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幹部考核,群眾不認可數字高也白搭?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4-18 1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再實行一年一考核,而是安排在屆中、屆末進行;不再強調達標之類的整齊劃一,而是把更多力量放在指標的因地制宜上;某些指標完不成要扣分,超指標也不再加分;不易計量的指標不再考核,而把精力更多放在可量化考核的實在、精確上;考核指標有「規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幹部考核要引入民意調查……歷時一年調研論證,河北省委近日出台了全新的市委書記、市長及市級黨政領導班子考評辦法,幹部考核評價制度就此發生重大變化。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談到切實改進黨的作風時指出:要「以求真務實作風推進各項工作,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這一樸實而鮮明的論述,因為有著很大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在會場內外曾引發強烈反響。在實際工作中,人們都不難體會,多做「打基礎、利長遠」之事,很多時候成了一種很難實現的奢侈之舉。為什麼會這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單純強調經濟發展速度而形成一股急功近利風氣,進而影響到政績考核中的某些偏頗傾向。此外,無人肯做「打基礎、利長遠」的風氣之所以盛行,也源於民主制度的某些缺失。上述河北省委在幹部考核中的創新,正在於從體制保障的根本之點入手,從政績考核體系以及民主化程序入手,以求儘快終結心浮氣躁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殺雞取卵」式發展思路等弊端。

  但是誰也無法否認,幹部考核既是一個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難就難在幹部是受公民委託的社會管理者,而社會形態本身的複雜多變,必然導致對其工作價值評價的多元性。動態與靜態,有形與無形,短期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站在不同的角度,處於不同的時空,都能做出不同的解釋,給出不同的答案。這就決定了考核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但是最根本、最具方向意義的解釋與答案,又只能有一個。而將這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起內容科學完善、程序合理合法、操作簡便可行的考核體系,其難度可想而知。

  河北省委歷時一年調研論證拿出的這個考評辦法,我以為其中的兩大原則值得肯定。一是更講科學:不再一年一考核,把幹部任期作為一個考核周期,有利於保證一些跨年度規劃更好地落實,避免幹部的短期心態;一些指標,超額不再加分,有利於抑製為單純「掙分」而只顧一點、不及其餘,可從外部環境糾正工作中的不平衡現象;不易計量的指標不再考核,可以使考核更加去粗取精,卻偽存真。二是更講民主:引入了民意調查制度 設置滿意度下限等,民眾意見作為考核的重要權重,被列入考核體系,只要群眾不認可,數字高也白搭。兩條原則,具有較大的創造價值。

  但是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們,任何創新之舉,推行起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河北省委的上述做法,等於是打破了一個傳統,在推行的過程中,反對者、不適應的會有很多。因此,省里能否頂住壓力,在虛心聽取意見、不斷修正考評辦法中,堅持科學、民主的方向不動搖,無疑更有具挑戰意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