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大公報》:大陸引入台灣國學教材惹爭議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4-6 17: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載《大公報》2008年3月14日,記者:鄭東陽)

   隨著近幾年,大陸開始不斷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民間也興起了「國學」熱,包括于丹、易中天在內的「明星學者」也是通過解讀國學和傳統名著走紅。近日,新華出版社更是把台灣中學使用四十年最具權威的「國語必修課本」引進大陸,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這是大陸首度引進台灣「國學」教材。此舉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學者提出了「大陸的語文教育當效仿台灣」的看法,甚至建議可以用該書取代大陸的語文課本,引起了爭議。

中學課堂試行效果佳

   作為台高中三學年必修課,該教材要求學生不但要逐章逐節背誦默寫,還要舉行考試,八成台灣人讀此書長大,該書汲取了台灣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經驗,影響過一代又一代台灣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該書的主編葉匡政則表示,它的出版,表明內地「國學熱」正悄然回歸到一個理性建設的階段。

   因此,包括廈門大學「專科學者」謝泳教授在內的不少知名學者都盛讚這本教材,謝泳還寫了一篇題為《打開中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的博客文章,文章中稱這本教材的最大優點不光是讓學生識讀文言,而是理解和體會儒家文化的精神,特別是這種精神的現代意義。他還表示,大陸語文教學的一個明顯失誤是只把傳統文化停留在技術層面理解,不過是把文言文的簡單識讀,看成是最重要的教學任務,而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卻極少注意,特別是對儒家經典的正面評價,也是近幾年才取得共識。

   據悉,原版教材最先由廈門松柏中學的語文教師林采鳳委託該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從台灣帶回來的,二○○六年開始對高一學生開設選修課,在學生中反響強烈,學生們在為人處事上改變較大,收效明顯。林采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台灣的「國學」教材很活、很貼近生活。她表示,教了一年後,能夠感覺到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明辨是非、溫文爾雅了,校長不止一次在行政會上表揚這個年段的學生有禮貌,懂事、很少有打架鬥毆的事。

學者建議應效仿台灣

   雖然台灣當局推行「去中國化」,但是由於「國學」教育體系沒有被完全破壞,依然保留著良好的傳統。不少學者感嘆,相比較台灣,大陸對「國學」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為此,有學者提出可以用該書取代大陸的語文課本,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文化評論家蕭夏林專門為該書撰文《讓台灣的國學教材取代我們的語文課本》,他認為我國的台灣雖小,但是中國文化傳統的血脈和香火依然未斷;大陸雖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誕生地,卻在對傳統文化教育上,大陸的教育部門一直沒有積極的措施。

   雖然學界的呼聲很高,但是網上也有不少反對聲,很多網友對《國學基本教材》取代大陸語文課本並不贊同。有網友表示,可以考慮在語文課本中增加古典文學所佔的比重,但不能完全復古,亦有網友建議,把《國學基本教材》列為選修即可,學者的言論有「嘩眾取寵」之嫌。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4-6 17:50 | 只看該作者

《華商報》:台灣國學課本 試行廈門語文課堂

(載《華商報》2008年03月11日,記者:狄蕊紅)
   日前,一套中國台灣地區沿用了40年的《國學基本教材》被首度引進到大陸,一些專家建議中國大陸的語文教育當效仿台灣,甚至可以用該書取代大陸的語文課本。不少網友卻認為對當前的語文教育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沒有必要矯枉過正。

主編葉匡政:大陸「國學虛熱」,台灣教材重修養

  這套《國學基本教材》內容精選自儒家經典「四書」,其中《論語》自成一卷,《孟子》、《中庸》、《大學》合輯一卷。
  作為這套教材的大陸版主編,葉匡政先生2007年接觸了一些台灣中學的國文考題,覺得有些題目出得很有意思。年末,他便隨機挑了10題,給兩位北京某所大學中文系的博士生做著玩,但讓他驚訝的是,兩人的正確率都未過半。
  葉匡政認為,近三十年以來,大陸的國學研究一直偏重校勘文獻、考據史實、析解名物,幾乎少有學者認真做過國學的現代闡釋工作,使中國傳統思想的微言大義根本無法進入公共話語平台,更不用說指導普通民眾的生活與認知了。
  他認為現在的「國學熱」中,于丹等人對國學的解讀大多帶有偏頗的個人視角。「國學似乎熱了,但熱的是權謀詐術、是風水陰陽、是求籤卜卦、是歪曲歷史,而癥狀也表現為民熱官冷、商熱學冷、下熱上冷,真正可能重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傳統人文精神,在這場『國學熱』中卻未得到真正弘揚。」
  廈門松柏中學語文教師林采鳳在該書出版前託人從台灣帶了一套國學教材回來,給學生作為選修課。她在接受採訪時稱,台灣的國學教育比大陸要好,很活,很貼近生活,「教了一年後,我能夠感覺到這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變得明辨是非、溫文爾雅了。」

評論家建議用其取代語文課本

  文化評論家蕭夏林專門為此書撰文《讓台灣的國學教材取代我們的語文課本》,記者昨日電話採訪他時,他說自己很早就聽說這套以四書為根本的國學教材,也感覺這套教材很了不起。
  他認為台灣雖小,但是中國文化傳統的血脈和香火依然未斷;大陸雖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誕生地,但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上,中國大陸的教育部門一直沒有積極的措施。
  他認為大陸的語文教材里四書一直缺席,而現在大陸語文教育中的白話文教育是一種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教育,是無需一次次朗誦背誦的,是語文的外圍教育,是不需要進入課堂的。「我建議,大陸全面引進台灣的國語課本,取代大陸的語文教材。語文教學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強制化的經典性,語文教白話文根本沒有價值,金庸那些作品完全沒有必要進入課本。」蕭夏林說。

網友質疑:沒必要矯枉過正

  雖然學界的呼聲很高,但是網上反對的聲音也很高,很多網友對《國學基本教材》取代語文課本並不贊同。
  「這隻能說明兩岸教育的差異性,大陸的中學知識台灣學生也未必知曉吧!」
  「那意思就是要在中小學開設專門的古文課,要知道現在的中小學生已經被課程壓得直不起腰,如果開設古文課,勢必加重學生負擔,又妄談什麼減負?」
  「中國矯枉過正之風久矣。繼承傳統文化是必要且必須的,《國學基本教材》都是儒家經典,兼收並蓄,才是文化繁榮的根本。」
  「即使對現行教材不滿,也不用『一竿子打下一船鴨子』。那些經典中的封建思想已經把中國人束縛了幾千年,難道還要再傳給下一代?」
  對這些反對的聲音,蕭夏林說:「我們現在只是一種呼籲,肯定不會一下子取代,說這些經典中的封建思想束縛人就更加可笑了,經典是什麼?它是橫亘千古、永遠與時俱進的,今天的人也不會愚蠢到照本宣科接受三綱五常的地步,我們學經典吸取的是其中文化的魅力、文學藝術的魅力。」
  也有網友建議將台灣現用教材引進,把大陸教材作為必修,台灣教材做課外讀物。「可以考慮在語文課本中增加古典文學所佔的比重,但不能完全復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