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摩根大通:只買睡得著覺的股票 三處避險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2 2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摩根大通近日發布了一份《低PE中小盤股分析報告》,據市場人士說,此報告以量化數據找出了2008年動蕩行情中值得長期持有的個股,號稱「買了可以睡得著覺的股票」,這在一些基金經理中引起熱烈爭議。

    報告指出,經過長時間的下調之後,目前香港市場的中小盤股非常具有防守性。在過去三個星期,恆生小型股指數(Hang Seng Small Cap Index)已經反彈了14%,而小盤股的市盈率已經跌至15年來新低。
     公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貴和便宜的區別。香港一位投行高層4月18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儘管受到業績穩定性、資產負債表情況,以及企業管治等問題的影響,有些小盤股的市盈率不高。但是從調查中也可以發現,港股存在一些完全被市場誤解的公司,其股價應該高於目前的水平。

     摩根大通的報告就重點提到5家被誤解的高素質、低PE的公司,分別是首長國際(0697.HK)、嘉華國際(0173.HK)、上置集團(1207.HK)、華鼎控股(3398.HK),以及巨騰國際(3336.HK)。

     被誤解的中小盤股

     摩根大通指出,香港方面的小盤股交易存在很大的估值折扣,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小盤股的流動量不夠,進不去,出不來;另一方面,小盤股在業績的穩定性、可預計性方面存在不穩定因素。有時候小盤股的業績增長很快,但是其現金流情況,資產負債表是否足夠強健等方面都可能有問題。而且,小盤股在與投資者溝通、企業管治等方面也被投資者懷疑。

     不過,研究表明,拋開上述的不利因素,仍然可以發現一些交易量不錯、被投資者低估,或者低估原因只在目前有效的中小盤股。摩根大通的報告,對香港市場上2008年的PE低於7倍,2009年的PE低於6倍的中小盤股(市值在1億美元-30億美元之間)做了一個統計。

     結果表明,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公司共有65家,這些公司都具有增長潛力,而目前的價格都比較便宜。在這65家公司裡面,有一些完全被市場誤解的便宜公司。報告推薦了5家公司,分別為首長國際、嘉華國際、上置集團、華鼎控股,以及巨騰國際。

     以首長國際為例,根據香港交易所的資料,其主要業務是鋼材產品製造、銷售及貿易,製造及裝置廚房及洗衣房設備,航運及發電。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首長國際的資產凈值約為68.1億港元,純利14.0億港元,每股盈利0.2212港元。

     摩根大通的報告指出,目前市場只注意到:該公司無法給出令投資者信服的盈利前景,航運鋼板存在不利消息,以及可能面臨主要機構投資者拋售股票的壓力等。

     但同時市場也忽視了首長國際的一些利好因素——2007年該公司將其高端產品的價格提高了80%,今年也將提高50%。同時,該公司可以將其航運鋼板的產能轉移到油氣管道等上。首長國際在鐵礦石、煉焦煤等上游領域的勘探,也從今年開始成為發展的利好因素。目前市場預測,首長國際在2008年的PE為5.2,2009年的PE為4.6。摩根大通的報告將其目標價定為5港元。

     只看兩大因素

     市場的情況對於中小盤股的影響很大,去年7月份香港的中小盤股見底,到10月份的時候大盤股才見底。而與大盤股相比,小盤股的回調幅度也小很多。

     摩根大通亞洲區中小企業研究主管唐志剛認為,「歷史上都是這樣,如果聞到一絲經濟或市場開始變化的味道,中小盤股是第一個被賣掉的。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下調之後,現在的中小盤股非常具有防守性」。

     在香港市場上,有些公司的基本面一直在改善,但同時股價被賣到只剩原來的30%,從十幾倍的PE被打到只剩3-4倍的PE。唐志剛解釋說,主要因為那些持有該公司股份的基金,在市場回調時擔心有出貨壓力,可能也面臨贖回和清盤的壓力,所以造成滾雪球效應。

     從交易流動性的角度來看,流動性不好的股票,如果被幾大基金持有,第一個拋出來的基金,比第二個拋出來的,起碼可以多回收20%-30%。

     此外,在香港市場上還有其他加劇滾雪球效應的因素,比如槓桿。唐志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一些香港本地券商在買股票的時候,可以借給投資者兩倍的槓桿,當股價跌30%的時候,投資者就被強行平倉。在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強行平倉會加速市場的下滑。上述因素綜合起來,在熊市過程當中,會使風險迅速釋放,導致每次市場下跌的時候遠遠超出其應該下跌的幅度。

     目前香港市場受到兩種力量的影響。一是美國經濟的情況,包括美國政府不斷讓美元貶值、降息,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量的流動性需要找到一個可以避險的地方。

     現在公認的可以避險的地方,一是商品市場(commodity market),特別是包括大豆、農產品等軟商品,以及包括石油、黃金等硬商品,二是外匯市場,三是新興市場。

     唐志剛表示,接下來是全球對資產收益和風險重新分配、估值的過程。香港市場已經下跌超過30%,其他很多新興市場也在跌。不過回調之後,如果當地企業業績的增長可以不受影響的話,該市場還是很有價值的。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