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華人財富地圖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4-10 2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段時間期貨的帖子很火,很多爭論到最後焦點就是:掙錢了嗎?說到掙錢,期貨只是金融手段的一種,而金融也不過是百業中的一種,當然,是比較特殊的類別。

紅袖說的無非就是中國境內的商品期貨,目前中國還沒有金融衍生品市場。我和中國最大的期貨公司打過交道,也認識些圈子裡的人,期貨這個話題實在是沒有討論的必要。能夠參與這個市場的,如那些和期貨交易品種有關的生產,貿易商,他們大多已經開練了,就算開發新客戶也不是到海歸網來;個人投資者,多數人在等那個遙遙無期的股指期貨,對商品期貨有能力和興趣做的人寥寥無幾。而國際方面的衍生品市場,紅袖和她後面的公司還是幼兒園水平,在這裡只有聽對沖大哥等人講解的份。

我覺得對於期貨新手和年輕人:1。不要指望這個發財,你如果掌握的各種資源成不了大鱷魚,最好別積極摻和,就是成了大鱷魚也未必有好結果。2。該了解熟悉的規則知道了,OK。記住那些K線圖,操練交易模型算不上什麼技能資本,不如趁年輕學些算得上[本事]的東西。這個市場隨時可以進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3。我覺得在期貨市場上3個交易日,因為心理壓力付出的健康代價估計要超過交易股票30天。我認識的一些交易員,很多都是鶴髮童顏,精神狀態就像戰場回來的老兵,稍有風吹草動就放鬆不下來。Bill Gates我也在公共場合見過了,人家當了多年世界首富也不是這個模樣。另外從全世界的富人榜來看,純粹做投資的也有世界級的富翁,但多數是基金公司老闆,看他們的簡歷很少有一直參與一線交易的。

所以這個帖子我們跳出期貨,聊聊全球範圍內的華人財富地圖。

為別人數錢是個挺無聊的事,但有人數錢也數出名堂,比如英國人胡潤(Rrpert Hoogewerf), 為中國富豪排榜多年,號稱「榜爺」,自己也據此成了貨真價實的百萬富翁(有媒體說他是千萬富翁,我覺得有水分)。只要你有華人的血統,無論是商界的老江湖,還是初涉塵世的新人,了解一下世界華人財富地圖都會有所裨益。

說到財富,先說一下我的財富觀念。還是那句老話: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一句,是在走出家門,校門,國門之後的切身感受,討論關於錢的話題是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討論多了,就會發現『錢不是萬能的』之真理性,個中妙趣,實在是值得玩味。

關於世界華人財富的榜單很多,現在的信息越來越透明,不同的財富榜,對財富的估算越來越相似。本文主要以此展開論述。至於說還有多少隱身富豪、隱形財富以及其中的貓膩,不在此文討論範圍之列。關於我個人和榜單上某些人物之間的故事,也許會在若干年後寫出來。

以2007年[全球華商富豪500強]為例,大陸367人,約佔73%,香港50人,佔10%。入選在2人以上的其他國家、地區包括:台灣18人,泰國13人,新加坡10人,印尼10人,馬來西亞6人,菲律賓5人,美國5人,澳大利亞4人,加拿大3人,巴西2人。

在富豪人均財富方面,香港200億元,台灣174億元,新加坡173億元,馬來西亞168億元,泰國102億元,菲律賓89億元,印尼78億元,大陸為54億元。

行業方面,主要分佈在房地產、金融投資、製造業、零售、通訊等行業。在前100位富豪中,房地產佔32%,金融保險佔20%,零售佔9%,製造業和交通物流各佔6%。房地產中的富豪是最多,但所佔比例逐年下降,金融投資和現代服務業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這些行業里的富豪財富增長速度加快,繼房地產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富豪之後,金融、媒體和娛樂、零售、服務等行業的富豪也紛紛湧現。

內地富豪中,第三名至第十名依次是:
浙江60人,廣東59人,上海46人、北京40人、江蘇37人、
福建20人、山東16人、遼寧14人、四川11人、河北10人。

人均財富方面,廣東為84億元,居於首位,上海次之,為65億元,北京第三,為59億元。

在另一個中國內地排出的國內富人榜上,可以看出,隨著500名富人財富總額的高速增長,他們之間也出現了財富加速集中和兩極分化的特徵。個人財富在30億元以上的富人掌握了7271.4億元的財富,佔500富人總財富的57%;而10億元以下富人所擁有的財富只佔到500富人總財富的7%,財富佔比出現了大幅下降。富者益富的馬太效應反映得淋漓盡致。

從各地上榜富人的總人數來看,浙江、廣東、北京、江蘇、上海位列前五,

而從各省富人擁有的總財富看,則是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分列前五。

今年浙江雖然仍是產生富人最多的省份,但浙江富人的財富總額卻不到今年財富最多的省份廣東的一半。廣東富人今年的財富總額是3093.8億元,較2006年大漲201.75%。浙江富人們80%以上從事的是紡織服裝、化纖、汽車零配件、包裝材料生產等低端製造業,廣東的富人中,40.84%來自金融和地產行業,這29名廣東金融、地產富人的財富總額達到1979.6 億元, 占廣東富人財富總額的63.99%。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遍布168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多達8700多萬人,他們手中擁有的資金高達17萬億,接近2005年中國大陸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18.2萬億元),其投資能力令世界各國政府刮目相看。海外華商一直是中國引進海外投資的主力軍,目前華僑華人、港澳投資者在境內創辦的企業約佔外資企業的70%,投資額約佔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

我又把名單分成幾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資產在7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物(不用美元計價,因為美元在貶值)。其中香港3人,新加坡1人,大陸1人(按照名單他們當中4人的資產都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但股價變動會導致財富增值或縮水,以下的分類也基於這個原因)。這5人的共同點就是1。都主要從事房地產業。2。都在華人控制的勢力範圍內經營,李嘉誠先生是個例外,所以他的公司是全球華人控制的私人公司里唯一的FORTUNE500強。由此也可以看出,大中華地區土地狀況和房地產在華人社會中的地位。

現在有句流行語:你成不了李嘉誠。這的確是大實話。你願意在上世紀40年代移民到香港並隨後受日本統治嗎?你願意在10幾歲就永別父親,中斷學業,走上社會養家糊口嗎?我就不願意,所以我也成不了李嘉誠。不過我也能在某些方面做到和李嘉誠先生類似,其中一條就是從下面例子中學來的。

洪小蓮當年是李嘉誠的秘書,那時李嘉誠先生的長江實業還未上市。當秘書,沒什麼消遣,洪小蓮就用午飯時間來看報紙娛樂版。李嘉誠剛好走過,說:「看這些東西,沒有益處的。」她當時想:「關你什麼事。我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幾十年後她說:「如果當年我的老闆不是李先生,就沒有今日的我。」

另外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先生最早是做塑膠花起家的,上世紀70年代後期,長江實業早已成為地產巨頭,可仍在生產塑膠花。此時,塑膠花早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有人問及李嘉誠,回答是「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現在很多頗具規模的老闆對員工也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的解釋是沒有李嘉誠那麼有錢。換一個角度看,他們沒有李嘉誠那麼有錢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做不到這一點。

其實看這5人,他們的創業發展之路有很多相似之處:全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背景,靠智慧和血汗打拚。對於他們後來的一些商業做法,各界都有不同評價,我也並非全部認同。但時至今日他們的故事仍然是激勵我前行的動力之一。

我把名單分成的第2層次是資產在600億到200億元人民幣之間的人物。
其中大陸16人(北京4人,廣東4人,上海3人,江蘇浙江共3人,四川,江西各1人),香港和澳門10人,台灣4人,新加坡3人,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4人。

從大陸名單可以看出:中國財富領頭羊地區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行業來看8人以地產為主業,另外還有4人以地產為輔業,再一次印證地產這個行業的特殊性。關於中國的房地產,寫幾十萬字也不算多,這裡我只提一點,很多地產大亨都不是學建築的,最初也不是乾地產行業的。如果我早生10年,也會走這條路。但是時過境遷,現在富豪名單里地產大亨和前幾年比是越來越少了。

另外這一層次的名單中首次出現了海歸,以高科技+風險投資+海外上市為創富之路,這也是海歸創富的經典之路。但整個名單中,海歸的比例微乎其微。可見數以十萬計的海歸事業多數仍處於起步當中,但我認為以後海歸上榜的比例會加速增加。在世界著名跨國公司高管中海歸比例要大於本土人士,薪水也不菲,進不了榜單的原因是多數在華跨國公司都已經定型,中國區高管拿到的股票及期權數量有限,就比不過那些佔有絕對控股權的本土家族企業了。

香港有影響的,以地產為主業的傳統家族有16個,這一層次香港和澳門名單隻有4人以地產為主業,而且這一梯隊地產家族的資產和上一梯隊的3人相差懸殊。這說明香港特殊地理位置和以前中國唯一對外窗口形成的優勢地位在下降,死守香港地產已經跟不上形勢了。向外擴張和業務多元化是唯一出路。

台灣4人和新加坡3人中,有4人是金融行業,而香港金融業的家族卻擠不進這一層。台灣首富終於不是地產界的了,而且台灣在這個500富豪榜上沒有一個是搞地產行業的,這挺有意思。可見港台經濟,人文環境的差別。

我把名單分成的第3層次是資產在200億到100億元人民幣之間的人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香港金融行業仍無人上榜,可見香港金融業國際化程度之高,當地人士根本占不到便宜。想想香港3家發鈔行有2家是英資的,1家是大陸的,最大的本土銀行恆生也被滙豐收購,這種局面也就不奇怪了。流氓小國菲律賓有4人在這個層次上榜,而美國和加拿大也終於各有了一個名額。

我有10幾個老同學現在是美國和加拿大公民,雖然我沒去過北美,但在美國TOP5公司的中國分公司干過,也有一大把的美國朋友,所以對美國的了解比一些中國的省份還要多。現在中國人去美國,當然都不會再有老中寫的『幾個月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恍惚了。

[全球華商500強]是把全球華商放在一塊排的,做為頭號強國的美國,其中美國華人只有YAHOO楊致遠,Abraxis Bio Science孫雄,搞GPS的高明,NVIDIA黃建生以及Computer Associates退休的王嘉廉這麼幾個人。應該會有遺漏的,但也不會太多,那些藏在美國的貪官不在統計之列。

這個現象值得好好說一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4: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