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絕對想不到:美國人最羨慕中國人什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12-6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viewthread.php?tid=23135&extra=page%3D1
狼大爺 發表於 2007-12-5 06:21  

「你覺得美國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什麼?」我剛到美國時,對中國感興趣的牧師Paul曾經問我這個 問題。正當我絞盡腦汁尋找「最佳」答案時,Paul感嘆道:「你們中國人對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孫在一起,其樂融融,令我們很羨慕!」

在國內時,我就聽人說過,「美國是兒童的樂園、青年的戰場、老人的墳場」,但對牧師Paul的感慨還是感到有些意外。尊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難道美國人不尊老?

我開始留心美國社會中的老年人。

老人很少和子女一起出現

和中國不同,美國老年人基本上是獨來獨往,即便已是七八十歲高齡,也是自己開車去購物。偶爾能看到老夫老妻攙扶著走在街上,但很少看到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當然,年輕人見到老年人,多半會打聲招呼,或為老人開門、讓道。

我到過10多戶美國人家做客,家裡多數只有一對夫妻,孩子大了都不和他們一起住。許多美國人到了18歲,寧願家裡空著大房間,也要到外面去租房子住。我的朋友Randy有5個兒子,但目前家裡只有最小的兩個男孩和他們夫妻倆在一起,已經長大的3個兒子,雖然都在本地工作或上學,也沒有結婚,但先後都搬到外頭去住。

我太太在醫院上班時,認識了一位患晚期肺癌的白人老太太。她丈夫早年去世,出院后,她孤身一人住在家裡。老太太的女兒在外地工作,回來陪母親幾天就又走了。平時,教會的熱心人輪流去看望老太太。當然,像這樣身邊沒有親人照顧的老人,可以選擇去老人院,但據說那裡費用很高。

「我只希望他們經常回來看我」

我當志願者時,認識了一位叫Maurg的老人,他聽說我對美國老年人的生活感興趣,便邀請我到他家,以便參觀老年社區。

這個由宗教組織創辦的老年社區規模很大,有百來座小別墅、一座3層的大型老年公寓和一座老人保健中心。年近八旬的Maurg和太太住在其中的一幢別墅里。Maurg告訴我,這是社區專門出租給沒有房子的退休老人住的,每月的房租是600多美元,比社會上的租金便宜將近一半。但簽約時,租房者必須先繳納一筆9萬美元左右的「入住金」(主要用於房屋的維護),退租時可返還其中的95%。Maurg夫婦惟一的女兒在外地工作,每年都會帶著兒女回來和老人團聚。Maurg 十分喜愛他的第三代,特地向我展示了印在掛歷上的外孫和女友的浪漫合影。

接著,Maurg領我去老年公寓參觀。這裡有不同規格的套間供老人選擇,公共活動區內,餐廳、禮品屋、圖書館、活動室、教堂等一應俱全。Maurg說,住在這裡的多半是單身老人。和Maurg熟識的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讓我參觀了她那50平方米左右的套間——廚房、卧室、客廳、衛生間各一個,每月租金2179美元,僅含水電、有線電視、班車等費用,不包括三餐。

這比社會上的租金高出好幾倍。我問老太太,為何選擇住在這裡。她說,住在這裡有兩大好處:一是和老人們住在一起,比較熱鬧;二是這裡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萬一有事,也有人照應。我試探著問:「這麼大一筆錢,是不是需要孩子們支付?」老太太坦率地回答:「我自己有退休金,還有一些理財的收入,應該夠用。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我不想要他們的錢,只希望他們能經常回來看我。」
給老年人的「特殊服務」

在老人保健中心,我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情形。這裡的房間都是單間,像賓館那樣,有的房間里還擺著兩張床。居住在這裡的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不少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專人24小時護理。這裡的費用高得驚人,每天的房費在149 美元到164美元之間。我問一位社會工作者:「這麼高的費用,老人長期住得起嗎?」她回答說,這些老人入住時先要交一大筆錢,等到快花光時,中心會和老人的家屬聯繫,如果實在有困難,工作人員也會幫忙申請政府補助。她還說,老人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寂寞,所以中心經常邀請老人的家屬來探望。

在老年社區里,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很多「人性化」的服務:老年公寓允許老人養寵物;圖書館內,安裝了可放大書本文字的設備,便於老人閱讀;老年公寓內居然還有兒童活動室,那是為來看望老人的孩子們準備的;在老年公寓走道的轉角處,裝有擴大視野的凹凸鏡,避免發生碰撞。一對準備出門的夫婦,掛著老年社區統一印製的胸牌,他們說:「即使走丟了,別人也會根據胸牌上的地址把我們送回來。」

儘管美國有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來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與後代失去聯繫,感到無助、孤獨,享受不到天倫之樂。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子孫滿堂,這點很令美國老年人羨慕。

中美兩國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文化差異使然。許多中國家長心甘情願地為孩子犧牲一切,因而希望孩子長大后對自己孝順。美國人則認為,培養孩子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自我犧牲」;孩子的回報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

美國《海外校園》雜誌曾專門就中美「孝道」的不同展開討論,得出如下結論:中國文化趨於依賴子女,美國文化贊同獨立;中國文化敬重長者,美國文化提倡平等;中國文化中的孝敬以責任、義務為基礎,美國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為基礎;中國傳統社會沒有為所有人提供社會福利和服務,而美國有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

主題

95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沙發
fushengchu 發表於 2007-12-12 23:4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年輕一代(有條件出去自己住的)也在向美國青年學習。中國的老年人也會像美國老人看齊的。
老年社區,老年公寓和老人保健中心會加快步伐進入中國,中國會同國際接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3
ezychinese 發表於 2007-12-14 17:1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老人與孩子-其樂融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4
搗鼓 發表於 2007-12-15 13:32 | 只看該作者
接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5
xmm2008 發表於 2008-2-13 08:05 | 只看該作者
真要接軌?和老人住在一起真那麼可怕?一定要向老美學習?奇怪的論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16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6
芬芳欽草 發表於 2008-3-20 11:33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覺得還是中國模式跟方式.較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1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7
freemanchen 發表於 2008-3-23 08:10 | 只看該作者
我們要取長補短,建立完美了社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74

帖子

10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1
8
cutebuffy 發表於 2008-4-10 10:32 | 只看該作者
我同意2樓的說法。現在都是獨身子女,將來都是2口子要養老少2-3代人,任務是艱巨的。中國的老人像國外老人(不但但是美國老人)那樣入住養老院,也是必然趨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150

帖子

2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9
9
二俠 發表於 2008-4-15 09:3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父母的愛絕對不是無私的,而是很自私的,都希望將來子女對自己孝順,養老回報。中國的父母把應盡的社會責任當成了無私的奉獻。我周圍的這種例子很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9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10
翎燕 發表於 2008-4-15 21:22 | 只看該作者
是的. 所以常常忽視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我們要引以為界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