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構建和諧環境 解決教師心理危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4-11 0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4/09/content_7946264.htm
2008年04月09日 14:00:50  來源:光明日報   

    教師心理健康既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發展、健康生活的客觀要求,更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健全人格塑造和學業任務完成的教育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引起關注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心理學工作者採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近半數教師存在輕度和中度的心理問題,極少數的教師出現心理疾病。具體表現為過度焦慮、抑鬱,懷疑自己能力,經常體驗無助感,有時出現精神不振、神經衰弱的癥狀。有2/3的教師明顯感到了職業壓力,覺得工作中的煩惱多於歡樂,煩躁、不安、忍不住要發脾氣、甚至要放棄工作的想法常表現在中青年教師的身上。有專家指出,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已威脅到教師的職業工作,部分教師出現了職業枯竭的跡象。因此,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防範教師職業枯竭已成為當前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任務。

    職業枯竭是職業健康心理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指由持續的工作壓力引發的,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力和操控的限度時,產生的生理、情緒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耗竭狀態。常伴隨著從業者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現:感覺到身體上能量已耗盡、持續的精力不濟,失眠、頭痛、腸胃不適;工作熱情喪失,人際交往冷漠麻木、不關心人;個人成就感降低、自我評價不足,離職傾向顯著。

    國外研究表明,職業枯竭現象多發生在助人工作的人群中,如教師、警察和護士等。國內學者進一步指出,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枯竭傾向更為明顯,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過高。隨著人們對教育在我國社會發展、民族振興中作用認識的深入,教師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期望教師既擔任為學生「傳道授業」的知識「傳播者」,也要擔當學生心理保健的「心理諮詢師」、關心學生生活、體貼學生冷暖的「家長代理人」,還要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和教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等諸多角色,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雖說我國中小學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社會責任感強,希望在本職工作中做出成績是大多數教師的心愿,但是,這種近乎於理想的角色期待,還是給教師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日常教學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壓力主要源自兩方面,一是教學任務繁重、崗位工作時間較長。據國內一項統計調查,中小學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間達9.67小時,超出我國現行日工作時間的20H,部分學校雙休日還要求學生補課和教師培訓;二是由升學帶來的學校和家長對學生考試成績的過分關注,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為了爭取全班每一名學生的考試成績達到學生和家長的期望水平,整個學期教師都在緊張地工作,很少有放鬆和調節的機會,身心疲憊。另外教育部門組織頻繁的各種檢查、評比、公開課等活動,也進一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教育改革帶來的心理衝擊。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及各項教育管理改革措施的大力推進,中小學教育中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還是教師隊伍的管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基礎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型的景象日漸清晰。但不可否認,這些變化使一些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效能感和工作自信心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機。部分學校實行了教師聘任制,未競聘上的要待崗、分流,也使教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從業壓力。

    採取多重措施保障教師心理健康

    從職業健康心理學的角度,謹防中小學教師職業枯竭,應在明確教師任務角色、提高教師工作控制能力、增強教師工作社會支持作用方面採取切實措施。

    首先,學校要幫助教師明確工作中的主要角色,減輕任務負荷。教師在學校工作中承擔著多種任務角色:班主任、任課教師、教學管理者、心理輔導教師、學生思想工作者、教學研究者等。學校在分配任務時,將工作角色分為主要的和次要的,每名教師承擔一項或兩項主要任務角色,角色要求要和教師能力相匹配。明確教師主要工作角色的職責和目標,同時,在績效考核中以教師主要角色的工作內容為主。

    第二,工作中要給予教師更多的支配權,增強教師工作控制感。心理學研究表明,掌控自己所處的環境,能夠有效地減小工作壓力。提高中小學教師工作控制力,途徑有三:一是學校要保障教師真正享有工作崗位上的支配權,尊重教師權力,如班主任的班集體管理權、任課教師的教學組織權和教學方案選擇權、教學管理者的行政權、教研人員的學術獨立權等;二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校各項管理活動,增強教師主人翁意識;三是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執行崗位權力的能力。

    第三,完善中小學教師工作的社會支持系統,緩解教師工作壓力。全社會要努力為中小學教師創造一個寬鬆、理解、積極進取的教育環境,有條件的地區應建立教師心理健康諮詢機構,並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學校要創建工作激勵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組織文化,形成積極向上、互助合作、情感關懷的教師工作環境;教師個人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工作之餘,努力增加與家人親友共聚的時光,增進他們對自己工作的了解與支持。總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三級社會支持系統的整合,能夠極大地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陳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