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祝鳴:發展中國家須小心應對憤青時代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6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一位肯亞學者告訴筆者,不久前肯亞發生騷亂的原因除了外界已經熟知的部族矛盾、貧富差距外,還有一個很少被外界提到的原因就是當地青少年長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這些無所事事的青年人特別容易把失業的氣撒到當局那裡,並被政客挑動起來從事暴力抗議活動。

  肯亞的事件還並非孤例,「憤怒青年」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幾年前發生在烏克蘭、喬治亞等國的「顏色革命」的主力軍很多都是同樣對社會不滿的青年人。2005年法國巴黎發生的街頭騷亂,也和當地青少年人口過高的失業率有關。

  400多年前,培根就認為,「青年人適於發明而不適於判斷;適於執行而不大適於建議」。亨廷頓也指出:「青年人是反抗、不穩定、改革和革命的主角。19世紀成功的工業化和向外移民減輕了歐洲社會青年人口對政治的衝擊。然而20世紀20年代年輕人的比例再度增長,為法西斯主義和其他極端主義運動提供了生力軍。而二次大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則在60年代的示威和反抗運動中發揮了政治影響。」

  現在西方進入銀髮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05年,發達國家的老齡化程度已經接近20%。但發展中國家的老齡化程度卻不到7%,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多的年輕人口。據統計,全世界有15億年齡在12至24歲的青年人,其中有13億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這比世界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要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更緊迫的處理好青年問題的任務。

  世界觀察研究所的《2005年世界狀況》年度報告認為,青年失業是造成世界不穩定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成億的失業青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前途渺茫,淪落街頭,充滿反叛精神。而1999年美國政府關於恐怖分子的背景報告認為,活躍的「恐怖組織」成員平均年齡是22至25歲。而且,比起生活在發達國家的同齡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青年人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他們的失業率是成年人的2至3倍。大約有2.38億青年靠每天不到1美元的收入維持生計。

  就此看來,給青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青年更多幫助,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將是保障各國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投資青年人的現在,就是保證我們美好的未來」,世界銀行《2007年世界發展報告》如此強調「對下一代投資」的重要性。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