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為代表 新一輪海外華商對華投資熱潮正興起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19 2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以港澳和東南亞華商為主,掀起了第一輪華商對華投資高潮。

  90年代以後,在台商投資帶動下的第二輪華商投資增長勢頭更猛,並且帶動了跨國公司的對華投資。

  進入新世紀,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代表的新一輪海外華商對華投資熱潮正在興起。近年來,相當一批歸國留學人員在各地政府的強力吸引下,紛紛回國創業。

  相比以前,新華商群體扮演了更多的角色,也發生了更多的變化。多種投資渠道和方式的打開,從生意到生活的全面融入,意味著華商給大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血液。

  60%的海外投資來自華商

  從1994開始連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引進海外資本的發展中國家,而海外華商則是其中的主力軍。

  中國在2003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外資引進國,2004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便達606億美元。目前華僑華人、港澳投資者在境內創辦的各類企業約佔外資企業的70%,投資額約佔外資總額的60%以上。

  當今華商在世界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其影響巨大而深遠。20世紀80年代,在原東盟五國逐步形成了一批以華僑華人資本為主體的現代企業集團和跨國企業集團。

  《福布斯》雜誌發表的數據顯示,亞洲華人年GDP為5000億美元以上,並正以每年7%至10%的速度急劇增長。據估計,目前華商擁有的資產在2萬億美元左右,海外華人可以動用的資金約為3000億美元,與阿拉伯人、猶太人並列為世界移民族群三大金融力量。在東南亞,華人上市公司占整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70%,華人資本占亞洲(除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以外)10個股票市場股票價值總額的66%。

  實力強大的華商群體,為大陸開放戰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據統計,20多年來,大陸累計吸收的6220多億美元境外投資中,至少有多達4000億美元是由華商或華商主導的企業帶來的投資。中國近95%的外資來自20個主要國家與地區,在這20個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中,有11個對華投資的企業主體實際上是華商。據商務部的統計,截至2005年底,中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5萬餘家,其中華商企業約佔70%;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中,大約有2/3的資金是華商投資。也就是說,每3美元的外商投資中,就有2美元是由華商帶來的。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如果說內資是支持中國經濟的第一力量的話,海外華商毫無疑問已經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的第二力量。

  以李嘉誠等為代表的港商目前仍為內地所吸引外資的最大來源,近年來更呈加速趨勢。2003年內地吸收香港直接投資項目13633個,合同港資金額40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和61.5%。截至2003年底,內地實際共吸收港資2231億美元,佔全國的44.5%。

  從海外華商在國內各省市的投資情況看,天津2004年以來華商投資項目已佔外資企業的52.74%,合同投資額佔全市外資金額的48.66%;海南目前已註冊成立的7000多家外資企業中,海外華商佔了80%;安徽省所有外資企業中,海外華商佔70%以上;石家莊現有三資企業585家,80%以上是華商投資的⋯⋯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中國內地已建立的60多個創業園區內,華僑華人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5000多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代表的新一輪海外華商企業對華投資熱潮正在興起。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到上海投資創業的「新華僑華人」(留學人員)總數達6萬餘人,在上海創辦各類企業3250 家,總投資額超過4.5 億美元。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19 21:0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樑

  如果說以往華商更多的是在引進外資,今後,在大陸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一些在海外具有較高信譽的華商將充當中介和橋樑。

  「21世紀,有人認為是美國世紀,有人認為是中國世紀,有人認為是歐洲世紀,我更傾向於是華人世紀,」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不無感慨,「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在世界上不僅人口最多,在全球168個國家都能見到華人,分佈最廣。如果將中國大陸、港澳台,還有海外華商這幾個經濟體加起來的話,這個規模和實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中國社科院民族所華人研究中心的單純博士也認為:「海外華商對中國經濟的最大貢獻之一,是他們在中國投資,幫助國人在接受市場經濟概念上具有巨大的影響,使中國社會變革的成本最低,使中國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這也是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

  有專家評論說,如果在每一個存在華人社團的城市上標註一面小紅旗,那麼地圖就會變成一張紅紙。目前在全球分佈著成千上萬個華人社團,星羅棋布的華人商會,既是聯繫華人社會的紐帶,也成為與國內保持血脈關係的民間橋樑。

  方正集團在馬來西亞的分公司總經理鄭雲誠上任前是當地著名的華裔詩人和社會活動家,而日本方正的總裁管祥紅是在日本留學的原北京大學學生。由於他們都深諳兩地的市場和文化,為方正在當地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0年,日本軟銀投給日本方正1000萬美元,當時,日本方正的估值高達7000萬美元;2002 年4 月,馬來西亞方正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877萬馬幣,從而成為內地企業在馬來西亞上市的第一家公司。

  約翰• 奈斯比特在《亞洲大趨勢》里說過:「華人社團是宗族和同鄉組成的公司和企業網,各企業之間層層連接,規模不斷擴大,直至覆蓋全球,用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當今的互聯式電腦網路。」

  分析人士認為,海外華商成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深層因素是他們將中華傳統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入自己的企業文化中,這種結合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提供了一個順暢而便捷的通道。

  如今,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如何更好地發揮華商的力量,成為一個嶄新的話題。比如,當前中國正致力於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建立。一旦CAFTA建成,對雙方經濟都將起到直接的拉動作用。華商大部分集中在東盟,中國借力華商融入CAFTA正是一條便捷可靠之道。

  香港安達控股國際集團董事長陳衛平指出,借力華商最重要的一點是利用華商網路。這裡指的華商網路包含華商所固有的傳統人際關係網路和現代商務網路。通過華商的人際關係網,便於我國中小企業熟悉東道國投資環境,進入目標市場;利用海外華商的信用聯繫,增強我國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通過利用東南亞華商已建立起來的成熟的現代商務網路,我國企業的產品比較容易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進而逐步形成我國企業的自有營銷網路。

  澳門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則認為,華商與國內商界在文化、觀念方面差異不大,在開展對外合作中易於溝通和交流。因此, 華商將是國內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最直接和最佳的夥伴。

  華商社團實力壯大

  在資訊不斷發達、貿易範圍日益拓展的今天,華商群體開始謀求更高層面的互動。迄今已舉辦過九屆的世界華商大會,開始超越會員間互助聯誼的基礎目標,將自己的眼光投向在全球範圍或者說至少是華人商圈中整合資源、營造良性商業環境之上。而全球性的大型華人商會也開始屢見不鮮,世界華人工商互助聯合總會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在我的印象中,華商大會確實很有影響力。」多年從事華商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說。

  國外的一些留學生創業協會,只需每年交納200元的會費,並且具備一張海外文憑,就可以加入其中。而像紐約海外華人學者聯誼會等機構,則連會費都不用支付,只需提出一個申請。另外,在眾多華人社團中,會員並沒有受到過多約束,幾乎大量的活動都是自發參與。這種組織形式在過去信息化和全球化並不顯著的時候,促成了眾多華裔商人的誕生。

  2000年10月26日,以有意到大陸從事商業活動的海外華人為主體,聯合海內外幾十 家工商協會組成的互助聯合總會,由美籍華人朱伯舜發起成立。華人商會現擁有會員80餘萬人,已經先後向大陸投資了上百億人民幣。

  當然,華人社團的成立除了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使各地華商的力量得到了加強,不再是勢單力孤的個人,而是結成了一個群體。由此,可以使內地企業在走進海外市場的時候,得到更全面的幫助。

  而世界華商大會的定期召開,正是使華人社團這個歷史上就比較鬆散的組織結構逐漸走向軌道化、規模化,增強了華商的內在凝聚力。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19 21:01 | 只看該作者
從生意到生活

  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批台商赴大陸投資時,他們多半會飽嘗與家人兩地相隔的離別之苦。今天越來越多的台商子弟學校在大陸開辦起來,很多台商不僅把孩子遷到內地讀書實現了家庭團聚,而且還希望子女能夠在大陸進大學深造,將來繼承自己在大陸的產業。

  大陸目前有兩所規模較大的台商子弟學校,分別位於廣東的東莞和江蘇的崑山。廣東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設有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共招收了1300 余名台商子弟。學校的負責人日前向前來視察的台灣省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團進行彙報時說,該校學生均為台商子弟,其中1000 多名學生都是隨全家搬來東莞居住的。

  這所學校的校長、來自台灣的陳金女士介紹說,由於不斷有台商將家搬到東莞,前來報名入學的人數增加很快,現在學校已經購買了現校址旁邊的70 畝地,準備進一步擴大學校的規模。另外,學校高中部明年將會有40多名畢業生,他們當中的四分之一希望考入大陸的大學深造。

  廣東省惠州市的台商柯凱鍾剛剛把自己的孩子從台灣接來,送到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讀高中一年級。他告訴前來視察的台灣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團,他希望孩子今後能在大陸讀大學,但是台灣與大陸的教育差距很大,覺得以後想考取大陸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困難。

  目前,大陸一些大學,比如江西中醫學院和暨南大學等都已開始為台灣學生的入學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大陸目前有近70000家台資企業。「台灣子弟學校的設立,免除了台商的後顧之憂,會使他們在大陸的投資更有規劃。」台灣省人大代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陳雲英如是說。

  陳雲英在參觀完學校后,對學校保留了一些台灣的教育傳統、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並將學校和社區緊密聯繫起來等做法表示了肯定。這位著名的心理與特殊教育專家指出:「在大陸的台灣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很重要,因為事實上用拼音向電腦輸入漢字更快、更簡便。」

  與大陸的許多私立學校不同的是,這所台灣子弟學校非常「社區化」。許多學生母親都定期在學校做義工,學校也為她們準備了古琴學習室和健身房等。這所台商子弟學校擁有80多名來自台灣的教師和80多名來自大陸的教師,學校還和7所廣東的本地學校建立了聯誼機制,希望在教學研討方面互通往來。陳雲英建議說,學校的老師應該更多地參與大陸的教育交流活動,以便了解更多、更新的教育信息。

  她說,台灣的學生在大陸不僅應該學習繁體字而且應該學習簡體字,不僅應該學習台灣教材而且應該廣納大陸的教材。作為台商子弟學校,重要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融入大陸的社會。這樣,當他們父輩在大陸的產業輪到他們繼承時,他們將足以勝任。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8: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