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蒙:從文化緊張到文化和諧 奧運隨想之弘揚中國文化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4-15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著生存危機、生存悲情,同時也是文化危機、文化悲情。各種文化方略之爭,莫衷一是,誓不並立。改革開放之後,一方面是從來沒有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樣地敞開國門,學習吸收先進的一切文化果實,一方面,也從來沒有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樣地強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2008年北京主辦奧運會,並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意義非常重大。從文化學的意義上來說,是強調文化的共同性與互補性,這表明:中國與世界正在尋求溝通與互相認同,在繼承弘揚傳統與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的選擇中,人們已經不耽於零和模式的此取彼棄,而是追求傳統與現代的雙贏
   
    ●我們的國家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地重視文化,珍惜文化,強調文化。我們至少可以有所期待,更多的文化交流溝通互補,古老的中國文化的更多的傳承、發展與更新,以文化和諧、文化交流與文化互補的期待與努力取代文化緊張、文化焦慮與文化對抗的前景,是可能實現的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著生存危機、生存悲情,同時也是文化危機、文化悲情。一方面是陌生的、敵意的與強大有效的西洋的船堅炮利。一方面是親愛的、古老的卻又在西洋主導的異己的世界面前一籌莫展的列祖列宗留下來的文明傳統。
   
    這裡有雙重的文化失望與文化對抗。一是對傳統文化的失望:它竟然不能幫助我們挺直腰桿,擺脫落後挨打、積貧積弱:一句話,在實現我國的現代化方面,傳統文化似乎顯得無能為力。一方面是對西方的現代文明的失望,它在科技上是先進的,然而它的競爭意識、慾望趨動、個人主義、金錢與商品崇拜、法律治國、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與形式邏輯,又是我們不熟悉乃至一時難於接受的,何況它給我們帶來的竟然是侵略、掠奪、民族恥辱。我們一方面要對抗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另一方面要對抗傳統積習的抱殘守缺,誤國誤民。變法圖強吧,困難重重,而且面對著違背祖訓、被西洋化掉吃掉的危險與指責。以不變應萬變吧,則只能衰微滅亡。
   
    於是長期以來,出現了文化緊張、文化焦慮、文化衝突與文化對抗。
   
    同時出現了文化烏托邦,以為可以全盤西化,最好連中文都廢除。或者仍然留戀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舊夢。此外中西體用之爭,改良與革命之爭,學美國與學蘇俄之爭,國粹派、洋務派、鄉村建設派、實業救國派與其他各種文化方略之爭,莫衷一是,誓不並立。
   
    這樣的緊張性,使人進退都不好掌握。學西方學多少才合適?中華文化傳統中何者精華,何者糟粕?中國文化傳統如何適應現代化的需要與步伐……不論是讀書留洋,語言文字、學術思潮、音樂美術、衣食住行,無不舉步維艱,步步爭議,事事鬥爭。
   
    馬克思主義來到了中國,使中國現代史與文化史面貌一新。但同樣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是照搬蘇俄,還是使之與中國的實際、中國的文化傳統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當然不是舶來品,而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文化的指導思想。同時中國文化當然又是世界文化、人類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於是有了拿來主義,有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的方針與實踐,有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改革開放的文化方針與成果。一方面是從來沒有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樣地敞開國門,學習吸收先進的一切文化果實,一方面,也從來沒有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樣地強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不是糟粕!)。
   
    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出現,隨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隨著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方針的明確與成熟,開始出現了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的可能性。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2008年北京主辦奧運會,並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意義非常重大。從文化學的意義上來說,強調文化的共同性與互補性,這表明:近代以來的國人的文化緊張、文化焦慮、文化悲情對抗的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中國與世界正在尋求溝通與互相認同,在繼承弘揚傳統與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的選擇中,人們已經不耽於零和模式的此取彼棄,而是追求傳統與現代的雙贏。國人的精神資源正在迅速地擴大,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正在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我們中華文化的主動性正在恢復。
   
    當然和諧決非易事,某些文化衝突與文化摩擦難以避免。對於中國的偏見與思維定勢仍會長期存在。國人的某些狹隘與不文明現象的消除,也決非一日之功。各種文化爭論(例如對於奧運場館與國家大劇院建築風格的爭論,關於傳統節日與西洋節日的興廢的爭論,關於國學的爭論,關於帝王電視連續劇、關於某些走紅影片的爭論……)仍將會長期存在。但是我們積極申辦與舉辦奧運會已經說明了我們對於世界性的奧林匹克精神與原則(和平非戰、重在參與、世界人民與運動員間的友誼、更高更快更強、公平競賽即費爾潑賴——fairplay等)的認同。世界積極地到中國來參加2008盛會,也是對於中國的發展與進步的認同,對於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與獨特性的認同,對於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中國的友好、好客、現代性與組織能力的認同。2008北京奧運會,是一次體育盛會,也是一次文化盛事。
   
    我們的國家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地重視文化,珍惜文化,強調文化。我們至少可以有所期待,更多的文化交流溝通互補,古老的中國文化的更多的傳承、發展與更新,以文化和諧、文化交流與文化互補的期待與努力取代文化緊張、文化焦慮與文化對抗的前景,是可能實現的。
   
    而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將在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構建中得到空前的弘揚與創造性的發展。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4-15 10:58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