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操——被誤讀的亂世英雄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4-8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並稱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拓者。他憑藉自己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廣泛地搜羅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之局面,並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開創了文學上的新風氣。



在「煮酒論英雄」中,曹操曾驕傲地向劉備表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不止是曹操自己,時人也多將曹操視為「英雄」。名士李膺的兒子李瓚就說:「天下英雄無過曹操。」而東漢末年以品評人物出名的許劭,預言曹操將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語被晉人孫盛篡改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被顛倒了的評語,經過《三國志》的注引和《三國演義》的熏染,塑造出一個「亂世奸雄」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曹操的看法。



論者的一個中心在於曹操不忠於漢室,欺凌獻帝,鼓勵其子曹丕篡漢,有失君臣之道。但平心而論,曹操對漢室是有功勞的。特別是在他的早年時期,不附權奸、匡時濟世的言行,史跡斑斑可考。



曹操出身顯赫卻不高貴。祖父曹騰曾是宦官的總頭領,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官至太尉。曹操因此被斥為「贅閹遺丑」,名士們始終瞧不起他。但曹操卻以鮮明的立場反對宦官。他出任洛陽北部尉(負責首都洛陽北部治安)時,大宦官蹇碩的叔父違反城門禁令,被曹操下令處死。後來出任議郎時,上書譴責宦官擅權的不當,並公開為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宦官迫害的陳蕃等作辯護。連出自敵國之手的《曹瞞傳》也推崇其「不避豪強」的政績。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0年),曹操發布「明志令」,稱他青年時期希望天下太平,做一個清官,或歸隱鄉里,讀書射獵。後來又當上典軍校尉,想為國家討賊立功,死後能夠立一墓碑,刻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從曹操步入仕途后的作為來看,這是符合實情的。雖然他也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畢竟是對漢王朝有保全之功;興兵討董卓,雖未成功,也是堂堂正義之師。在他迎回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漢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一個政治家不應該過多地受到傳統道德標準的局限。曹操雖是漢末軍閥混戰的參與者,也有過屠城、殺俘的行為,但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在他,而在於社會制度本身,在於外戚與宦官專權和鬥爭所造成的政治腐敗以及董卓暴政的結果。曹操不辭鞍馬,馳騁疆場,最終統一了北方,使北方獲得了幾十年的相對安定,人民得以安居,經濟得到恢復,民族關係也有了很大的緩和,他的功績已經無人能及。「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實在是結束北方軍閥混戰的有功人。



其次,曹操比較關心人民疾苦。實行屯田制,招募農民開墾荒地或讓軍隊耕戰結合。不僅解決了軍糧之需,也使一些貧苦農民的生計得到解決。打敗袁紹后,曹操就下令免去了百姓一年的租稅。他還規定,由國家供養那些孤寡孱弱的女性和陣亡的官兵家屬中無法生存的人。



再者,曹操「唯才是舉」,大膽任用能人。他先後頒布《唯才是舉令》等,強調要把那些有治國用兵之術的能人選拔出來,即使這些人有污辱之名、見笑之行,也在所不惜。歷來政府均以德行為首,而曹操剔除所有基本道德要求,真是曠古絕今。其實這是針對東漢時徵辟察舉注重所謂名節德行,導致虛偽造作盛行的世風而發的。曹操也不是完全無視仁義道德,在《舉賢無拘品行令》中,曹操要求舉薦「至德之人」。從結果上看,曹操的用人政策成效顯著,在他身邊聚集起了大批來自不同階層的出色人才,不少豪傑之士向曹操獻出了一輩子的忠誠。在天下大亂之際,真正有能力解決困難的進取之士,比空有虛名、獨善其身的德行之士要重要得多。當曹操被世俗視為大奸大惡的代表人物時,又豈是這位提倡過仁義禮讓及先王之道並得到眾多豪傑效忠的人生前所能想象得到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沙發
Crossing 發表於 2008-4-8 11:49 | 只看該作者

曹操屠殺十二宗紀錄列表--整理自正史

    簡表如下:uuz凌雲雕龍
    
    ====================================
    
    |序號 時間    敘述           出處    
    
    ====================================
    
    |一、 初平四年  屠慮、睢陽及夏丘    《後漢書.陶謙傳》    |
    
    |二、 興平元年  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後漢書.陶謙傳》    |
    
    |三、 興平二年  屠雍丘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
    
    |四、 建安三年  屠彭城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五、 建安五年  坑官渡八萬人      《後漢書.袁紹傳》    |
    
    |六、 建安九年  屠鄴城         《後漢書.孔融傳》    |
    
    |七、 建安十二年 屠柳城         《三國志.魏書.公孫度傳》|
    
    |八、 建安十六年 屠大陵         《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
    
    |九、 建安十九年 屠興國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十、 建安十九年 屠袍罕         《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
    
    |十一、建安二十年 屠河池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十二、建安廿四年 屠宛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
    
    死亡人數由於失考,暫以保守記載估算:
    
    一、徐州之役:二十萬。
    
    陳志以謙兵(陶謙軍隊)死者萬數,范書則凡殺男女(包含人民)數十萬人,兩書共同特徵為「泗水為之不流」),數十萬範圍可從二十萬至九十九萬(數個十萬,故知二個十萬以上,上限未滿百萬),但取最低值。
    
    二、官渡之役:八萬。
    
    陳志載明八萬,獻帝起居注卻七萬,舍野史而取正史。
    
    三、以上合計最少曹操下令殘殺二十八萬以上。
    
    不過這僅為部分,其他如屠柳城雖收降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有無執行「圍而後降者不赦」而全殺,或者攻破已置百官的河首平漢王,應屠殺多少人才能滅其國?死亡人數雖未記載,所以應該趨勢正向發展。這些戰果協助曹操平定黃河流域,此為勝仗所帶來的必要犧牲,成功者的榮耀總是踏在失敗者的屍體上,既然要彰顯曹操用兵神武,何必客氣屠刀亡魂太少。
    
    按蜀亡時才有兵十萬二千人,吳滅時有兵二十三萬,檢視二十八萬以上,足夠成立鼎足三分的國家。
    
    其餘如誅夷董承、王服、種輯、馬騰三族、收弒董貴人與伏皇后及宗族百餘人,誅殺呂伯奢、邊讓、孔融、楊修、許攸、婁圭、袁忠、桓邵、許攸、崔琰、魏諷、華佗及周不疑、逼死荀彧等非大規模殺戮(據說以上諸案只為單獨個案,不具普遍性),故有所遺漏不算在內。
    
    滿嘴仁義也許是偽君子,但是殺人不多;放肆屠殺卻還很真小人,活口絕無僅有。
    
    ──
    
    所引史料:
    
    一、《後漢書.陶謙傳》:「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二、《後漢書.陶謙傳》:「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后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三、《三國志.魏書.呂布傳》:「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邈詣袁術請救未至,自為其兵所殺。」
    
    四、《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五、《後漢書.袁紹傳》:「餘眾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
    
    六、《後漢書.孔融傳》:「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七、《三國志.魏書.公孫度傳》:「十二年,太祖征三郡烏丸,屠柳城。」
    
    八、《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餘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
    
    九、《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初,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餘年。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
    
    十、《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為皇后。省雲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縣領其民,合以為新興郡。」
    
    十一、《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合、朱靈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西平、金城諸將曲演、蔣石等共斬送韓遂。」
    
    十二、《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3
Crossing 發表於 2008-4-8 11:52 | 只看該作者

全面認識一個人太難了

 一、文學曹操
    
    建安三年,曹操賦作《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二、歷史曹操
    
    《後漢書.陶謙傳》:「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后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曹瞞傳》:「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閑。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三、比較言行
    
    ─────────────────────────────────
    
    |文學曹操           歷史曹操            |
    
    ─────────────────────────────────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沒雞小意思,曹操所到,     |
    
    |               「雞犬無餘」,連狗都不放過。  |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還有活口太不小心,曹軍過境,  |
    
    |               「墟邑無復行人」,一個也不能少。|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4-8 20:3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8-4-8 11:49 發表
    簡表如下:uuz凌雲雕龍
    
    ====================================
    
    |序號 時間    敘述           出處   ...





要統一中國曆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說是在兩千年之前
秦始皇時期, 長平之戰秦軍一次便坑殺趙降兵40萬.


秦軍對近40萬俘虜心有餘悸。白起假意許諾說準備把降兵中身體強健的帶回秦國,而年老體弱傷殘幼小的會放歸趙國。趙人不疑。白起又以酒肉安撫降卒,后令秦兵以白布裹頭,吩咐說「凡首無白布者,即系趙人,當盡殺之。」趙國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就戮。40萬趙軍,一夜俱盡。史載當時「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

史料:


《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二十一》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


  
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觽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



《資治通鑒 卷第五》

  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武安君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內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兵及糧食。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於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於齊、楚,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強秦。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九月,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急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趙括自出銳卒搏戰,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4-8 20:39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評秦始皇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3)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4)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5)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4-8 23:30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自由人AA 發表於 2008-4-9 12:52 | 只看該作者
全面的人都會因為瑕疵而不全面,全面做到夠狠的只有毛澤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7
Blue Ivy 發表於 2008-4-10 19:1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語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自由人AA 發表於 2008-4-11 19: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lue Ivy 於 2008-4-10 19:17 發表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語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這個一丈的大夫下手賊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9
搗鼓 發表於 2008-4-12 1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