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娛樂網 2008-02-15
三交鎮是坐落在山西中陽縣西部靠黃河的一個渡口,南北兩面環山,兩面臨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鎮內有重兵把守,沿河有堅固的工事,劉志丹對同志們說:"越往南走,離中央總部越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打通山西前線和陝甘寧蘇區的聯繫。"
4月14日拂曉,圍攻三交鎮的戰鬥打響了。紅軍指揮部設在南山頂上的黨家山,距一團陣地不遠,一團很快從東南面攻上山,進展順利,連接拿下敵人的許多碉堡,南山守敵見勢不妙,全部撤到北山固守,劉志丹便命令一團向北山攻擊,與二團夾擊北山之敵,時至中午,攻擊不大順利。這時才發現,原來的情報不準確,以為敵人只有一個營,實際上是一個團部,兩個營,還加上個炮兵連。劉志丹和宋任窮商量,讓宋留在軍指揮部掌握全面情況,他親自到一團陣地去看看,宋讓負責保衛工作的特派員裴周玉和參謀等隨劉志丹一起去。就在一團的陣地上,劉志丹英勇犧牲。
裴周玉親眼目睹了劉志丹犧牲的情況,他在回憶錄中寫到:山包上只剩下劉軍長、警衛員和我3個人。當時,雖然已經是4月了,可是正碰上寒流的襲擊,天氣顯得特別寒冷,劉志丹迎風站在高處,觀察和諦聽著周圍的一切動靜,他嫌棉帽的耳扇礙事,把帽帶也綁起來,不一會就把臉凍得紫一塊紅一塊的,他也毫不理會,只是停一會從衣袋裡掏出那一塊舊懷錶來看看,他站在那裡,眼下就是我們所要攻取的城鎮,面前就是我們所要消滅的敵人,看著他氣宇軒昂的表情,真像恨不得一口要把敵人吞下去似的。然而,我們這時既沒有炮,也沒有炸藥,全要依靠著紅軍戰士的英勇,依靠著紅軍指揮員的智慧,來殲滅敵人,取得勝利。
就在劉志丹指揮著紅軍戰士對敵人重新發起攻擊的時候,又是那挺敵人的機槍,突然射來一陣罪惡的子彈,奪去了我們親愛的軍長的生命。
當時我曾幾次拉過劉志丹的衣服,讓他姿勢低一點,防止危險。誰知就在我最後一次拉他時,見他兩隻手往胸前一抱,踉蹌著要跌倒下去,我不禁驚叫了一聲,上前忙把他抱住,同時急喊警衛員說:"快去叫醫生。"
子彈是從劉志丹左胸部穿過去的,很可能是傷著了心臟,傷口處流血很少,他的面色迅速地變得蠟黃。當我抱著他下到山包後邊時,他已昏迷過去,呼吸極度微弱。
停了一下,他神志有些清醒了,他那種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還想為黨為人民作更多事情的精神,似乎一下子全部迸發出來,用勁掙扎著。低聲告訴我:"讓宋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
接著只看見他嘴唇蠕動,卻再也聽不見聲音了,當醫生來到時,劉志丹已完全停止了呼吸。
另一個目睹劉志丹犧牲的人,就是警衛員謝文祥。謝在回憶錄中寫到:奪取三交鎮的戰鬥在激烈地進行,我軍英勇作戰,殲滅外圍之敵,但由於地形對我不利,敵人火力過猛,紅一團損失較大,三交鎮沒有攻下來,志丹非常著急,準備調紅二團團長於占彪率領部隊發起猛攻,他為了戰鬥的勝利,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到了一團二連的前沿陣地上,這個陣地是個小山頭,離寨子里的敵人不到300米,敵軍居高臨下,憑藉堅固工事架有機槍,匪軍還不停的搖旗吶喊。我二連指戰員經過半天多的激戰,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前沿陣地上只有不到一個班的戰士在堅守,"老劉,我們離敵人太近。地勢太低。目標太大,無法隱蔽,趕快轉移吧!"我和那個班的戰士多次異口同聲地發出請求,志丹沉著堅定地說:"觀察地形和敵情要緊,快向敵人射擊,摸清敵人的火力!"我最後又請示時,志丹命令我接過戰士的長槍,快向敵人瞄準射擊!我打倒了3個敵人,正在這個時候,敵人突然用多挺機槍向我們猛烈掃射,我趕忙把志丹往下拉,由於他兩手正在拿著望遠鏡觀察敵情,沒來得及爬下去,不幸左胸中彈,傷了心臟,當即昏迷過去。我把他趕快背到隱蔽的地方。他剛清醒過來后,仍以頑強的毅力,斷斷續續地告訴我:"不要管我......趕快請宋政委來指揮部隊......消滅敵人......"
軍政委宋任窮趕來了,他記述了後面的情況:裴周玉等幾位同志將劉志丹抬到軍指揮部所在的陣地上,我跪下身來摸他的心臟和脈搏,察看傷口,這時志丹因大動脈出血已昏迷不能說話,不多時卻溘然長逝,年僅33歲。裴周玉向我講述了志丹中彈的經過,我們非常悲痛,肅立在親密戰友的遺體旁,脫下軍帽致哀,我對在場的同志們說,劉軍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他的遺志,完成他未完成的革命事業,更多地消滅敵人,為劉軍長報仇。我們把志丹的遺體抬上擔架,把軍大衣輕輕蓋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送下山坡。我把志丹犧牲的消息立即電告中央。我們趕緊籌劃船隻,製作了一具棺材裝殮志丹的遺體,在場的數十人扶棺流淚,與志丹訣別。然後,派人護送志丹的棺櫬渡過黃河,運往黨中央所在地瓦窯堡。
以上史料,都能證實劉志丹是在戰場上光榮犧牲的,而不是像王若望所說的"死於政治謀殺"。
為了說明問題,恕我引用敵方的資料。史澤波時任國民黨晉綏軍第二0六旅第二營營長,曾與紅軍在三交鎮作戰。他在自述中寫到 1936年3。4月間,)我旅移駐臨縣。這時,陝北紅軍劉志丹率部渡過黃河,穿越臨縣,離石縣南行,我獨立旅即派兩個團尾隨其後,準備吃掉這股紅軍,途中,旅長方克猷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如何採取行動,我發言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應是堵其去路,截其來源。"於是方克猷決定抽出部分兵力趕到黃河岸邊的三交設防,其餘主力繼續追擊紅軍,當時我在第二營擔任前衛,行至離石縣吉家中垣以東,突然發現前面山坡上紅軍在開會,我即報告團長章拯宇,章用望遠鏡觀察后便命令炮兵轟擊,一發炮彈擊中會場,紅軍急忙反擊,雙方展開激戰,在這次戰鬥中,紅軍遭到嚴重損失,其領導人劉志丹也在此戰中犧牲。
由於時隔久遠,史澤波的回憶在細節上難免有些出入,但也能證實劉志丹是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
當劉志丹犧牲的噩耗傳來后,陝北高原頓時為之震動。月24日,根據地首府瓦窯堡數千人集會追悼劉志丹,廣大群眾和紅軍指戰員莫不為失去這位像自己親人一樣的紅軍領導人而無比悲痛。"沙場喋血報黨國,留得萬民哭志丹",正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情。
為了紀念劉志丹,1936年,黨中央應廣大群眾的要求,將保安縣改名志丹縣,1941年開始興建陵園。1942年,劉志丹犧牲6周年時,毛澤東親筆題詞:"我到陝北只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1943年,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人民在志丹縣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公葬,毛澤東等黨政領導人均為志丹陵題詞。
王若望極力標榜自己是"以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探明其真相。"然而,他忘了一個起碼的原則:歷史是不能編造的,謊言並不難被戳穿。王若望對當時的歷史太隔膜了,一編起故事來,難免牛頭不對馬嘴。他寫到:"是什麼人打黑槍把劉將軍打死。由於實現這一陰謀的是黨內特務頭子康生部署的,所以兇手肯定得到保護並且還有獎賞,永遠不會破案。"他肯定這起"政治謀殺"是康生部署的,但是,康生是於1937年11月底才與王明等從蘇聯飛抵延安。而在1936年4月,劉志丹壯烈犧牲時,他還在遙遠的莫斯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政治謀殺"這樣的事情是無法進行遙控的。
王若望是在肆意篡改,歪曲歷史,因此漏洞百出,讀者不難作出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