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追尋真相 哈佛女孩劉亦婷,究竟靠什麼進入哈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15 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亦婷考取哈佛線索

  劉亦婷沒有參加SAT考試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由ETS主持的「學術水平測驗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被多數大學用做比較不同地區、不同高中、不同評分制度的標準。而且SAT是美國大學所能夠得到的、惟一可以比較來自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學生成績的標準,所以它對錄取與否的作用非常之大。

  這樣一個重要的考試,劉亦婷並沒有參加。可以說,這是劉亦婷在申請中的一個很大的劣勢。

  托福成績僅達到基本標準

  托福成績對於美國大學來說作用不大,旨在消除校方對你語言交流能力的一些疑問。你只要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了。比如劉亦婷的640分就是一個標準。

  學校成績(GPA)申請作用有限

  至於GPA,對於高中生申請者來說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學校成績判分鬆緊不同,很難將此作為學生橫向比較的依據,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就是明確表示GPA不重要而學習物理的動機和興趣才最重要。

  課外活動成績不突出

  對於美國大學來說,課外活動很重要,美國各學校把課外活動作為幫助學生增長才幹、適應社會人生的重要措施,經常進行考核。有些名牌大學甚至將考生課外活動表現作為總評分的25%%。各大學競相錄取學科成績優良而課外活動表現突出的學生。

  那麼,劉亦婷參加課外活動情況如何呢?她在日記中寫道:

  「我計算過我們每天在教室里學習的時間有9個多小時。我們每天有一大半時間泡在書本里。我曾試過每天抽出半小時打乒乓球,結果感到時間一下不夠了,常要做到晚自習結束,根本沒時間複習預習。」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第283頁)

  試問,一個連打乒乓球的時間都沒有的學生,能夠指望她在課外活動方面有什麼傑出表現嗎?

  國際競賽成績競爭力不夠

  按照一些留學專家的觀點,競賽的成績除了國際競賽外,其他的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用處。中國每年會誕生數十個國際競賽的獎牌獲得者,在這點上,劉亦婷的競爭力明顯不夠。

  個人藝術特長明顯欠缺

  申請人的藝術作品,可以由大學的教師進行評價,並決定是否在評審錄取時對申請人的特長進行特殊考慮。這方面劉亦婷明顯欠缺。

  個人陳述十分空洞

  劉亦婷寫的個人陳述,比較空洞,思考方法也有比較明顯的錯誤。

  專家推薦信打動了哈佛

  一些留學諮詢專家也認為,能夠找到和申請者有關的名人推薦作用極大,甚至會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這個環節可以說是劉亦婷最能打動招生委員會的地方。

  劉亦婷的推薦人是拉瑞·席慕思。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那本書中,作者以異常仰慕的文字介紹了這位「傳奇人物」。

  「拉瑞早年畢業於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校』之一的達特茅茨學院法學院。憑藉著過人的才華和勤奮,很快在美國法律界初露頭角。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律師,還是美國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法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世界第六大律師事務所——『格信』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老闆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 第322頁)

  我想,看了拉瑞先生的經歷后,任何一個中國申請者都會羨慕劉亦婷的運氣。因為以這個人的資歷推薦劉亦婷,在其他條件平平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錄取。更何況,拉瑞先生與一些美國名校有著一定的人脈關係,就在他推薦劉亦婷之前,他已經推薦了兩個中國學生,這兩個學生的申請都獲得了成功。

  面談的過程並不公正

  面談很重要。起碼哈佛大學是這樣對外宣稱的。不過,就是這麼重要的面談,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很潦草地進行了。可以說對劉亦婷的面談極大地違反了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一貫標榜的客觀、公正原則。

  而讓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始料不及的是,曝光這件事的恰恰是受益者自己———劉亦婷的家人。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那本書中我們可以完整看到事情的經過。

  「2月初的一天,哈佛招生辦突然來了一封電子郵件,很抱歉地通知婷兒說,他們無法在成都找到一個能做面談的哈佛畢業生,並問婷兒是否可以到上海或北京去面談,並要求婷兒補充一份能讓招生委員會了解她學業水平的論文。

  這個郵件讓我們又驚又喜,看來,婷兒已經在初步篩選中引起了哈佛招生辦的興趣!我們馬上把這個郵件轉發給拉瑞,他立即行動起來,幫助婷兒查找在中國西南地區工作的哈佛畢業生。

  我們也到處托親拜友,希望在較近的城市找到一個哈佛畢業生當面談人。很快,拉瑞來了一封電子郵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找到了一個哈佛畢業生……』

  拉瑞找到的這位哈佛畢業生,竟然就在成都!他就是做新聞文化工作的喬。」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 第383頁)

  面談人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考官,對他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客觀、公正。請讀者注意,確定這位面談人的關鍵人物並非哈佛招生委員會,而是劉亦婷的推薦人拉瑞。

  我們僅從常識上就能推斷:由推薦人為自己的推薦對象尋找考官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接下來我們看到,拉瑞不僅為劉亦婷跑前跑后找到這個考官,還親自徵詢這個人的意見,並迅速地把他的情況和通訊地址告訴了哈佛招生辦,哈佛招生辦也以最快的速度給他寄去了面談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哈佛招生委員會真是給足了拉瑞面子。

  看著拉瑞忙前忙后的一幕,我們是不是有理由懷疑:這個哈佛畢業生喬對劉亦婷進行的面試將毫無客觀性可言。

  推薦人的聲望讓哈佛選擇她

  劉亦婷選擇了11所大學,這11所大學里有二流的大學也有一流的大學,因為要拉開檔次。如果以通知書為準的話,最終有4所大學錄取了劉亦婷,也就說,有7所大學拒絕了劉亦婷。

  有的讀者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劉亦婷能被排名第一的哈佛錄取,而被排名靠後的二流甚至三流學校拒絕了呢?

  劉亦婷被哈佛錄取,起關鍵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薦人拉瑞。拉瑞在哈佛有比較好的人脈關係。或者說,在哈佛招生委員會那裡有著很高的聲望。

  而那些二三流的美國大學,可能與拉瑞一點都不熟悉。也就是說,拉瑞的推薦在他們那裡沒有一點作用。而劉亦婷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根本就讓他們提不起興趣。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劉亦婷的推薦人拉瑞的努力下,劉亦婷在沒有驕人經歷,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陳的情況下被哈佛等大學錄取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她走入哈佛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結識了拉瑞這個推薦人,而這個推薦人又是這樣的有能量、如此地熱心助人。   疑問與解答

  拉瑞為什麼會推薦劉亦婷

    拉瑞為什麼會推薦劉亦婷,是因為她「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嗎?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這個說法不大可信,拉瑞畢竟與劉亦婷接觸時間短暫,而且又有文化上的隔膜,僅憑數面之緣就做出這樣的判斷未免草率。

  一個專家給我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角度。他說,一個中國人如果滿口社會責任,中美友好,為人類作貢獻,如果他沒有實際行動,在中國人看來,多半會有唱高調之嫌。但是,如果你在老外面前說這些,他們立刻會肅然起敬,驚訝於為什麼這麼小的年紀就懂得這些,而且還能滿臉真誠地表達出來。

  我仔細翻看了《哈佛女孩劉亦婷》那本書,發現了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劉亦婷在讀中學時作為成都外國語學校的代表訪問美國,那麼,她究竟是如何脫穎而出,被最終選中的呢?

  對這個問題,劉亦婷在書中有著繪聲繪色的解答。

  「爸爸用慣有的沉穩語調說:『我想,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比人們想像的更為深遠。』

  就這樣,我利用睡前的時間,跟父母一起詳盡地討論了可談的話題:

  ——中美兩國有不少值得回憶的史實。

  ——中美兩國人民過去就存在著友誼,將來更需要友誼。

  ——美國人搞現代化有不少經驗,中國正需要行之有效的經驗。

  這一下,我真正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該跟這位友好的美國律師談些什麼了。」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 第325頁)

  看完這段談話,我能感覺到,用這段話來對付拉瑞這個對中國國情知之甚少的老頭兒,肯定會有極大的殺傷力。

  對於自己的表現,劉亦婷也不無得意,她喜滋滋地追憶了那次與拉瑞面談的經歷:

  「後來,拉瑞告訴我,他那天面談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覺得我很特別,馬上引起了他的注意。」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 第328頁)

  對這個事情,我們從另外的角度加以考慮,那就是父母和孩子聯手準備台詞應對面試,這是否有不公平競爭的嫌疑呢?是否有「作弊」的嫌疑呢?這樣的面試能反映出面試者真實的水平嗎?劉亦婷敢不敢告訴拉瑞,她面試時所說的話是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密謀」的結果呢?我相信她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否則她根本不會得到拉瑞的賞識。

  劉亦婷終於如願來到美國進行訪問,而且還在拉瑞的安排下,應邀參加了一個電視訪談節目。其間,有一個片斷異常的精彩。

  「訪談快結束的時候,主持人向我們提出了同一個問題,將來計劃幹什麼?是否想到美國上大學?

  我的同伴們都說將來希望能到美國上大學。

  當主持人問到我的時候,我平靜地回答:『我不準備到美國上大學。因為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先學好自己國家的文化,然後再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我計劃將來搞經濟工作。不過,我想做經濟工作並不是因為自己想掙很多錢,而是因為我的祖國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 比如說,在貧困地區還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錢而不能上學,我希望自己將來有能力幫助他們。』

  當時我還不知道,泰勒先生的大女兒瑞切爾,在電視機前被我的回答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我回到她家的時候,她激動地擁抱著我說:『中國青年太了不起了!在我們這兒的孩子們只知道吃巧克力冰淇淋的年齡,你們卻在思考自己國家的問題,思考自己對人類的責任……』

  對這次訪談成功最感到興奮的,大概還是拉瑞。C-SPAN的主持人剛說『再見』,拉瑞就在直播間外站起來大聲歡呼著:『太棒了!太棒了!我為我的選擇感到驕傲!』拉瑞不僅為他選擇的中國中學生而驕傲,更為他選擇了中美人民友好的事業而自豪。」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 第335頁)

  如今,六七年時間過去了,劉亦婷已經從哈佛畢業並走上了工作崗位。我們在《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這本書中了解到,劉亦婷的確從事了經濟工作,工作單位是美國的一家諮詢公司。劉亦婷為什麼沒有選擇到中國去幫助那裡的窮人,而是選擇了美國的這家諮詢公司,難道她進入這家公司是曲線救國,間接地幫助中國的窮人?

  我不知道拉瑞是不是還能記起劉亦婷幾年前說的那些豪言壯語……

  好了,下面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拉瑞為什麼會推薦劉亦婷?

  我想,拉瑞推薦劉亦婷,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非理性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差異的問題。

  抓住機遇

  蜀中無大將 亦婷當先鋒

  在多元化的辦學思路下,哈佛等大學每年都會給中國內地一定的獎學金名額,以鼓勵內地的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所以說,當時跟劉亦婷競爭的是多數還處在懵懂無知狀態下的中國內地的中學生。1998年的時候,國內高中生到海外留學剛剛興起,拿獎學金到美國讀書這種事大家想都沒有想過。而劉亦婷卻在拉瑞先生的指引下在高中時便走上了留學之路。這正是劉亦婷的機遇或者說運氣所在。

  不過劉亦婷的家長似乎「不知道」這個事實,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中,劉亦婷的家長不無自豪地寫道:「拉瑞只推薦婷兒申請名牌大學,而名牌大學即使在美國,也是供不應求的。競爭的主要對手將是那些早就在摩拳擦掌的美國優秀中學生。」

  在中國當時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劉亦婷的脫穎而出便有「蜀中無大將,亦婷當先鋒」的味道了。不過,她的直線思維的家長卻並不認為自己孩子的成功來自幸運與偶然,他們認為自己的女兒就如同成都起飛的波音747,會按照精心設計的航線,精確而準時地降落在美國。

  可是我知道,劉亦婷降落美國,不過是一出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好戲而已。

  事件評析

  揭露「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

  「教育界的假冒偽劣產品太多了,過去,這些假冒偽劣產品主要集中在假文憑,假學歷,假論文上,現在,則主要集中在『假』的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上。」剛剛出版《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一書的作者蕭愚,不無憤懣地向記者說了上述這番話。

  蕭愚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某電視傳媒的總編輯和CCTV《實話實說》欄目的策劃,近年來他廣泛涉獵於普通教育和英語教育等領域,著述頗豐。蕭愚認為,一些作者和出版者在利益的驅動下,炮製出一批跟偽科學十分類似的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足以對讀者造成誤導。但是,由於教育專家們的集體失語,使得這些假冒偽劣的教育產品得 以大行其道,甚至被許多家長奉為教育孩子的圭臬。比如,近些年風光一時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象,便是教育界這種怪現狀的典型反映。

  蕭愚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培養模式完全是反素質教育的,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偽素質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也根本不是其家長標榜的素質培養紀實,而完完全全是一本典型的「家庭應試教育」培養紀實。其家長於今年推出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也充滿了以偏概全、自我表揚、牽強附會、按圖索驥、堆砌神壇等諸多問題。蕭愚認為,劉亦婷的學習方法不僅根本談不上先進,而且是完完全全落後和過時的。

  蕭愚在《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一書中仔細剖析了劉亦婷進入哈佛的真相,他認為,劉亦婷根本不是靠什麼全面的綜合素質進入哈佛的,而是充分利用了哈佛大學乃至全美大學在招收中國學生時存在的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缺陷。蕭愚認為,中國的家長們如果能夠看清楚劉亦婷進入哈佛的真正原因,也許會更加理性地看待劉亦婷的培養方法以及其家長的教育理念。

  蕭愚稱,除了「哈佛女孩劉亦婷」這一現象本身值得深思外,另外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是國內諸多教育專家對於這一現象的態度。「哈佛女孩神話」誕生已經四年有餘,國內教育專家除了北師大教授趙忠心、新東方學校徐小平等少數人之外,卻大多處於失語狀態。這種集體失語的直接後果是,千百萬家長被這個神話愚弄了達四年之久。蕭愚認為,正是國內教育專家「守望者」職責的缺失,使得教育這個領域如今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假冒偽劣產品。

  蕭愚希望,以「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的揭示為契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教育打假的行列中來,也希望眾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大智慧,不能人云亦云,偏聽偏信,或者盲目模仿,接受庸醫開出的藥方。

  正是由於美國大學漏洞多多,一些在國內連普通大學都考不進去,根本就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學生,竟也能夠堂而皇之地進入美國名校。因為他們只要將自己包裝成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申請者就可以了。可以說,如果你不擅長包裝,即使你真的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你也未見得能進入美國大學。

  那麼,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些學生的家長都模仿劉亦婷的家長去寫什麼「哈佛男孩」、「MIT女孩」、「耶魯boy」、「普林斯頓girl」,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受歡迎。可與這些「素質教育紀實」炮製者的名利雙收相對應的,是不明就裡的家長被愚弄,是無辜可憐的孩子們被誤導、被傷害。所以我一直認為,幫助這些家長和學生弄明白男孩女孩們進入美國名校的真相,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

  既然一些中國學生可以利用美國大學招生制度的漏洞堂而皇之地進入美國名校,那麼,我們是不是有理由懷疑,劉亦婷進入哈佛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其家長標榜的什麼「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而是抓住了美國大學在中國招生的漏洞呢?

[上一頁]  [1]  [2]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