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運會與「抗議文化」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3-27 1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偉達
聯合早報

  西方文化的特色習俗之一,乃是所謂「抗議文化」,即某些人對某些事情,譬如經濟全球化、美國入侵伊拉克、大選結果的不公、科索沃獨立等等,要公開表示不滿意,或者有意見。

  通常,這些抗議者多採取自發群眾集會、馬路遊行、喊口號、揮標語、舉牌子等手段。如果以上這些行為都還能在非暴力騷亂,不妨礙正常社會生活的合法條件下進行,大多數西方國家,現在還包括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行政管理機構一般對其採取不干涉立場,即使有大批警察到場, 也主要是為了維持秩序和防止任何過激或出軌現象的發生。

  目前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是,有人,恐怕主要是西方人,看來準備把這種「抗議文化」帶到將於8月份舉行的北京奧運會上來。

  當然, 這種「抗議文化」不應該像剛發生的西藏式暴亂,因為那樣的暴亂犯罪明顯違法。

  預言此種西方式「抗議文化」可能成為北京奧運會過程中的雜音或麻煩,絕非空穴來風或聳人聽聞。譬如前兩天北京街頭就出現了幾個抱著枕頭對最近西藏事件有不同看法需要表示的西方青年;而在剛剛結束的希臘舉行的北京奧運會火炬火種採集儀式上,中國官員正在致詞,後面就有抗議者大膽「鬧場」。

  於是,中國方面的準備,應該不是此種「抗議文化」是否會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發生,而是發生時應該如何處置的問題。

  

「抗議文化」的有效管理

  筆者以為,應該從哲學和行為兩個角度來智慧看待和有效管理此種「抗議文化」。

    首先,沒有一個政府政黨能讓所治理的國家中和面對的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滿意。有不滿意或有意見的人或人群存在,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要基本合乎歷史潮流和大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中國目前的改革開放事業,和舉辦奧運會,在總體上遂民心民意,得世界支持,對於某些不同甚至反對的聲音,從根本上講又何懼之有呢?

  而對於某些激烈偏執的意見,只要這樣的抗議還在和平合法的範疇之內, 最多是條情緒發泄的有效渠道,(而不至於被「憋」出毛病或發生「頂牛」),其他還能怎麼樣呢?鄧小平早就睿智地指出:「怕就怕鴉雀無聲」。抗議者在火種採集儀式上鬧了鬧場,但他們能真正阻止奧運的火種燃燒成熊熊火炬嗎?很明顯,不能。

  於是從行為管理角度出發,中國將面臨三種選擇:首先是大家「入鄉隨俗」,對任何抗議舉動嚴格堅決封堵。這種選擇有三個隱患:首先,此種嚴防嚴打是否掃了奧運會的總體興緻?再者,這種徹底封堵是否會激發異化過度反彈,反使極端主義有機可乘?最後,這種做法是否符合時代潮流?

  第二種選擇, 是放手不管,悉聽尊便,在奧運會期間如有抗議者,只要是和平方式的,中國行政當局都睜隻眼閉隻眼。不用多說,這個選擇應該不可行,也不合理,有些近乎「無政府主義」。

  第三種選擇, 也是值得推薦的「抓住主動權「的選擇,就是劃出指定場合,既不必要象天安門廣場、及西單王府井那樣招搖影響公共生活和交通,也不能在衚衕角落裡完全沒有公共透明度,以某一兩個公園場地最為合適,開闢一個合法和平自由表達區,即允許抗議,也允許反抗議。兩相效果可以最後抵消。

  這樣既為合法行為提供了表現渠道,是現代社會可以接受的範疇,也等於是為其他過激或隨時隨地舉行的「抗議行為」規定紅線,如需採取非常措施時就更加「出手有名」。

  如果此個選擇運作有效,奧運會後也應該堅持下去, 完全是對中國現代化有利無害的事情。

  總之,能否將不可避免的雜音麻煩和從傳統角度看上去「丟面子」的事,智慧大度地轉換成一道正常包容、不失活力的奧運「風景線」,時代正在考驗中國的發展信心和決策魄力。


·作者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諮詢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