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帶600雙襪子上學」是草莓族標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4-19 1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4/11/content_7957607.htm
2008年04月11日 09:06: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大學生帶600雙襪子上學 穿髒了不用洗直接丟掉
   這個學期,溫州某高校大一學生江宇(化名)從家裡帶了600雙襪子到學校,他稱,這樣就不用洗襪子,髒了就直接扔掉,換下來的襪子成堆地放在宿舍的陽台上。自己穿不完的,他還順手送給同學。(4月10日《溫州商報》)

    就算家長具備讓孩子「扔襪子」的經濟實力,這種做法也不能得到認同。洗一雙襪子也就兩三分鐘時間,舉手之勞就能讓孩子得到經濟以外的人格養成、珍惜意識、節儉意識以及勞動能力的熏陶、積累和提升。所以,懂教育的家長總愛用這樣的名言提醒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這位男生義無反顧將一雙雙襪子寧願扔掉,也不願去洗,他扔掉的不僅僅是襪子,更有彌足珍貴的道德無形資產和優良的精神養成,對物質的珍惜意識,對資源的節約意識,對生活能力的挖掘意識和對自強不息的敬仰意識都被扔到了垃圾桶內。久而久之,生活養成就容易滑向「拿來主義」,沒錢了,父母拿錢來!該吃飯了,父母端來!自己應該具備的承擔風雨、延伸責任、獨當一面的男人作派和大丈夫氣概蛻化成弱不禁風、四體不勤的小男人,這就是所謂的「草莓族」。

    草莓族說法源於台灣,就是說生於1980年以後的年輕人就像草莓水果,「外面光鮮奪目,卻質地綿軟,稍一施壓就整個抵抗不住變成一團稀泥,但是它的表層也疙疙瘩瘩挺有個性」,草莓族的特性是:「獨生子,從小被父母寶貝得不得了;從小不缺錢花,抗壓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低;一有小挫折就像草莓被碰撞到全身,被撞爛了無法恢復」等。

    用在今天的新聞中,這種說法可謂非常貼切。扔襪子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具有個性的另類浪費行為,這就是草莓身上凸凹不平、無法消除的羞恥「小疙瘩」。有名校博士生、碩士生,因為一點小挫折化不開就跳樓自殺。還有高校不少學生的悲觀厭世、厭學等,多是草莓心態的折射。讓這樣的孩子承擔未來建設重擔,不能不令人憂心忡忡!要讓草莓族堅強起來,結實起來,具備華美的外表,也具備堅實的精神內核。這就需要「基因改造」,家長、教育者要從過分溺愛中超越出來,將獨立自主、敢於承擔、大膽歷練、不怕失敗、暢飲苦難等嫁接到孩子的成長枝丫上,徹底擺脫不放心、不放手和放不下的多愁善感,造就真正的「下一代強者」。(雷泓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