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青年記者》:新聞媒體批評是重要的政治資源

[複製鏈接]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8-4-14 1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4月11日 16:24:32  來源:青年記者  

  ● 喬新生

    近一段時間,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某些政治人物頻頻表示,「歡迎」新聞媒體批評政府工作。在一些地方,甚至還將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批評監督寫入「問責」制度中,如果政府官員不接受新聞媒體監督,或者對新聞媒體的批評不加重視,那麼,政府官員應當承擔政治責任。這說明一些政府官員已經注意到現代政治的內涵,意識到新聞媒體批評是重要的政治資源。

    一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各國的政治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上而下的封建政治形態,被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形態所取代,政治人物必須時刻接受選民的檢驗。在政治的「半導體」時代,政治人物只需對上級負責,不需要對選民負責。但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政治人物必須時刻注意選民的意見,確保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會因選民的普遍反對而發生動搖。

    在民主政治的過渡時期,上級官員在選拔下級官員的時候,除了考核其忠誠度之外,還必須關注社會輿論,關注候選人的民意基礎。這就迫使政治人物在執政的過程中,必須關注新聞媒體的批評,時刻注意自己在新聞媒體上的形象。他們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討好選民,也是為了引起上級官員的注意,從而為自己的政治進步鋪平道路。

    在政治關係中,除了政治人物與選民之間的關係之外,還有政治系統內部的各種關係。當政治系統內部鬥爭變得日趨激烈,甚至不可調和的時候,巧妙地藉助新聞媒體的力量,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上級考察幹部隊伍的時候,或者政治選舉的季節,各級領導幹部非常重視新聞媒體報道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在關鍵時刻一個不起眼的報道,就可能將政治對手置於死地;一個陳年舊案的新聞炒作,就可以了結一個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命。現在,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意識到與其被動挨打,不如牢牢把握新聞輿論的導向,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主導政治走向,謀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當前,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意識到了新聞監督在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他們把最好的新聞記者放在新聞輿論監督報道方面,甚至連一些非主流的新聞機構或者海外新聞媒體在內地的新聞分支機構,也參與到新聞輿論監督報道之中。他們這樣做在主觀上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但在客觀上也促使政治人物重視新聞媒體的批評,他們主動與新聞媒體搞好關係,從而避免出現不可控制的新聞報道局面。

    二

    政治人物歡迎新聞媒體監督,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特有的現象。從理論上來說,採訪報道權屬於公民權利的延伸,是公民憲法權利的自然組成部分,所以,新聞媒體必須自覺地站在公民一邊,積極主動地監督政治人物和國家權力機關。

    由於過去我們過分強調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把新聞媒體看作是黨的喉舌,因而限制甚至剝奪了新聞媒體對政治人物的批評監督權利。政治人物「歡迎」新聞媒體批評,更像是一種撥亂反正,是一種尊重公民憲法權利的表現。即使政治人物不歡迎新聞媒體監督批評,新聞媒體也應當把監督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為自己的天職。

    政治人物「歡迎」新聞媒體批評,從正面意義來看,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良好開端。但是,從操作層面來分析,如果政治人物主動「歡迎」新聞媒體監督批評,那麼,有可能產生的後果是,政治人物牢牢地把握住新聞媒體監督批評的主動權,新聞媒體在批評監督政治人物的時候,有可能被操縱,從而成為某些政治人物的提線木偶或者政治打手。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一些新聞媒體墮落成為政治鬥爭的「急先鋒」,他們在政治選舉期間,通過有選擇地批評報道,從而間接操縱地方選舉,為某些人謀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所以,新聞媒體對政治人物主動親近乃至「歡迎」新聞媒體批評,應當保持高度的警惕。因為這畢竟不是現代民主社會的常態,而是一種社會過渡時期不得已的妥協安排。新聞媒體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覺地站在公眾一邊,在各種政治鬥爭中保持相對超脫的地位,面對某些政治人物伸出的「橄欖枝」,應當謹慎應對,不能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政治人物的懷抱中,把迎合某些政治人物的政治需要看作是自己應盡的職責。

    新聞媒體批評是重要的政治資源。政治人物越是對新聞媒體流露出政治熱情,新聞媒體越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把法律上新聞媒體應有的權利,看作是少數政治人物的恩賜;更不能把依照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政府機關必須披露的信息,當作是新聞媒體主動批評政府工作的獎賞。

    新聞媒體批評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政治人物為了突出自己廉潔奉公的形象,在新聞媒體上披露拒絕受賄的情節,可是讀者恰恰從報道中發現了蛛絲馬跡,通過廣泛的深入調查,從而發現了政治人物貪污受賄的斑斑劣跡。這種富有戲劇色彩的社會現象恰恰說明,對那些「歡迎」新聞媒體批評的政治人物,新聞媒體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應該從他們身邊開始,調查貪污受賄犯罪線索,從而使新聞輿論監督真正發揮作用。

    歷史會記錄中國社會轉型期這一特殊的新聞現象。作為新聞媒體,面對政治人物的「友善之舉」,萬萬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因此而放鬆警惕。政治人物對新聞媒體過於「關心」,會損害新聞媒體的獨立性。所以,新聞工作者應當有平常心,應當了解新聞報道權的性質,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地監督批評政府機關和政治人物。

    三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意識到,政治人物「歡迎」新聞媒體批評,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表現,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特有的現象。但是,新聞媒體面對政治人物「歡迎」批評的姿態,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充當某些政治人物的打手,更不能成為愚弄百姓、掩蓋真相、轉移公眾視線的工具。新聞媒體應該時刻注意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應該把監督政治人物和國家權力機關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

    現在一些年輕的新聞工作者,看到政治人物通過網際網路與公眾交流,於是便欣喜若狂,以為新聞媒體獲得了政治人物的信任和支持,今後便有施展拳腳、大展宏圖的機會。他們過高地估計了新聞媒體在社會變革中的能量,也低估了政治人物的智商。政治人物通過網際網路與公眾交流,是現代政治的基本要求。如果政治人物不願意聽取公眾的意見,那麼,其決策的科學性就會受到質疑,在現實生活中就會碰壁。所以,政治人物主動接受公眾的批評,並且通過網際網路解釋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是政府提高執政能力的具體表現,也是信息時代對政府官員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新聞媒體必須注意,民意是可以選擇的,如果政治人物藉助網際網路或者其他新聞媒體,有選擇性地製造輿論,或者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那麼,新聞媒體就應當堅持自己的主體性,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世界,準確地把握方向,勇敢地揭露真相。

    批評不是政府的專利,就好像監督不是新聞媒體的專利一樣。如果新聞媒體與政治人物建立過於親近的關係,那麼,新聞媒體也會走上腐敗之路。現在有一些新聞媒體的記者因為濫用採訪報道權,非法聚集財富,而被司法機關繩之以法;有一些新聞媒體因為藉助於政府資源,不斷積累小團體利益,而成為公眾指責的對象。所以,新聞媒體面對政治人物的「高姿態」,應當堅守自己的立場,萬萬不可放棄自己的責任,與某些政治人物沆瀣一氣,損害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

    可以這樣說,政治人物「歡迎」新聞媒體批評,給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新聞媒體在製作新聞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而且還要考慮到新聞作品發布的時效性和社會效果。同樣的法律案件,如果在某些政治人物的授意之下,在選舉期間公開報道,那麼,就有可能給某些政治人物帶來負面影響。新聞媒體在關注新聞事件的同時,必須有靈敏的政治嗅覺、高尚的政治品格、紮實的業務功底,不要被某些社會假象所迷惑,而應該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背後所隱含的政治動機,從而製作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聞作品。在這個特殊複雜的年代,新聞媒體務必要把握好政治分寸,決不能為了滿足某些政治人物的個人喜好而誤入歧途。

    新聞是易碎品,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更是如此。同樣的新聞事件,選擇不同的報道時間,採取不同的報道角度,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政治效果。所以,新聞記者和新聞媒體一定要謹慎使用自己的權利,在波詭雲譎的複雜政治關係中,始終主持公道,捍衛正義。(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傳播法研究會會長)

2

主題

468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7
沙發
1333 發表於 2008-4-14 23:45 | 只看該作者
GOO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主題

2147

帖子

54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9
3
lpknx 發表於 2008-4-14 23:47 | 只看該作者

Righ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Hanxin 發表於 2008-4-15 20:23 | 只看該作者
批評西方新聞媒體是可以滴

周老虎事件,誰敢批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
 樓主|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8-4-16 07:16 | 只看該作者
筆者分析得還是比較中肯詳盡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19

帖子

25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1
6
xwangm 發表於 2008-4-16 08: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涼泉居士 於 2008-4-16 07:16 發表
筆者分析得還是比較中肯詳盡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