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軍視中國潛艇為頭號大敵全力發展新反潛武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4-13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4月12日  青年參考


資料圖:美軍M80短劍高速快艇


資料圖:中國新型戰略核潛艇


  坐擁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水下力量,美國海軍對反潛作戰的研究仍然不遺餘力,並一直尋找合適的假想敵。4月出版的美國《國防月刊》(National Defence),載文,力主應研發更多新式反潛裝備,以便應付持續發展的中國常規潛艇。

  常規潛艇也能叫板核潛艇

  文章開篇指出,據統計數字顯示,全球目前總共有39個國家擁有377艘不同型號的常規動力潛艇。

  就綜合戰力而言,常規潛艇肯定無法同美國海軍批量裝備的大型核潛艇匹敵。但在使用靈活性、操作簡便性等方面尚有足夠潛力可供發掘。特別是在那些水文條件複雜的沿岸水域,原本為深海作戰設計的美軍核潛艇如果貿然挑釁,未必能從「主場作戰」的常規潛艇那裡討到多大便宜。

  據了解,為了能夠更好地應付常規潛艇的挑戰,美國海軍已逐步加強了針對性訓練。甚至還專門從國外租用了一艘類似的型號,專門用來模擬「敵軍潛艇」的攻擊。但即便如此,向來靠硬體吃飯的美國人仍然希望配備更多更先進的技術裝備,以便在戰時能用更低的代價獵殺敵方潛艇。

  「多任務潛航器」是反潛戰核心

  按照《國防月刊》的說法,即將完成開發的美軍新一代反潛戰裝備是由多種武器組成的龐大系統,由於充分運用了人工智慧和信息技術的研究成果,其作戰能力比從前有本質提升。據介紹,每套系統都囊括了水面艦艇、無人飛行器和「海鷹」直升機在內的多種平台,處於核心地位的則是兩艘由洛·馬公司製造的「多任務潛航器」(RMMV)。

  作為整套系統的「眼睛」,外觀酷似微型潛艇的「多任務潛航器」平時由艦艇搭載,使用時發射入水,依靠遙控或事先設定的程序向目標所在區域前進。這種無人駕駛的運載工具雖然沒有武器,但可以配備大功率、高精度的聲吶,採用單艇出擊或兩兩配合的方式,搜尋隱藏在淺水區的敵潛艇。因為採用遠程控制,該系統在作戰時不易驚擾敵軍,而且可以讓操作人員處於敵軍射程之外以確保安全。在確認目標的準確位置后,「多任務潛航器」就會自動召喚在附近待命的直升機,由後者空投魚雷將敵方潛艇徹底摧毀。這套系統的效率要比從前那種「單打獨鬥」式的戰法高得多。

  負責對這套反潛戰裝備進行測試的美軍官兵表示,新系統在各方面的表現都「令人驚喜」。如一切進展順利,整套系統大約能在今年秋天以前投入應用。按計劃,美軍將把包括「多任務潛航器」在內的武器首先配備到其最新型的「瀕海戰鬥艦」(LCS)上,希望這種快速而輕便的艦艇充當起可靠的「潛艇獵手」。

  稱中國水下部隊「威脅甚巨」

  美國海軍既然將反潛作戰置於如此重要的位置,其假想敵自然也不僅僅是某些「流氓國家」。雖然美國官方從未說明開發上述各種新型裝備的原因,但「中國因素」卻是無法迴避的議題。對此,《國防月刊》引用美軍現役軍官的分析指出,「當前的東亞地區暗流涌動,而中國常規潛艇實力的增強,無疑是推動這場水下軍備競賽的首要力量」。

  文章稱,中國目前總共擁有10艘「宋」級、32艘「R」級和至少一艘「元」級常規潛艇。除了這些國產型號以外,解放軍海軍還從俄羅斯購買了多達12艘的「基洛」級常規潛艇,其搭載的「俱樂部」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軍艦艇「威脅甚巨」。為進一步證明中國潛艇部隊的強大實力,該文還舉出去年末,解放軍一艘「宋」級潛艇同美軍「小鷹」號航母在台海對峙的事例,並稱該潛艇「給美方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軍情分析人士認為,作為維護與實現美國全球戰略的工具,美國海軍一直有主動尋找「假想敵」的歷史傳統。中國之所以成為它今日的主要目標,某種程度上是美國軍工產業和軍隊為維護既得利益而蓄意炒作的結果,另外也和一些「鷹派」人物對中國的成見有關。在無法形成充分互信的情況下,中國水下實力的增長還會進一步刺激美方的神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場針對中國潛艇的「暗戰」必將進一步升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