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美台軍售「烏龍」內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4-4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洲際核導彈的頭錐「錯送」台灣事件的影響仍然在蔓延,儘管美國方面公開表示這只是一次失誤,但在美方解釋時,外界最感興趣的是:在核彈頭錐逗留台灣的時間裡,台軍做了些什麼?

  台灣軍方是在識破「導彈彈頭」的真相併告知美方后,才引起美國方面重視的。因此,國際軍事觀察家與分析家認為,18個月時間足以讓台灣中山科學院和軍方導彈專家將美國的核彈頭錐拆解複製,然後重新組裝起來。

  如果這屬實的話,那麼台軍在核武器與導彈技術兩個方面都會獲得「突破性進展」。


                        美軍人員犯低級「錯誤」

  北京《青年參考》報道,美軍的核彈頭錐究竟是如何被「錯送」到台灣的?據披露:2005年3月,美國懷俄明州 F·E·瓦倫空軍基地抱怨說,基地倉庫裝不下了,4套「民兵-3」洲際核導彈的頭錐無處安身。為此,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國防後勤局軍品調配倉庫同意接收這4套核彈頭錐。

  但當這4套「民兵-3」核彈頭錐由專機運抵希爾空軍基地,按助理國防部長雷恩·亨利的事後解釋,該倉庫的「專業人員」犯了一個致命的「低級錯誤」——把原本應該保存在保密庫區的核彈頭錐堆放在了非保密庫區。

  2006年8月,「漫不經心的倉庫工作人員」將核彈頭錐提庫打包,標上「通用直升機電池組件」的標識后運往台灣。

                         60天內全面清點核武庫

  核彈頭錐錯送台灣的烏龍事件發生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對核武庫進行一次徹底點驗。

  根據蓋茨的指示,美國空軍、海軍和國防後勤局必須在60天時間內對它們所管轄的核武器以及零部件進行一次全面清點,以確保「所有的核武器都在有效控制之中」。

  據五角大樓退役高官透露,美國號稱有「世界上最嚴格的核武器管制措施」,以確保美國總統對核武器的最終控制權。其中,核武器點驗制度是最重要一環。每個月和每個季度,掌控核武器的部隊和保管核武器的後勤機構都會對所屬核武器進行清點核實,再將這些核武器零部件的數量、狀態與所處位置上報到五角大樓和白宮。

  然而,這次核彈頭錐「錯送」台灣事件,以及去年8月美國空軍轟炸機「錯運」核導彈,導致6枚核彈失控36小時的事件說明,美國的核武器點驗制度有漏洞。

                         台軍有機會吃透「餡餅」

  據美國科學家協會核情報項目主任漢斯·克里斯騰森介紹,上世紀70年代,台灣軍方試圖研發彈道導彈,並得到了以色列的幫助。但該計劃於1981年中斷。

  此後,台灣獨立進行能將衛星送上天的大功率火箭的研發,但同樣沒有大的進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巡航導彈研究「突飛猛進」,去年3月更是成功地試射了最遠能打香港與上海的巡航導彈。

  不過,台灣「國防部長」表示,「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著的。」

  另一名自稱知情的台灣軍方高官也表示:「那個包裝箱外的貨物說明顯示的是『通用直升機電池組』,可打開后發現不是我們要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玩意,所以就告訴美國人他們送錯貨了。」

  美故意「錯送」給台灣?

  除此之外,國際軍事觀察家還認為,不能完全排除美國故意「錯送」核彈頭錐給台灣的可能性。發生此次事件,美國方面似已違反了《武器輸出管制法》的規定。

  外界甚至有一種「陰謀論」認為,美台是聯合起來故意借這次事件向北京表明,美國可以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方式向台轉移敏感核技術,其目的就是要警告近年已在台海取得軍備優勢的中國大陸「不可輕舉妄動」。

  應該指出,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這種「陰謀論」,但事件確實存在諸多疑團。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趙雨樂指出,在台灣問題上,中美雖然戰略考慮不同,但維護台灣穩定對彼此是有共同利益的。如果美國有意支持台灣發展遠程導彈的話,那麼性質將會相當嚴重。

                        顧及台灣大選延後公布

  有台灣媒體報道稱,其實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早在22日就得知此事,並且立即通報美國總統布希,但由於台灣23日就要舉行大選,因此美國國防部決定等到台灣選后才公布此事,並在過去三天密集和北京與台北雙方會商。

  搞出這次烏龍的主管單位是美國國防部轄下的國防後勤局(DLA),相關零件則是在猶他州的希爾空軍基地倉庫混裝在一起,然後運送出管。

  目前並沒有進一步的權威消息確認出錯的原因,但顯然美軍出現十分嚴重的管理疏失,包括為何機密零件會存放在DLA的非機密倉庫內,而且敏感零件被送出國居然沒有受到查核追蹤,連過去一年半的每季庫存清點,也沒有發現問題。

                        初步報告4月中旬提交

  對於該起烏龍事件,一些評論員和軍事專家質疑,這宗錯誤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無人知道軍方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軍事交易時,還有沒有其他錯誤。

  而美國副國防部長亨利重申,美國政府售賣武器給台灣的政策和立場不變,這只是一宗特殊事件,可能只是程序上出錯,並不表示美國已經改變政策。事件被揭發后,北京當局已經接獲知會。

  美國空軍部長韋恩舉行記者會交代這次事件時說,發生這次錯誤,特別令人感到困擾,一來美、台進行軍事交易事關敏感,很容易觸怒北京;二來那些配件可以應用在核彈頭上,與核武器有間接的關係。

  當局已經展開調查,以確定有關官員為什麼會犯下這麼嚴重的錯誤。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是在3月22日返抵辦公室時,才知道這次事件的。他立即下令海軍上將唐納德,負責率領一個專責小組進行調查,4月15日要提交初步報告。

  韋恩說,是台灣當局主動通知美國發生這個錯誤的,但他沒有透露台灣是在何時作出通知。那批配件於2005年3月從懷俄明州一個基地運往猶他州一個貨倉,由後勤部門作出安排,大約於2006年8月運往台灣。

  美國錯將核彈頭錐部件運往台灣,引起多方猜測。大陸、美、台三方目前對於這一事件都十分謹慎。不過,美台軍售向來都有嚴密的把關,這樣的失誤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出現了這次事件,美國方面似乎已有人員違反了「武器輸出管制法」的規定;在台灣,也有一套「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管理辦法」。要驗證美方是否蓄意違規的一個方式,就是到最後是否有美方人員受罰或遭檢控;在台灣方面,要不就是軍備局的定期盤點出了問題,應有人員負責;要不然,美台就無法澄清外界覺得他們「早有默契」的疑問。

  《亞洲時報》此前報道,美國國防部3月25日承認,五角大樓在2006年曾因為「工作失誤」,誤將洲際彈道導彈的零部件錯當成台灣的軍購品項運送到台灣。有意思的是,台灣當局在上周終於發現有誤,並通告美方。

  巧合的是,在事件揭發后不夠24小時,美國總統布希26日打了一通元首熱線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有關這通通話的新聞公報並無談及這次誤運核武部件事故,但在此敏感時刻,也不能排除美方也有試探中方反應的意圖。

  根據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美方承諾「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又按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美國也只會向台提供「防禦性武器」,如今台灣誤取具有高度攻擊能力的核彈頭部件,這說明有關的文件和法案,在操件層面顯然存在漏洞。

  針對坊間流傳的的「陰謀論」,該報道說,應該指出,現時實無足夠證據支持各種「陰謀論」,但事件確實存在諸方面的疑團。美國曆年對台軍售都有一套非常嚴謹的程序,但如今其付運過程出現偏差,甚至兒戲地把最機密的核武配件誤運出去,這種「決策嚴謹,操作兒嬉」的反差,確實足以讓外界愕然和擔心。即使真的不幸出現了錯誤,但為何美方和台方軍備人員竟要約兩年時間才發現?若關鍵武器落入恐怖份子手中,只怕世界安全也會十分堪憂。

  美國中央情報局於1月解密的一份《核武進一步擴散前景》報告顯示,在1974年時,美國曾把台灣列為可能欲發展核武的頭號地區之一;報告評估台灣當時要製造核武還需要五年。

  據稱,美國政府在之後施壓台灣政府停止核武計劃;不過,2007年8月出版《灰燼的遺產:中情局歷史》披露,直到1986年,一個中情局僱用的特工張憲義揭露台灣仍持續進行相關研發,台灣才停止核武計劃。

   ■ 相關動態

               美新武器開發緩慢   削弱軍事領先優勢

  反恐戰場上的巨額耗費正在拖延著美軍新型裝備的研製。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問責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說,美國主要武器系統開發項目嚴重超支,並且進度緩慢。

  儘管美國2008年財政預算中軍費總額增幅高達11.3%,達到7165億美元,然而用於美軍新武器的裝備、研製和發展的資金實際上卻遭到大筆削減。專家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這兩個資金上的「無底洞」拖累了美軍新武器裝備的發展。

  專家認為,戰爭費用的增長與武器研製等長期項目的資金投入下降的矛盾,反映了美國短期戰爭需要與長遠戰略目標之間的矛盾。 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將極大削弱美國軍事領域在全球的領先優勢。

  《華盛頓郵報》消息,政府問責局的報告說,以去年為例,包括新式戰鬥機、軍艦和衛星在內的72個主要武器開發項目的實際費用超出預算2950億美元,項目進度平均落後預定時間21個月。在美國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武器開發超支卻日益嚴重。在2000年,武器項目的超支幅度為6%。到了2007年,超支比例達26%。

  報告說,未來5年,美國國防部還計劃投入約9000億美元用於武器研發和採購,其中武器開發費用為3350億美元。報告指出,在目前美國財政因伊拉克戰爭和社會保障負擔加重而日益吃緊的情況下,軍方超支開發武器的做法將難以為繼。

  許多大型的武器裝備研製都受到費用的困擾。美國空軍的「頭號項目」——F-35聯合打擊戰鬥機在2008財年中將只能得到61億美元,這些經費只夠生產12架戰機。這與空軍原先希望的100億美元、20架飛機的「最低目標」相去甚遠。除了F-35外,空軍另一個準備用來替代「地獄火」導彈的新一代精確制導武器系統也被迫取消。

  美國空軍預算總監弗蘭克·富克斯少將抱怨說:「撥給我們的預算不僅數量遠遠不夠,增長幅度也滿足不了實際需求,空軍的主要採購項目和總體戰備水平因此處於危險之中。」

  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遭遇也好不到哪裡。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總預算撥款在2008財年僅為1598億美元,只比前一年增加了90億美元,而這兩個軍種提出的採購需求就高達200億美元。另外,美國海軍在2007年預算中就提出要採購7艘新型艦艇,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國會的抵制,具體採購數量雙方至今還在討價還價之中。

  即使是在2008財年中收穫了「大蛋糕」的美國陸軍,由於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費用過於巨大,也不得不對一些研製中的新武器系統做出調整,以削減費用。

  戰爭費用的快速增長,制約了美軍對武器裝備研發和採購的投入。自從在2001年「911」事件后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特別是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后,美國戰爭開支不斷增大,至今已達5000多億美元。

  去年全球武器供應美國佔據最大份額

  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3月31日宣稱:2007年全球武器交付量下降了8%,但無跡象表明軍火行業將出現長期衰退。

  路透社同日發自斯德哥爾摩的一則消息説,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包括輕武器在內的武器交付量出現了下降。之前,武器交付量連續6年呈增長態勢。

   該研究所說,在2003年至2007年間,最大的武器供應商是美國,其市場份額為31%,其後是俄羅斯、德國、法國和英國。

  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布羅姆利說:「至於武器轉讓是開始出現下降趨勢,還是暫時性減少,現在得出結論還為時過早。」

  國際和平研究所是一個獨立的國際研究機構,專門研究諸如武器控制等問題。

  國際和平研究所說,儘管交付量減少,但訂單需求仍然強勁,幾乎沒有跡象表明該行業將面臨衰退期。


來源: 僑報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