

  怎樣買「娃哈哈」產品才「愛國」

  來源:南方網

  最近,因為法國一些以國會議員為代表的政要和媒體關於奧運火炬問題、「藏獨」問題的態度和報道,引起國內一些民眾「抵制家樂福」,並進一步發展為抵製法國貨的活動。有一種得到不少人贊同的觀點認為:「抵製法國貨」是「彌足珍貴」、「必須百倍珍惜」的「愛國熱情」。

  那麼,充斥我們大小商店的「娃哈哈」也應抵制,因為抵製法國達能公司控股的「娃哈哈」也應是「愛國熱情」了。不過事情卻並非如此簡單。

  1996年,娃哈哈與達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資建立5家公司,生產以「娃哈哈」為商標的包括純凈水、八寶粥等在內的產品。娃哈哈持股49%,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百富勤將股權賣給達能,達能躍升到51%的控股地位。在1996年達能與娃哈哈合資時,「娃哈哈」商標經評估機構評估後作價1億元,根據他們之間簽訂的《合資經營合同》,娃哈哈集團向合資公司注資包括5000萬元無形資產,即娃哈哈商標價值的一半,娃哈哈商標價值的另外5000萬元由合資公司出資購買,娃哈哈中方由此獲得了合資企業的股權,「娃哈哈」商標權歸屬於合資企業。然而,由於不滿彼此合作,在隨後的十年之間,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后又建立了一批與達能沒有合資關係的公司,並也生產以「娃哈哈」為商標的系列飲料和食品。

  目前,法國達能與宗慶后雙方正為此劍拔弩張,互相指責對方違約。一年有餘,其中是非曲直,迄無定案,更非我等「民眾」所能判明。為「抵製法國貨」的「愛國熱情」計,我們在購買「娃哈哈」的各種商品時,首先應搞清哪些「娃哈哈」是由法國達能控股的「法國貨」而抵制之,哪些是宗慶后控股的「國貨」而購買之,以免萬一錯買「法國貨」而有「不愛國」之嫌。為「愛國熱情」計,所有大小商家也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哪些「娃哈哈」是「法國貨」,哪些是「國貨」。當然,如果實在分不清哪些「娃哈哈」是法國貨哪些是國貨,那隻能全都拒買,萬一錯買,沒有「愛國熱情」豈非小事!

  還有,現在滿大街都是愛麗舍、畢加索、標緻、凱旋、雪鐵龍等法國品牌汽車,雖然是中法合資企業,但法資股本所佔非少,顯然,這些產品有相當的「法國血統」。這些汽車的購買者,當然缺乏「愛國熱情」。

  這次「抵制」活動首當其衝的是法資控股的家樂福。雖然家樂福也有相當的中國資本,而且絕大多數員工都是中國人,所售商品絕大多數都是國貨;而且作為大型超市,其商品恰恰多不是高端產品,而是以普通日用品尤其是農產品為主,一旦抵制家樂福,受害的首先是該店在一線辛勤工作的絕大多數中方職工,是那些全國各地生產這些低端日用品和農產品的工人農民。不過,家樂福一線員工和與其有關的工人、農民受損受害畢竟事小,「愛國熱情」委實事大。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時代,「抵制」往往是柄雙刃劍。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來源:評論周刊)

  受抵制家樂福本月或損300萬 75%市民支持罷買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簡要今日家樂福上海區公關李經否認此傳言,他表示,至今並未接到有關通知,對此無中生有的「促銷活動」傳言感到可笑。

  據報道:若五一期間家樂福超市真的受到抵制,那麼情形會怎麼樣呢?

  某大型外資連鎖超市運營部門負責人算了這樣一筆帳,以家樂福北京白石橋店為例,當前包括租金、人力成本、損耗、清潔費等在內,一家店每日成本約十幾萬,若據當前平均每日100萬左右的銷售額算,其利潤也在15至20萬。如果真的17天不開張,一家店最多少賺340萬,並將白白損失170多萬。

  「降半旗」武漢店稱被陷害

  對於網路曝出武漢家樂福洪山廣場店前五星紅旗被「降半旗」的照片,店方回應說「降半旗」不是員工所為,懷疑有人故意降旗后拍照,或是合成圖片,當前正在調查。

  滬店否認促銷傳言

  網上近日有傳言稱,家樂福超市在「五一」期間將有購滿500元送250元的促銷活動,以此應對內地民眾的抵制危機。今日家樂福上海區公關李經否認此傳言,他表示,至今並未接到有關通知,對此無中生有的「促銷活動」傳言感到可笑。

  網調7成5支持罷買

  網站在15日就此事開設網上調查,截至18日上午11時,已有逾5,000人投票,其中超過75%的網民表示支持罷買。

 

   兩名警察站在昆明家樂福維持秩序。針對部分民眾抵制「家樂福」和「法貨」事件,一些專家表示,表達愛國熱情的方式有很多,理性地對待會給國家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雲南信息報供圖片

  

  郝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主要進行電影電視媒體和大眾文化的研究。

  

   王小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被很多西方媒體和學界視為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的代表人物」。

  

   劉軍寧: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文化部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年青一代政治學者的領軍人物。

  眾專家談「抵制家樂福」:大國之民應有大國心態

  來源:南方都市報

   大國之民應有大國心態

  專家認為奧運會之所以重要,是非常難得的對外開放機會,理性對待會為國家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近日,面對個別法國人支持達賴分裂主義勢力、奧運聖火在巴黎受到「藏獨」分子的阻撓和干擾等事實,在中國民眾眼裡的友人———法國,一夜間變得不友好起來。加上部分西方媒體在西藏事件上的歪曲報道,CNN主持人對中國「出言不遜」,這一切都激怒了相當一部分的中國網民和公眾。

  建立反對歪曲報道的anti-CNN網站,網路呼籲抵製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到家樂福門口舉牌抗議,甚至在MSN簽名檔前加上紅色的中國心……與此同時,另一種呼籲寬容、理性的聲音同樣存在。

  針對中國部分民眾抵制「家樂福」和「法國貨」這一事件,一些專家1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表達愛國熱情的方式有很多,理性地對待會給國家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

  抵制與反對抵制,激情與理性的交鋒值得人們去思考。本期時事圓桌,分別請來這場較量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我們不妨看看他們各自的邏輯,以及作為一家之言的嘉賓觀點,是否能夠說服你。

  奧運會之所以對中國重要,就在於它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非常難得的一次對外開放的機會。如果因為巴黎的事情,在奧運即將到來之際,關閉了中國的國門,進一步抵制外部世界,那麼結果肯定是傷害了中國的利益。忽略了這一點,把奧運會變成了一個關閉外部世界的機會,那麼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劉軍寧

  西方媒體有失真的報道,必須加以辯駁和指責。但由此上升到批判一個國家或者某公司,或者用一個整體化的「外國人」、「西方媒體」來描述,這就好像要做一頂給一萬人戴的大帽子。在這次抵制事件中,我看到很多網民有一種整體性思維下的含混、模糊邏輯。

  ———郝建

   為什麼要抵製法貨?

  ◎王小東: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我們青年眼裡都是友好的,但真實的西方對我們的態度並不是這樣。◎郝建:在這次抵制事件中,我看到很多網民有一種整體性思維下的含混、模糊邏輯。

  南都: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里,如1999年抗議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05年的抵制日貨活動,中國民眾抗議情緒比較重的往往是美國和日本,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跟中國都是比較友好的,這次為什麼卻變成了被抵制的對象?

  王小東:我們曾在2003年做過一個民意調查,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我們青年眼裡都是友好的,法國和德國更是排在友好國家的前列。我認為,這與當時我們的青年對西方世界不了解有關。實際上,中國民眾對西方世界知道得也並不多。同時,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很多都是建立在主流媒體的宣傳之上的,而這些宣傳更多的則是正面、所謂「友好」的東西,甚至到現在,一些電視台在法國當地的採訪,也都是他們支持奧運會的聲音。但真實的西方對我們的態度並不是這樣,所幸的是,現在有了網路,網友們通過網路看到了這些。

  郝建:在一些主流媒體和網路過多地使民族主義成為主導意識形態的情況下,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而這種民族主義也必然由非理性的心理狀況來支撐。

  西方媒體有失真的報道,必須加以辯駁和指責。但由此上升到批判一個國家或者某公司,或者用一個整體化的「外國人」、「西方媒體」來描述,這就好像要做一頂給一萬人戴的大帽子。

  在這次抵制事件中,我看到很多網民有一種整體性思維下的含混、模糊邏輯。其實,在正式場合,並不宜用 「法國人」和「烏干達人」這樣的籠統說法。政府是政府,電視台是電視台,個人是個人,李編輯寫了假新聞,他被炒魷魚,跟趙主持人、王記者何干。誰代表法國?法籍華人,薩科奇,家樂福還是LV?只有民族主義下的情緒化思維,才會把國家等同於個人,把國家形象等同於個體形象。

  南都:我們發現,很多網友抵製法國、德國等國家,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在抵制這些國家部分媒體的歪曲報道。

  郝建:不排除部分西方媒體存在對中國政府的成見,並且把這些成見泛化為對中國人的成見。其次,照片的使用存在技術上的失誤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為了強化觀點而剪裁照片就違背新聞道德了。這同時提醒我們,如果對境內外的媒體及早開放,不僅我們的媒體,包括國外的媒體,都可以對一些張冠李戴的圖片、對一些歪曲報道及時提出反證。

   西方害怕中國崛起

  ◎王小東:我認為,之所以會出這樣的事情,首先是西方公眾的反華種族主義,其次是中國的大國地位上升,而他們正在衰落。◎郝建:在我看來,他們對中國崛起的擔心,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中國制度的不認同。

  南都:拋開西方國家一些官員和媒體具體的行為,從深層次上看,是不是像有些網友說的那樣,這些國家裡之所以從官員到媒體,有很多人在抵制北京奧運會,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無法忍受大國崛起之重?

  王小東:這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法國國會參議員JeanLucMélenchon(讓-呂克·梅朗雄)說:這次事件就是反華種族主義,不是別的什麼。我認為,之所以會出這樣的事情,首先是西方公眾的反華種族主義,其次是中國的大國地位上升,而他們正在衰落。巴黎市長這樣的政客和媒體為什麼會這樣做?基礎在哪裡?是大眾。坦率地說,政客和媒體是在迎合大眾,迎合這些國家的公眾之中存在著的強烈的種族主義。以前他們居高臨下地鄙夷中國人,現在中國的國力上升了,他們就在鄙夷之外又加上了嫉妒和恐懼。

  郝建:我想更確切地說法應該是,他們存在著對崛起一個什麼樣的大國的擔心。在我看來,他們對中國崛起的擔心,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中國制度的不認同。

  南都:這是否與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有關呢?

  王小東: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們不應該誇大中國和西方文化上的差別,這不是個文化差異問題,而是西方人的種族主義的問題、利益差異的問題。講到最近的西藏問題。坦率地說,西方人真的在乎西藏人的福祉么?借用我的一位朋友的觀點,西藏在這些國家眼裡的角色有兩個:一是大熊貓,弱小無害,因而可愛;二是工具,利用這個工具來反對中國,而他們之所以反對中國,還是因為種族主義。

  劉軍寧:文化的確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既然中國是個大國,中國人既然是大國之民,就應該有一點大國的心態和容量。

  郝建:我覺得這不是文化差異,這是政治制度認同的差異。當年日本、德國崛起的時候,經濟、科技實力比今天的中國大得多,可是沒見到其他國家不能忍受,美國還搞了馬歇爾計劃幫助他們崛起。



   2008年3月6日,法國零售商家樂福稱,07年公司凈利潤增長1.3%,達到23億歐元,高於分析師此前18.4億歐元的預期,也高於06年的22.7億歐元。 中新社發 紹常 攝

   抵制到底得到什麼?

  ◎王小東:大家通過一種合理合法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有什麼不可以呢?在我看來,5月1日抵制一天就足夠了,足以表達我們的憤慨了。◎郝建:這就是整體化思維的一個例子,認為抵制家樂福就是抵製法國了。◎劉軍寧:把奧運會變成了一個關閉外部世界的機會,那麼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南都:那你如何看待近期風行於網路的抵製法國貨和家樂福的呼籲呢?在有些人看來,在抵制家樂福的過程中,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失。

  王小東:大家通過一種合理合法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有什麼不可以呢?實際上,在法國,也有很多人在號召抵制中國。不僅如此,如果你用google搜索一下「用原子彈轟炸中國」,你會發現在西方人的論壇里有很多這樣的帖子,比我們的論壇過分得多。在我看來,我們的這些主張抵製法國的網民,並不一定像有些所謂「理性知識分子」想象的那樣,是一群年紀輕、受教育程度低的所謂「義和團」。他們並不是不知道,抵制家樂福並不能把法國怎麼樣,他們並不是不知道,只有我們自己的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才能遏制住西方人對於我們的侵害。

  郝建:前天收到一個不知誰發來的簡訊:我不抵製法國貨,也不抵制日貨,只抵制蠢貨,我轉發了這條簡訊。網路上我看到賀延光寫了一篇很理性的文章也是這個意思。要抵制,應該先算一筆經濟賬,究竟家樂福的營業額中有多少是支持「藏獨」的,又有多少是中國人的。我問過一個呼籲抵制的朋友,他說LV公司是家樂福的大股東,而LV的最大老闆據說給過達賴喇嘛錢。哎呀,原來繞這麼大一個圈子。我就問,怎麼不抵制 LV?你們到底是認為法國政府對火炬保護不力,還是怪罪法國的老闆、法國媒體跟達賴喇嘛或者搞「藏獨」的人接觸多了?這就是整體化思維的一個例子,認為抵制家樂福就是抵製法國了。

  劉軍寧:我覺得,這個抵制的對象應該細化吧。我的印象是,家樂福裡面賣的都是中國人生產和製造的產品,幾乎沒有多少是來自法國的,而且購物的也多是中國人,很少有法國人。這樣一來,究竟是我們在抵制家樂福,還是在抵制中國貨?如果說覺得法國人不夠友好,那別人辦錯了的事情不能來懲罰我們自己。如果說別人稍微有一點錯誤,就反應過度了,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實際上,這裡存在著一個意圖和後果的差別,如果家樂福的個別股東有問題,也不能用來懲罰所有的家樂福人,也不能懲罰家樂福裡面的員工和中國產品,因此說僅僅靠意圖是不夠的。

  南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網民們為什麼還在繼續堅持呢?

  王小東:中國的網友和民眾抵制家樂福和法國,並不是要以此來打垮法國的經濟。每一個人都知道,即使我們真的把在中國的家樂福整垮了,也傷害不到太多的法國經濟。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這難道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可以嗎?實際上,抵制時間太長,也會給大家,特別是老大爺老大媽們造成不方便。

  劉軍寧:我覺得民族主義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看不清真正的國家利益。奧運會之所以對中國重要,就在於它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非常難得的一次對外開放的機會,中國近幾年來的強大,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如果說我們要抓住奧運這個機會,就應該進一步推動和擴大中國的對外開放。如果因為巴黎的事情,在奧運即將到來之際,關閉了中國的國門,進一步抵制外部世界,那麼結果肯定是傷害了中國的利益。如果忽略了這一點,把奧運會變成了一個關閉外部世界的機會,那麼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網路民族主義泛起

  ◎王小東:一些大知識分子們居高臨下地看待這些年輕人,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出於無知和好衝動,事實正好相反。◎郝建:接受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普通民眾似乎是更多了,我說的這個「更多」有兩個非常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網民和海外中國人更多了。◎劉軍寧:我覺得可能還是長期的一種民族主義的宣傳吧,而對於中國歷史的知識,包括普世價值這樣的知識接受得太少。

  南都:有人說上個世紀90年代的民族主義以書籍為載體,比如當時流行的三本書《中國可以說不》、《妖魔化中國的背後》、《全球化陰影下的民族主義之路》,而進入本世紀則以網路為平台,包括此次抵製法國貨的呼籲,都是以網路為「根據地」發表言論的,並且從主體上看,也有一種從知識精英向普通民眾和網民轉移的趨勢。對此,你如何看待?

  王小東:你說的也算是一種趨勢吧。但我感到更為重要的是世代交替方面的趨勢。2005年的反日遊行,就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這一次的主體則更是80后。一些大知識分子們居高臨下地看待這些年輕人,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出於無知和好衝動。事實正好相反:這些年輕人讀了更多的書,外語更好,更懂得如何使用網路,比老一輩有更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更了解外國和外國人。他們的民族主義恰恰是基於他們比老一輩有更多的知識,比老一輩少了一些對於外國人的盲目崇拜、盲目信任,因而更明白民族國家對於他們自己利益的重要性。

  南都: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呢?

  王小東:不同世代的思想變化,與他們各自的經歷有關。歷史環境造成不同時代的人認知的不同。那些被我稱之為「逆向種族主義者」的反對民族主義的人,一般來說更可能是上幾代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遭遇過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不幸,所以對於政權乃至這個國家,有著強烈的不滿乃至憎恨,同時,他們往往外語都不大懂,對於外國及外國人完全不了解,所以容易對外國人產生玫瑰色的幻想。而對於80后的這些人來說,他們也會在網路上發牢騷,對政府官員有不滿意見,但他們並沒有遭受過那個時代的不幸,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麼多年的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加之他們更了解外國及外國人,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知道外國人並非天使,所以會產生一種愛國心。

  郝建: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如果從政府官員、知識分子這樣群體劃分上看,比例跟以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接受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普通民眾似乎是更多了,我說的這個「更多」有兩個非常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網民和海外中國人更多了,而很少看到香港、台灣人在這次的民族主義浪潮里中流擊水。還有在使用的工具上有差別,現在網路和手機更加普及了。但是網路帶來的變化是,大家聽到不同聲音的機會也更多了。

  劉軍寧:我也覺得跟你講的關係差別不是很大,可能還是長期的一種民族主義的宣傳吧,包括一些媒體習慣延續過去對帝國主義的宣傳。我覺得,並不是因為80后一代比之前的一代接受的知識更多,恰恰是因為他們接受的某種知識太多,而對於中國歷史的知識,包括普世價值這樣的知識接受得太少。

   讓奧運回到奧運

  郝建:我擔心這次的浪潮未必能給自己爭取到多少光彩,倒是引起不少需要外交部發言人來解釋和回應的麻煩。◎王小東:當然政府也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表示希望網民們如何如何,但這應該作為一種建議,而不是「引導」,更不是強制。

  南都:但是也有人擔心,這種由網路呼籲引發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存在轉變為激烈行動的可能。對此,政府是否需要合理引導呢?又需要一種什麼樣的策略和原則呢?

  王小東:在我看來,用「引導」一詞並不妥當,誰也沒有「引導」別人的資格,除非別人自己請你來引導。對於政府來說,它的主要責任應該是維持秩序,確保不出現暴力衝突,確保大家是以合法的方式表達抗議。當然政府也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表示希望網民們如何如何,但這應該作為一種建議,而不是「引導」,更不是強制。

  郝建:民眾的情緒高漲當然有深層原因,首先是因為在這個地方他才能放心地、安全地、揮灑自如地發揮熱情。其次是因為一些主流媒體的宣傳使民族主義深入人心,這樣的宣傳很巧妙、很成功地把「外國人」、「西方」整體化,把「中國人」整體化。其實,有的聲稱或者自信愛國的人士跟我也差不多,只不過是自己舉了手、發了言就希望更多地被別人聽到。但現實情況是,我擔心這次的浪潮未必能給自己爭取到多少光彩,倒是引起不少需要外交部發言人來解釋和回應的麻煩。我們現在應該靜下心來,讓奧運回到奧運,讓愛國回到愛國。

   需要更開放的制度

  ◎王小東:西方人對於我們的不友好乃至仇視,不應成為我們完全排斥、不學習西方的一切東西的理由。◎郝建:我期待對任何問題都有更開放的討論,而不是對空喊話,更不是謾罵和漫罵。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08-4-22 02:01 | 只看該作者
打擊對手, 就要傷到實處。 而且,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