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網民沒有地道的民族主義 勿把民粹當民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4-18 0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實事求是地說,無論誰把中國網民定位在「民族主義」層次,都是對中國網民的抬舉,因為他們既不代表政治主體,也不代表民族主體,蜷縮在虛擬空間發泄義憤,多半是對不公正現實的反抗

  最近幾個月,圍繞北京奧運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藏獨」勢力騷亂、奧運火炬境外傳遞受到襲擾、美國及歐洲議會通過涉華議案等等。  

  以上述事件為支點,中西方媒體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輿論戰,BBC、RFI、RTL和CNN等西方老牌傳媒先後加入攻擊中國的陣營,激起了世界華媒的同聲反擊,尤其是中國網民的反應以及聲勢浩大的譴責聲浪,可以看出人們對西方傳媒頻頻出現的「錯誤」和「紕漏」從不解到憤怒,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怒不可遏,他們不但利用網路揭穿真相,還直接參與某些西方媒體的直播節目進行抗議,並在多個國家發起了聲援北京奧運會、阻止「藏獨」勢力分裂國家的遊行活動。此舉引發了世界性的輿論狂潮,以致有西方分析人士驚呼:中國出現了「新民族主義」。

  所謂「新民族主義」,大概不同於當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時掀起的民族仇恨,也不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宣傳和行政命令,而是利用新技術手段由個體的心理感受彙集成的共同認知感。也許壟斷了傳統媒體話語權者沒有意識到,在他們心中言論自由程度不高的中國,竟然有如此寬泛的輿論環境。於是,看到近期包括中國一些媒體在內的世界相關言論,幾乎無一例外都在拿中國的「民族主義」說事。西方某些媒體稱中國出現了「新民族主義」並不奇怪,不可思議的是一些中國傳媒也對這個概念頗感興趣,甚至鼓吹「中國網路民族主義吹響了新號角」。如此一發不可收,世界各地傳媒紛紛轉載,似乎中國網民反對「藏獨」勢力騷亂、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尊嚴也成了「民族主義」。

  什麼叫「民族主義」?按照馬克思的論述,民族主義是一種狹隘的民族意識,是一種對自己民族的偏愛。馬列克斯•韋伯也說,民族主義是一個民族情感的共同契約,是以族群文化心理為主導的排外傾向。當然,這些學術層面的解釋在今天看來未必「放之四海而皆準」,但起碼有一點不能否認,就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對本民族的認同、歸屬、忠誠的思想意識。那麼,以這樣的定式分析,稱中國網民與西方媒體和「藏獨」勢力對壘為「民族主義」,並非是某些中國人一廂情願的「吹響了前進的新號角」,而是一個輿論陷阱。

  眾所周知,象徵著人類的「團結、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運動,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得以公認,首先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非民族」屬性,不論膚色不論種族集結在一起,所展示的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既然奧運會是人類社會的體育盛事,破壞奧運火炬傳遞就應該受到人類社會的譴責,作為2008北京奧運會的東道主,中國人理所當然要捍衛奧林匹克運動的尊嚴。但是,「民族主義」再強烈也不能保護奧運會,任何人認同這樣的邏輯都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踐踏。因此,給中國網民冠以「民族主義」稱號,無異於讓中國人承認「奧運非政治化」只是個避禍的借口。

  不僅如此,這個論調的險惡之處還在於混淆了「中華民族」和「漢民族」概念,很容易讓人產生另一種錯覺,認為反對「藏獨」是漢人的本民族利益思維和排外心理的延續。這種錯覺當然也會誤導世界——挑起事端的不但不是藉機滋事的藏族中的少數「藏獨」分子,反倒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大部分中國人。事實上,就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強烈反對「藏獨」,聲討干擾奧運火炬傳遞的行徑,主要是對有人分裂國家的行徑不滿。就像最近不少美國人抗議瑞典一家酒商「分裂美國領土」廣告一樣,情緒來自於最原始的維護主權心態,幾乎沒有多少「民族主義」色彩。

  英國人安東尼•D•史密斯在《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和族群一樣都是人們意識中的共同體,但通常沒有政治目標,在很多情況下也沒有公共文化,甚至沒有疆域空間。」這句話引申到中國網民心態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概括性。在近幾年中國網路事件中,人們看到「華南虎事件」、「黑磚窯事件」、「最牛釘子戶」等等,都是在網民的質疑中昭然於天下。這樣的表達沒有組織機構,也沒有地域限制,更沒有以民族權益和感情為核心的政治觀念,完全是平民發自內心深處的呼聲。當時西方輿論對此曾不乏先見,指出中國網民表現出了強烈的追求社會公平正義願望,是民主意識的覺醒。而同樣是這個被他們譽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群體,在聲討中國有關事件時是「民主意識覺醒」,到了聲討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的時候,卻成了一群排外的「民族主義」者。

  有人認為,造成西方媒體用雙重標準衡量中國網民的原因,是他們固有的傲慢與偏見。就算這種說法屬實,是不是應該再追問造成他們傲慢與偏見的原因又是什麼?豈知,這種對其他民族的蔑視和歧視才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義」,是在「公正」、「自由」名義下的標同伐異,是謊言被中國網民戳穿后炮製的障眼法。可憐一些中國傳媒機構,至今仍然按部就班沒有絲毫的機動性,不但天天跟著西方輿論營造的語境兜圈子,還偶爾興高采烈地睜著雙眼往別人設下的輿論陷阱里跳。

  實事求是地說,無論誰把中國網民定位在「民族主義」層次,都是對中國網民的抬舉,雖然這個群體中有不少社會精英,更多的卻是普普通通的民眾,他們對政治和政治宣傳不大感興趣,至少「民族主義」情緒並非有人想象的那麼強烈,所以在中國一直被視為良莠不齊之莠。他們既不代表政治主體,也不代表民族主體,蜷縮在虛擬空間發泄義憤,多半是對不公正現實的反抗。其實,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和中國新一代人一樣,喜歡吃西餐、穿西裝、開洋車,甚至把西式生活當作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這樣一個基本西化了的群體,哪裡來的民族主義?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西方媒體對美國人抗議瑞典酒商「分裂美國領土」的行為視作常態,單單把中國網民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奧林匹克運動尊嚴之舉稱為「民族主義」,進而當成對西方社會的威脅,那麼,即使中國真有「民族主義」興起,也肯定是被逼出來的。


作者:王龍

來源:中國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6: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