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幹部評陳良宇:膽子大,能辦事,也能闖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4-16 1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4月11日,天津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中央政治局原委員、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4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30萬元;犯濫用職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8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30萬元。

  《法制周報》報道,陳良宇案的判決,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西北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馮衛國接受《法制周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該判決是在法定刑幅度範圍內,根據具體案情和有關情節作出的,符合《刑法》規定和法律精神,陳良宇被依法定罪處刑,體現了中央嚴懲腐敗的決心。

  4月11日,天津市民張先生聽說陳良宇案在這一天宣判,上午10時就趕到了法院門口,此時,他發現警戒線外已有許多居民圍觀。這裡早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法院對面的小巷以及道路上都停滿了警車,出入天津二中院立案庭的必經之路,到處是警察。交警也在路口設崗。張先生說,「這種陣勢,一看就知道要審判高級幹部」。

  上午11時30分,一輛加長白色廂式車在9輛警車的護衛下,快速駛進法院正門。坐在白色廂式車內的正是陳良宇。

  據旁聽人員介紹,宣判從下午2時整開始,至2時40分結束,整個宣判持續40分鐘。當時,聽到判決結果,陳良宇神情平靜,當庭未表示是否上訴。隨後,押送陳良宇的車隊駛離法院。

  知情人士透露,一審宣判后,陳良宇很可能被送回看守所,等待上訴期,如不上訴,則轉押秦城監獄執行刑期。辯護律師高子程則表示,陳良宇健康狀況良好,對宣判已有心理準備,是否上訴要尊重陳良宇本人的意見。

  判決時,陳良宇妻子黃毅玲與胞弟陳良軍獲准進入法庭旁聽,這也是陳良宇身陷囹圄一年半后,首次與親屬相見。

  記者發現,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陳良宇受審聽判的鏡頭。這是陳良宇自2006年9月從電視鏡頭消失后,首次向公眾露面。畫面中,62歲的他在兩位法警的攙扶下,走上被告席,其神態黯然,一身藏藍色西裝,沒有系領帶,兩鬢斑白。

  據《財經》雜誌報道,幾天前,陳良宇案合議庭成員已赴北京,撰寫陳案的判詞。消息人士稱,以往天津二中院審理重大案件,合議庭都是在天津當地撰寫判詞,然後上報最高法院。

  半個月前的3月25日,陳良宇案已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其犯有三宗罪──受賄、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

  而陳良宇兩項濫用職權罪行,均與上海社保案直接關聯:為不法商人張榮坤獲取10億元社保貸款,以及低價收購上海城建投資公司持有的滬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經營權提供便利,由此造成國有資產損失3.21億元。此外,陳良宇還幫助中國華聞控股有限公司獲得上海社保的10億元委託貸款。

  陳良宇玩忽職守,為幫助其弟陳良軍從上海寶山區非法圈地354畝,由此造成的國家損失達3441萬餘元。陳良軍將土地使用權轉手倒賣,非法獲利1.18億元。

  庭審過程中,陳良宇的一個意見和兩句話被廣為關注。

  據旁聽者介紹,法庭調查顯示,陳良宇兒子陳維力在上海申花任挂名副總經理后,有一次,上海申花董事長郁知非請陳良宇吃飯,陳維力並不在座。餐后,郁知非用公司卡結賬。陳良宇當場問郁,其子陳維力是否有這樣的卡?郁知非隨後立即給陳維力辦了一張卡,陳維力坦然受之。律師認為,當時陳良宇只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足以認定為索賄。

  陳良宇當庭也表示,自己當時只是問問兒子是否有這樣為公事結賬的卡,並沒有別的想法。這是整個庭審過程中,陳良宇發表的有限的意見之一。

  庭審中,辯護律師提出,在弟弟陳良軍倒賣土地問題上,陳良宇只應負領導責任,不構成玩忽職守罪。控辯雙方對此一時爭執不下。

  此時,陳良宇突然主動對律師說:「你們別爭了,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有責任的。」

  陳良宇在兩分鐘的最後陳述中以感慨的語調連說三聲「對不起」:「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上海人民,對不起我的家人。」

  「膽子大,態度強硬,能辦事,也能闖禍。」一位老幹部這樣評價陳良宇。陳良宇專橫跋扈的性格,伴隨其30載仕途,直至歸於沉淪。

  陳良宇所犯受賄罪中,有一條是讓上海新黃浦集團原總裁吳明烈為陳良宇的父親陳更華換房,新換住房同舊房差價大約為93萬餘元。此外,陳良宇的家人還接受吳明烈的安排出國旅遊,吳明烈用公款支出34.2萬元。

  而在此之前,人們看到的卻是不為父親分房批條子和「麵疙瘩區長」的陳良宇。

  陳良宇就任上海市老幹部局局長后,便向曾在文革時期被迫交出住房的父親陳更華表態:「老幹部中要解決這類問題的人很多,我不能先為自家著想」;此後他升任黃浦區區長,又告誡家人不要反映住房問題,「決不能打我區長的牌子」;到了1989年10月,陳更華欲致信市長反映住房問題,托兒子轉交,再次遭拒。

  時任黃浦區區長的陳良宇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很晚才能回家。肚子餓了,總是讓食堂做點麵疙瘩充饑,於是就得了「麵疙瘩區長」這個風趣的綽號。

  與陳家交往半個多世紀的上海市老幹部張黎也曾撰文敘述:「我到醫院幹部門診看病,恰遇他也在那兒排隊候診。看到我,他站起來打了個招呼,還把我讓到前面」。張黎在文中感慨:「黨的高級幹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個人在醫院默默排隊候診?」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設全面啟動。陳良宇大力度引進外資,親自策劃實施了黃浦區舊城改造。數年間,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成為陳良宇重要的政治資本,在仕途上也扶搖直上。1992年10月獲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兩個月後,便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

  有一個細節是,他1992年1月被外派英國進修學習,獲英國政府提供的「志奮領獎學金」,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學習一年。然而,學業尚未結束,已逢上海黨政領導換屆,陳良宇卻匆忙中斷學習提前返回上海,於當年10月獲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兩個月後,他又順利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此事助長了他「非我莫屬」的驕橫跋扈的氣焰。

  在當上市委書記前,陳良宇給上海媒體的印象是「為人低調」,但成功「上位」后,他驕橫跋扈的性格便開始顯現。到其案發前,上海媒體更是經常接到其秘書秦裕或宣傳部門指示,直接為各種關於陳良宇的報道「定篇幅」、「定版位」,為其樹立親民勤政的形象。

  上海電視媒體每晚6時30分的新聞報道長約25分鐘,而陳良宇晉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后,就立即通過宣傳部門給電視台「規定」:凡是有陳出席的活動,報道篇幅不能短於3分鐘,而且必須在6時30分的新聞開播后率先播出。

  2005年8月,陳良宇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的一次重要反腐會議上,向上海市各主要領導幹部強調要認真貫徹中央反腐方針,加強對領導幹部的重點監督,他還重點談到了預防國有資產流失、城鎮拆遷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實際上,此時的陳良宇已是「台上說一套,台下做一套」。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曾在一篇文章中認為,在上世紀80年代,陳良宇是上海市委重點培養的年輕幹部,有水平、有能力、思想解放、辦事果斷,在任上海市副職領導期間,的確為上海的改革開放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人是會變的,他身上存在的性格弱點和缺點,非但沒有伴隨他一帆風順的升遷得以克服或遏制,相反得到縱容和發展。

  文中談到,1992年春,中央某領導住在上海西郊賓館,時任上海黃浦區區長的陳良宇未經批准,擅闖西郊賓館打網球,遭中央警衛局人員阻攔后,他竟大發脾氣吵起來。此事驚動了當時的上海市領導,立即打電話對他厲聲斥責。

  任人唯私的「小圈子」作風,最後使陳良宇走向末路。

  陳氏幹將吳明烈,從一街道辦副主任被破格提拔為黃浦區房地管理局局長。在區內舊城改造及外灘照明工程中,吳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與企業談判的任務基本由其完成。

  出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分管人事幹部后,陳良宇拉幫結派更加肆無忌憚。時任黃浦區副區長的陳超賢已出現經濟問題,陳良宇卻斷然將其調任長寧區區長。

  前述老幹部表示,陳良宇看上去提拔了很多年輕有抱負的幹部,但這種提拔並無嚴格標準與正常程序,首要標準就是與他個人關係好。比如陳良宇喜歡體育,出任市委書記后,就將他原來的網球教練、一名區級學校的體育老師提拔到市政府辦公廳任職。

  據《財經》報道,1995年1月,被稱為學者型官員的秦裕,破格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師入選上海市委辦公廳,並開始擔任時任市委副書記的陳良宇的秘書。伴隨陳良宇由市委副書記到市長,再由市長到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秦裕亦一路當紅,人稱「上海一秘」。但正是陳良宇的這一愛將,在1995年4月至2006年6月擔任陳良宇秘書期間,涉嫌受賄680萬元,並與4名女性保持不正當性關係。  事後表明,正是陳良宇的「身邊好友」秦裕等人的「牽線搭橋」,加劇了陳的腐化蛻變。同樣,於社保案中落馬的損友吳明烈、幹將祝均一等人,皆為查處陳良宇提供了重要線索。陳良宇涉嫌受賄的部分證據,是由上海新黃浦集團原總裁吳明烈提供。有人稱,吳明烈同陳良宇交往20多年,算是鐵哥們。社保案發後,他把陳良宇交往的明細賬交了出來,什麼時候送陳良宇及其老婆什麼東西,上面都記得清清楚楚。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發。中央紀委會同有關部門對該案進行調查,發現陳良宇身陷其間。2006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作出了對陳良宇有關問題進行初核的決定。

  2006年9月24日,陳良宇被免去上海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務,中紀委展開調查。2007年7月,陳因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來源:中評社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