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內頂級富豪的聯繫已經高度緊密——談為「野蠻」辯護的馮侖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08-4-3 05: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2008年4月2日8:32:17(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冼岩來稿/當一種人生向你坦露時,感慨是必然的;當一個思考者的靈魂向你訴說時,來自心靈可以共鳴的深處的精神吸引力是難以阻擋的。()

據《野蠻生長》一書作者馮侖介紹,這本書是以一種獨特方式完成的:馮侖邀請他的朋友和下屬過來,以講座的方式進行口述,整理成錄音文本后再動筆修改。因此,整本書就像在講故事,馮侖講述他自己的人生。其中雖不乏對社會、國家和行業等宏大概念的論述,但這些也像講故事一樣,在娓娓道來。()

作為一個成功者,關於人生,馮侖有許多話要說。但是,書中最能概括馮侖一生的,無非兩句話:「堅持在一個方向上努力,持續積累正向效應」,「守正出奇」。因為「堅持在一個方向上努力」,十幾年後,馮侖終於站在了行業頂峰,成為大陸房地產業巨頭之一;因為「守正出奇」,他才能避開前進路上的許多陷阱,堅持走到今天——回眸四顧,許多同行者早已倒下。()

在「企業家」章節中,馮侖介紹了王石與牟其中這兩位企業家。從某種意義上說,馮侖就是王石與牟其中的混合體。在一些方面,就本性而言,他是牟其中的,牟其中才是他的商業啟蒙老師。然後,通過及時「學先進」(從挖到第一桶金起的1993年就開始了),他吸取了包括王石在內的一批企業家的長處,才有了今日之馮侖——不難看出,馮侖確實勤于思考,善於學習,不愧有「商界思想家」之稱。()

馮侖喜歡說「偉大」,頗有點老男人的自戀。偉大應該具有某種對環境的超越性和與眾不同性。牟其中和王石確實是那種具有超越性的偉大人物,但在馮侖本人身上,看不到這種超越的力量(我只是在阿拉善換屆選舉的會場,遠遠地見過馮侖,談不上直觀感受,依據的還是馮侖這本書)——馮侖只是這個時代的產兒,對於環境,他有的是順應,沒有的是超越。馮侖說偉大是熬出來的,其實能熬出來的只是成功。馮侖無疑是成功者,但成功不等於偉大。()

今日大陸,已不再是馮侖初出道時那種遍地是機會與黃金的年代。在這個利益格局已相對固化的時代,對許多讀者來說,此書吸引他們的,或許已不是馮侖那不可複製的人生,而是書中偶爾坦露的成功人士的生存狀態與生活方式——這是沒有進入這個圈子的人,僅憑想象無法了解的;這也是許多人不得不面對,不得不竭力去了解的那個「他們」。通過馮侖此書,許多人才知道,國內頂級富豪們的相互聯繫與溝通,已經達到何種程度。雖然沒有明確的政治組織,但通過各種行業組織,跨行業的論壇、同學會、NGO和俱樂部等形式,企業家之間的整合與相互認同已基本完成。這種內部的自組織過程,一方面為企業家的人生在經濟目標之外提供了另一種社會性目標,即爭取業內的地位與認同;另一方面,具有組織性的企業家群體放大了自己的力量,不論是在與官方的政策博弈上,還是在面對消費者時,企業家的聲音都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勢。而利益的另一方,占消費者大多數的中下階層,卻既沒有足以實現自組織的條件和資源,也沒有能力參與博弈,很多時候只能被動接受上層博弈的結果。這就是今日大陸的現實,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

馮侖自詡是「資本家的工作崗位,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在其成功之初,其內心或許如此,所以他第一個提出了民營企業家「原罪」說,實質是提出了企業家個人財富的合法性問題。但人畢竟難以超越自己的階級性,隨著業內認同越來越多,行業地位越來越高,馮侖開始頻繁為這個階級代言,為這個階級的「野蠻」包括「原罪」辯護。此時,他心中的「無產階級理想」,應該已所剩無多。()

在許多公眾看來,這一代大陸資本家的「野蠻」,不僅指挖掘「第一桶金」時的原罪,而是伴隨著資本家的整個「生長」過程,直到今天。就在企業家進行內部整合達到一定組織化的同時,在整合程度最高,行業領袖影響力最大的房地產業,開發商與消費者卻對立最嚴重,房地產業成了衍生億萬富豪最多的暴利行業。房價的迅猛飛漲,使無數人成為「房奴」,使更多人望房興嘆。馮侖為所有這一切辯護,他也不能不為之辯護。因為這是一段包括馮侖在內的企業家已經走過,無法回頭重新來過的時光,也是把他們高高壘起在金字塔頂端的磚瓦。按照馮侖的說法:任何事情似乎都不妨礙偉大,偉大隻是一個結果;歷史只有成敗,沒有是非——但是,這種觀點,是否能為今天那些被迫「沉默」的「大多數」所衷心認同呢?()

除非思想境界達到了王石那種高度,選擇只做職業經理人,不做老闆,否則,一些民營企業家積極鼓吹民主政治就顯得頗有幾份弔詭,除非他們所設想的,其實還是由財富多寡而非由人數多寡決定話語權的民主,或者是通過「立憲」,事先確保了財富合法性不受追究的民主。用馮侖的話說:當時就算是有罪,現在追訴期也過了。()

在民主語境下,民眾會不會追究「原罪」,其實與其他東西都關係不大,僅僅取決於一點:人們對現狀是否滿意。如果滿意於現狀,就不難把「原罪」視為達到現狀所不能不經歷的過程;如果不滿現狀,甚至還懷有怨恨,怎麼可能為了自己所不滿意的結果而寬恕過程呢?不管你怎麼論證「原罪」在當年是如何不得已,對改革有多大貢獻,如果改革對於許多人來說只意味著被剝奪,他們又怎麼可能為改革而寬恕「原罪」之陰暗呢?這就是政治轉型的穩定性與一定的經濟發達程度,與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結構高度正相關的原因。因此,今天的一些民營企業家對政府又愛又恨。「愛」的是,政府迫使大多數民眾處於沉默狀態,在這一點上,官(政權)、商(民營)、以及介於官商之間以高幹親屬為主體的某個特殊群體,三者的利益立場是一致的;「恨」的是,不少人對現狀不滿,主要責任在政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馮侖不僅為企業家群體辯護,為他們財富的合法性、行為的合理性辯護,而且試圖賦予主流企業家或者說企業家領袖以某種神性。因此,雖然他在「自序」中聲稱自己希望像湯唯一樣「乾乾淨淨地脫」,「即使露點也義無反顧」,但如果有人真的想在他書中看到他的「點」,卻是看不到的,最多透過外面的包裝物,隱隱約約看到一點裡面的輪廓而已。()

之所以濃墨重彩於成功企業家的「神性」,似乎與馮侖內心的某種期許有關。他相信,民營企業家將成為大陸社會進步的主流和主體,而這也正是中國進步的希望所在——幾十年過去了,馮侖內心深處欲「兼濟天下」的書生意氣、士大夫情結始終未改。只是因應身份、角色的變化,「兼濟天下」被詮釋成另一種路徑,另一種方式。這或許也即是馮侖所自我解讀的「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吧。()

不管價值取向如何,真實的就是有力量的。無疑,書中包含了馮侖人生的、思想的部分真實。雖然這種真實必然是片面的,但這種人生是波瀾壯闊的,其中寫滿了創業、冒險、奮鬥、成功等這30年來最激動人心的字眼。這或許還不能稱之為「中國夢」,但確實可以稱之為「改革夢」——這是改革年代大陸人所能夢想的最成功的人生。()

這本書記載的,就是夢一樣的人生,真實的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