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3818
1811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2萬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14
98
39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0
22
4
註冊會員
102
21
大學預科(二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眾所周知的原因,咱中國還沒有與世界接軌,前後左右就那麼幾個友好國家,無需勞駕腳丫子,掰著手指頭就能曆數一遍,所以倍加珍惜。於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咱們的誠心忠心和愛心,比如送糧食,比如築鐵路,比如修電站,還比如,唱只歌來給他們聽! 我記得當時學習過一首歡呼中越兩國友誼萬古長青的歌,旋律輕快優美,令人朗朗上嘴,歌中唱到:越南中國山連山,腿連腿……,親熱得肉麻。這首歌是以高呼「萬歲萬歲胡志明!」「萬歲萬歲毛澤東!」兩句口號偶我,那時候,俺們小朋友唱到偶我,無不高舉小胳膊,聲嘶力竭,小細嗓發出的音調基本上沒了調門,深得老師讚許。
到了1979年,隨形勢演變,這首歌的內容也發生根本性轉變,雖然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山還是那座山,但歌中唱到:越南中國刀對刀,炮對炮……,再也不肉麻了。那一年還發生一件事,使我與越南不僅產生國恨,而且結下了刻骨的家仇——鄰居曲大伯的獨子,我哥的發小+結拜兄弟+同連戰友,犧牲在越南高平,我哥也身負重傷,左胸口挨了一槍,離心臟不足三指,貫通傷。印象里,曲家哥哥生的俊朗,像他媽媽一樣能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他與我哥從小玩到大,一起當兵,又分到一個連隊,兩人不是親兄弟勝是親兄弟。哥說,曲大哥中的是高射彈,碗大的傷口,什麼都打爛了。曲伯伯就這麼一個兒子,這麼一個生的俊朗、拉一手漂亮小提琴的兒子。後來大哥回家探親,俺爹領著他到曲伯伯家,說,這小子歸你們了,讓他給你倆養老送終。 如今,曲伯伯已去世多年,他遺下的老伴就住在我哥家,大哥大嫂入則孝,出則涕,盡心儘力侍奉著老人。當然,這也是大哥應盡的義務,因為老人家的閨女嫁給了我哥,也就是說,我哥的發小+結拜兄弟+同連戰友的親妹妹嫁給了她哥哥的發小+結拜兄弟+同連戰友就是我大哥。至此,各位看官莫要誤會,俺哥嫂的婚姻可絕對不是父母包辦,包辦婚姻是封建主義糟粕,兩家父母都與封建主義鬥爭了一輩子,哪能犯那錯誤。據我母親回憶,嫂子還在抱著布娃娃的年紀時,就鄭重其事地跟我哥說,你等著,長大了,我一定要嫁給你。呵,兩個青梅竹馬的人兒,書寫了一篇愛的童話。 世事無常。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越兩國的形勢又有了根本性演變,不再刀對刀,炮對炮,但那首不知名的肉麻歌也不再唱了;再後來,似水光陰漂白了我們紅色的記憶,也漂白了我們記憶里血染的風采。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在網際網路上聽到一首越南歌,Dem Lao Xao,裴東尼作品《戀戀三季》里的配曲,一首響徹網路纏綿得盪氣回大腸的愛情歌曲。說起越南電影,我小時候看過好幾部,像《阿福》、《山區女教師》、《歸鄉的路》,現在還有點印象。其實,這不是說我有超人的記憶力,蓋因那個年代我們能看到的外國電影就那麼幾個國家的片子,比如蘇聯的列寧在什麼什麼系列,比如阿爾巴尼亞的《第八個是銅像》、《海岸風雷》、《寧死不屈》還有朝鮮的《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鮮花盛開的村莊》,翻來覆去放給你看,你想記不住都難,當然,現在你想看一次也難。 自從聽了Dem Lao Xao,我愛屋及烏,便找來裴東尼(Tony Bui)的作品認真觀摩了一下,不禁驚心動魄,原來我憎恨的國家也能生產出觸及靈魂的東西,而在觀摩了陳英雄的作品后,我當初對這個地圖上鞋拔子似的國家的印象,徹底顛覆了。
雖然我極不願意麵對這種心態變化,但我還是沮喪地承認,在感動人性的藝術上區分國界,是愚蠢的。 記住這幾部片子吧,《戀戀三季》,《青木瓜之味》,《夏天的滋味》,《三輪車夫》,看看湄公河岸的故事。 上述的電影這裡無需我讚美,網路上俯仰皆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股溝和白肚上摸索一下,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 現在,給各位看官貼出Dem Lao Xao,歌聲中,想想過去的事,想想以後的日子,那時候你我都在幹什麼。我不知道,生活變幻莫測,很妖冶。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後一頁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