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學生吳鋒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倫敦「奧運聖火」見聞與隨想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4-7 1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留學生吳鋒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昨天,對身在倫敦的中國人而言是不尋常的一天。四月的天空,飄起雪花,北京奧運會的火炬來到了倫敦。歷時8個多小時,近50公里的路線,80名火炬手,跑步外加4種交通工具,是此次奧運聖火海外傳遞中路線最長、最複雜的一站。

到英國來留學已經半年多了,第一次,我在倫敦見到這麼多面五星紅旗,見到這麼同胞聚在一起,聽到這麼多人同時為中國歡呼。同樣也是第一次,我親眼目睹了如此巨大的反對中國,反對北京奧運的聲浪。

除了看熱鬧的過客,人群鮮明地分成兩個陣營,一類是手搖五星紅旗,為火炬手歡呼的隊伍,他們之中不少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居住在英國的華僑華人,最多的聲音是「一個中國」(One China);另一類,是高喊各種抗議口號的示威者,他們之中,除了一些藏人,更多的是操著各種英語口音的西方人,最多聲音是「西藏自由」(Free Tibet)。

遊行的總人數不得而知,有報道稱超過10萬。就我所到之處,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毫不過分。在我身處的白廳(Whitehall)大街,支持與反對的陣營可以說是平分秋色,當然,我也從BBC的現場直播中看到,在中國城和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支持的聲音佔了絕大多數。在諾丁山(Notting Hill),在大英博物館附近的Bloomsbury廣場,在艦隊街(Fleet St.),反對的聲浪則佔據了主流。抗議的人群一度擋住了火炬傳遞的去路。

3月以來,關於西藏的報道經常出現在英國媒體上,對今天的抗議,我是有預期的。但是,當聽到抗議的人群齊聲高喊「中國的恥辱」(Shame on China)時,我還是被震驚了。我想,也許北京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真的離現實太遙遠了。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人們還是有著太多不同的夢想。

但是,我仍然相信北京可以舉辦一次成功的奧運會。眼前的所見所聞,沒有動搖這一點,反而讓我更加堅定。只有鮮花和掌聲的火炬傳遞是一種成功,但是今天我在倫敦街頭看到了另一種成功。

不論支持和反對,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尊重中國作為奧運會主辦國的權利。倫敦警方的立場很明確,誰都可以上街,但是使用暴力阻撓火炬傳遞的人一定會被制止。

超過2000名英國警察,在這個寒冷的周日兌現了他們的諾言。火炬剛啟程時,一名抗議者就試圖爬上搭載火炬的紅色雙層公共汽車;在火炬接近諾丁山時,另一名抗議者試圖搶奪火炬,他的手甚至已經抓到了火炬;不久,還有一個人衝出來,用滅火器朝火炬噴射,試圖熄滅火炬。毫無例外,這些使用暴力的抗議者都被警察立即按倒在地。截至下午4點,警方逮捕的人數已達35人,但是幾乎所有的暴力行為都在第一時間被制止了。

執行任務的英國警察中,既有同情中國的,也可能有反對的,但是這不妨礙他們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你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必須遵守規則。他們不是簡單地拉上警戒線,擋開抗議者。而是讓每一個懷著不同夢想的人,都親眼看著火炬在他們面前通過,並且保證聖火一路不受暴力的侵犯。

英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報紙上批評政府的報道經常鋪天蓋地。2003年初,曾經出現一天之內百萬人上街的全國性示威——反對伊戰,反對布萊爾內閣。但是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夢想,已成為這個國家發展中的一種常態。這沒有讓英國停止進步,更沒有釀成過動亂。

作為一個生長在北京的中國人,我盼望我的家鄉,能在這樣一個多事之秋,將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展示給世界上不同的聲音與持有不同立場的人們。既然倫敦都可以讓對中國懷有不同看法人,共同欣賞奧運聖火,北京更有責任這樣做。當世界親眼目睹了中國的變化,相信會有更多支持的聲音。

中國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是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為北京贏得了奧運會的主辦權。今天英國首相布朗,頂著輿論的壓力,在唐寧街10號的官邸前,親自歡迎奧運火炬,正說明了這一點。

我自己從來無愧在外國人面前,捍衛中國平息拉薩騷亂的立場:制止暴力,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採取的做法。你可以不同意中國的西藏政策,但是達賴出走已經快五十年了,反對中國舉辦奧運會不需要等到今天,至於因為中國穩定了西藏局勢而抵制奧運,那也是站不住腳的。

我擔心的是,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就盲目地封鎖消息,或者感情用事地破口大罵一番,甚至挑動起仇外的情緒,這都不是自信的表現。中國要發展,就不可能與世界隔絕。今天的中國需要更加開放、成熟、豁達地面對不同的聲音——有責改之、無則加勉。這個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同的夢想,而是沒有勇氣和胸懷來面對和包容。

中國駐英大使傅瑩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她沒有像很多人猜測那樣,怕受到抗議者的干擾,而放棄參加火炬接力,依然帶著自信的微笑出現在倫敦的街頭。昨天,她在《泰晤士報》撰文表示,儘管會有抗議者企圖利用這個場合(倫敦火炬傳遞),但奧運會依然是我們大家的奧運會。

這位蒙古族的女大使,在文中用豐富的事實,坦率而誠懇表述了自己對西藏問題的看法。其中卻沒有使用任何批評、攻擊性的語言,讀罷卻讓人點頭稱是。在結尾處,她說中國將努力向世界張開雙臂。這是何等的胸襟,如果每個國人都有她這樣的開明和修養,也許今天西方對中國的許多偏見也就自然消解了。

奧林匹克應不應該和政治掛鉤,這個爭論大可以繼續下去。但是,不爭的事實是,從1896年顧拜旦發起現代奧運會開始,它同民族國家,同政治就沒有分開過。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中國沒有派代表團參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抗議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

今天,我們譴責別國把奧運同政治混淆,用西藏、人權問題對中國指手畫腳,並不難。也許奧林匹克真的應該是純競技性的,但是我們不也曾熱忱的邀請和期待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和知名人士出席8月8日的開幕式么?

展示中國泱泱大國的氣派,不僅需要在贏得主辦權時能接受世界的祝賀和讚揚,更要在世界不理解甚至指責中國時,表現出自信和寬容。如果我們只會消極地譴責外界的批評,屏蔽不同的聲音,這樣也許一時保住了的面子,但失去的是世界的尊重。

不經意看到路邊懸掛著的廣告條幅,在歡迎奧運火炬到倫敦的標語下面,有三個贊助商的商標,分別是可口可樂、三星和聯想。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三星,不單是為了他們在爭議中堅定的表明了支持北京奧運會的立場,更因為韓國與奧運會間不同尋常的歷史。

韓國決定申辦奧運會時,還處在軍人獨裁政府的統治之下。朴正熙及在他被暗殺後繼任的全斗煥,這兩任軍人總統都希望借主辦奧運會之機,拉動經濟,提升韓國的國際形象。然而,漢城(首爾)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后,韓國內外要求結束軍人專制,實行憲政的呼聲空前高漲,軍隊已經無法再壓制民主運動。1987年,奧運會舉辦的前一年,全斗煥宣布交權,不再競選總統,12月,盧泰愚當選韓國首位直選總統,該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由此突飛猛進。

韓國人給當時尚處在冷戰陰影中的世界奉獻了一次難忘的奧運會。1988年,在那首經典的《手拉手》中,他們深情地唱道,「我們手拉手,穿越五大洲,我們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心連心,開始懂得了,打破在我們之間的那道隔閡的牆。」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發展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韓國,北京理應做的更好。

國內的同學告訴我,3月31日,當來自雅典的火種在北京點燃第一支火炬時,天安門廣場周邊方圓兩公里的地區都被封閉,諾大的廣場顯得空空蕩蕩。也許他們在電視轉播里看到了更莊嚴、肅穆的畫面,但是我想告訴我在國內的朋友,今天我在倫敦,看著奧運聖火從身旁經過,儘管是在歡呼和抗議的交響中,我依然感到溫暖和自豪。

願奧運火炬一路走好,祝福北京奧運!

註:作者現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吳鋒是作者筆名。

2

主題

214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沙發
illxw 發表於 2008-4-7 17:27 | 只看該作者
我不同意.這是在模糊焦點,民主與法制並不矛盾.以這次為例:暴力犯罪不是民主表達的方式,錯在藏獨一方;衝擊火炬路線合法嗎?要不然英國警方幹嗎保護你?!這麼不合法的行為來做不同的意見表達與民主有什麼關係??按這個道理,基地組織也是用暴力在做表達不同意見呀,美英為什麼要打擊他們?難道美英也是反民主的國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2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3
即可 發表於 2008-4-7 1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4
photole 發表於 2008-4-7 19:49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只是一個出國半年的華人,他看到的,他聽到的,和他所能判斷的,都無法與長期居住在國外的很多華人相比。
文章中提到的中國駐英大使傅瑩,我認為此人能力太差,火炬傳遞活動在倫敦只是一天,此次活動早在很久以前就安排好了。自3月出現了藏獨分子搗亂的事情,駐英使館就應積極聯絡在英的華人社團和組織,這樣也不至於昨天的活動幾乎到處都是搗亂分子。英國的華人不下幾十萬,昨天估計也就2000人出來,真是可悲。
一樓文章中還說到中國應該有更多的寬容去包容大多數人,這就是說胡話。對待敵人,就應該是秋風掃落葉。對於那些反對者還有一部分西方人,可以說,他們骨子裡就已經是反華的,無可救藥的,你居然還要去寬容人家,整個一個糊塗蛋。
文章部分內容可讀,很多評論屬於垃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391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5
王企鵝 發表於 2008-4-7 20:51 | 只看該作者
請作者再讀一下寓言《東郭先生與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734

帖子

16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
6
SecondEdition 發表於 2008-4-7 21: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王企鵝 於 2008-4-7 20:51 發表
請作者再讀一下寓言《東郭先生與蛇》

有些道理,但是不至於那麼極端。國際關係是自利基礎上的妥協。
這位作者的文章體現了一種理想,但是很難以和現實接軌。中國政府現在的作為和不作為都會被西方媒體的偏見性報道醜化和歪曲,大家從近段時間的報道中也能深深體會到。受害最深的還是中國企業(國際貿易和合作)和中國人(被污衊為洗腦和缺乏判斷力)。
這種文章不看也罷,沒有實質。

[ 本帖最後由 SecondEdition 於 2008-4-7 21:2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734

帖子

16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
7
SecondEdition 發表於 2008-4-7 21:2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hotole 於 2008-4-7 19:49 發表
樓主只是一個出國半年的華人,他看到的,他聽到的,和他所能判斷的,都無法與長期居住在國外的很多華人相比。
文章中提到的中國駐英大使傅瑩,我認為此人能力太差,火炬傳遞活動在倫敦只是一天,此次活動早在很 ...

同意photole,作者是廟內方丈,不食人間煙火卻空談凡塵俗事。考慮到這是在英國刊物上發表,所以也合乎情理,他得讓英國人喜歡而又不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但是論點空洞俗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8
photole 發表於 2008-4-7 2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SecondEdition 的帖子

非常贊同你的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7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0
9
hsuyinfeng 發表於 2008-4-7 22:4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是有點理想化了。英國同屬西方陣營,骨子裏不願意看到中國安穩的辦一屆奧運。但是又不能撕破臉皮,畢竟都是大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242

帖子

6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7
10
黑龍江 發表於 2008-4-7 23:14 | 只看該作者
作者似乎在追求一種中立的客觀的立場,而無視藏獨的猖狂和西方媒體的扭曲報道。

如果是個西方人,還不失為是個友好人士,但作為中國人,顯得過於冷靜,甚至有些許畏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11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08-4-7 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illxw 的帖子

同意,很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97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2
magechen 發表於 2008-4-8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photole 的帖子

說得對,出國時間長了,西方社會的種種黑暗就會看清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97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13
magechen 發表於 2008-4-8 1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王企鵝 的帖子

支持王企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