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4-18 0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大不可逆轉因素影響糧食發展。一是耕地和播種面積。我國耕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呈逐漸下降趨勢。1996年,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9.51億畝,2006年底降為18.27億畝,10年凈減少1.24億畝。從長遠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耕地減少的趨勢仍難以扭轉。與此同時,我國不少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二是水資源。我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匹配。三是消費快速增長。受人口增長、養殖業發展和工業需求拉動,近1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一直呈剛性增長,尤其是工業用糧增長較快,並且對糧食的質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氣候條件不穩定性增加。農業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產業。近10年我國年均受災面積達7.27億畝,農業防災減災、災后恢復生產的壓力比較大。據專家預測,未來氣候將會出現大的變化,如果不採取適應性措施,對農作物產量、種植制度和作物品種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農業基礎設施老化失修。2006年,全國耕地中有較完善灌溉設施的水澆地為8.25億畝,僅佔耕地總面積的45%,有40%的耕地處於不斷退化的狀態。近幾年,農業成災率居高不下,2004年我國因自然災害損失糧食610億斤,2005年達到690億斤,2006年增加到894億斤。目前,國內重要病蟲害已有100多種,而現有條件只能監測15—20種。

    農業經營規模小,勞動力素質低。我國人均佔有耕地不足1.4畝,人均經營耕地只有2畝,種糧比較效益不高。以2005年為例,種糧畝收益為243元,按人均2畝計算,人均獲得的糧食收入只有486元。近年來,糧食主產區一半以上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老人和婦女成了主要勞動力。農民受教育水平低、勞動力結構不合理,直接影響了農業科技接受能力,限制了新品種、新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推廣應用。

    糧食政策激勵作用逐漸降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近幾年,國家加大了農業補貼力度,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種糧效益明顯提高,但由於化肥、農藥、農機等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勞動成本不斷提高,糧食的比較效益仍然屬於最低的。2003年—2006年,糧食每畝實際收益(含補貼)分別為212元、382元、329元和320元。儘管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不斷加強,但總體上看,政策對種糧農民的激勵作用在逐年下降。

    國際糧食庫存減少,玉米資源產業鏈快速向工業延伸。近幾年,世界穀物生產年均增長幅度僅為0.4%,而消費年均增長率在1%左右,世界糧食庫存持續減少,造成糧食出口國出口減少,供求緊張,價格上漲。隨著石油日益緊缺、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科技的發展,從世界發展趨勢來看,玉米利用已主要不是作為養殖業的飼料,而是工業生產原料。如2006年美國用於生產燃料乙醇的玉米占玉米消費總量的22%,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60%,這對糧食安全和養殖業發展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